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6节(1 / 1)

见到吐谷浑的结局后,党项哪里还敢轻举妄动。党项王甚至主动下令,让骑兵收缩日常巡视的范围,生怕赵军回赵国的时候,突然觉得党项不顺眼,也要给他们剃个头。吐谷浑的地盘大多都是大片荒芜的草地。赵国百姓基本上都无法适应那种住在帐篷中,靠放牧为生的日子。因为吐谷浑连最基本的镇子和县城都没有,想要建城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甚至比当初在三不管地带建立奇货城的难度还大。经过种种考虑后,慕容靖只将吐谷浑没来得及带走的牛羊和金银器具等东西带回赵国,并没有在吐谷浑的地盘上久留。赵国彻底撤军后,党项才再次活跃起来,却再也不敢将目标放在刚将吐谷浑打得屁滚尿流的赵国上,而是盯上老对手,西梁。党项对西梁的进攻极为凶猛,开战期间,除了赵国商人,甚至没有其他国家的商人还愿意踏入西梁的范围。就连紧挨着西梁的东梁,都暗自警醒,做好西梁顶不住党项的压力,会故意开个口子,将党项放入东梁的准备。西梁确实顶不住疯狂的党项,却没像东梁想的那样,故意将党项放入东梁缓解压力,而是给赵国发去国书,请求赵国支援。只要赵国能帮助西梁击退党项,梁王愿意将西梁北方关卡割让给赵国。当初这封国书就是先送到宋佩瑜手中,然后由宋佩瑜亲自进宫将国书面呈给永和帝。赵国的消息比西梁灵通许多,西梁尚且不知道党项为何会突然疯狂,赵国已经从自西域回来的商队口中知晓,草原上突然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发生在牛羊之间的瘟疫。吐谷浑已经远逃西域深处,他们的牛羊也都被慕容靖带回赵国境内,并没有沾染上这场瘟疫。党项却在瘟疫中损失惨重,几乎所有部落的牛羊都无一幸免。为了能过去这个冬天,党项只能不惜一切代价的攻入赵国或者梁州。吐谷浑的结局近在眼前,党项不敢对刚展示过绝对实力的赵国下手,就将目光放在了老对手身上。对于党项来说,攻打梁州的损失再惨痛,也没有他们什么都不做,只能看着死去的牛羊腐烂,等待冬天缺衣少食冻死饿死来的绝望。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公平可言。攻打梁州,是党项能让更多的族人活下去的唯一出路。对于西梁来说,却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西梁不仅毫无开战的准备,还在第一时间就被党项前所未有的凶狠吓住,失去先机,后续也只能艰难防守。梁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没祸水东引,将党项放入东梁,而是以西梁与赵国之间的要塞换取赵国的帮助。宋佩瑜觉得,完全可以通这件事,改变他对梁王的印象。经过几年的时间,西梁所有县镇都无一例外有赵国的粮行。赵国早就如同宋佩瑜最开始计划的那样,不知不觉间彻底垄断西梁的粮食生意。除非梁王武力干预,打算正式与赵国撕破脸,否则宋佩瑜远在咸阳,就能操控整个西梁的粮价。宋佩瑜不信梁王没发现这点。即便如此,在强敌来袭的时候,梁王仍旧愿意拿出手中仅剩的筹码,请求赵国的帮助。以赵国在西梁低价卖粮后,在西梁百姓中获得的声望,拿下赵国与西梁之间的要塞后,赵国随时都可以找个理由对梁王出兵。梁王说不上毫无反手之力,对上赵国的胜算却不足两成。梁王的诚意足够,且赵国早就将双梁当成自家后花园,怎么可能容得下别人觊觎?永和帝立刻答应梁王的请求,让尚未回到咸阳的慕容靖原路折返,先接手西梁北方关卡,再助西梁击退党项。然而慕容靖刚到西梁的地界,与梁王交接完毕,彻底接手西梁北方关卡,在城墙上插满赵旗。党项就停止进攻,还主动退到二十里外扎营,一改之前不管不顾,只想与西梁拼个你死我活的态度。慕容靖与梁王很快就知道了让党项改变态度的原因。咸阳派人给党项王送了封信,要与党项签订和平共处条约。从咸阳快马加鞭赶到西梁北方关卡的宋景珏,给慕容靖与梁王分别带了永和帝的亲笔信,还有咸阳拟定的和平共处条约。咸阳愿意将原本属于吐谷浑的地盘租给党项,包括从吐谷浑收缴的牛羊也可以全部卖给党项,让党项能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等到党项将牛羊养大,赵国还愿意用菽、粟等粮食或者常用的药丸子换活牛、活羊。党项想支付租用吐谷浑地盘的费用,从赵国买牛羊,却不能用金银宝石。赵国要求党项出售给赵国大量马匹刀剑或者弓箭之类的武器。赵国从党项手中买走价值多少‘银钱’的东西,才会再卖给党项价值多少‘银钱’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只接受以物换物。梁王马上就从咸阳拟定的和平共处条约里看出门道。没了马匹刀剑的党项,与没了皮毛爪牙的野兽无异。等他们习惯了按照咸阳的要求养牛放羊,然后用牛羊从赵国换取其他物资。用不了多久,他们所在的吐谷浑旧地,就会变成赵国的后花园。梁王深深的望了眼正在喝茶的宋景珏,想到在咸阳鸿胪寺的另外一位宋大人。想来这份和平共处条约,也是那位宋大人所拟定。梁王觉得党项王一定会同意这份和平共处条约。就像是他当年明知道让赵国在西梁开粮行会有什么后果,还是主动打开梁州大门,让赵国的商人源源不断的进入西梁。饮鸩止渴,不外乎如此。赵国所用全都是阳谋,他们越是冷静的分析各种利弊,越是不得不往赵国的阳谋里踩。反过来还要感谢赵国,至少给了他们选择机会。梁王惆怅的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强国气度?党项王的选择果然没在梁王的预料之外。党项大半的马匹武器流入赵国,换来赵国允许他们去原本属于吐谷浑的地盘上生活,还将吐谷浑逃命时没来得及带走的牛羊都给了党项。除此之外,赵国还雇党项壮汉修水泥路,从赵国边塞一路修到党项腹地。水泥路还没开始正式修建,赵国就在距离赵国边塞有段距离的地方隔开大片的土地,准备建造新的奇货城。听闻有奇货城后,原本已经拒绝帮助赵国修建水泥路,并要求赵国修建水泥路时,必须远离党项群居地点的党项王,立刻改变主意。党项王不仅亲自盘点族中壮汉去配合赵国修建水泥路,还放弃吐谷浑王庭所在的位置,在水泥路周边找好位置,准备带领族人在新奇货城附近落脚。他要效仿中原人,建造能抗得过风雨大雪的房子,让族人就此安定下来。赵国已经答应他,会出售给党项一些常见的粮食种子。梁王一直暗自注意着党项的动静,很快便发现了党项被赵国牵着鼻子走的现象。最让梁王觉得唏嘘的是,当他将自己带入党项王时,发现他也会做出与党项王一模一样的选择。有机会依靠着赵国奇货城彻底安定下来,谁愿意再饥一年饱一年的带着族人在草原游荡?至此,梁王彻底歇了找机会将西梁北方关卡从赵国手中要回来的心思,并暗下决心,如果赵国能再拿下九州任何一个地方,他就正式给赵国递降书。梁王的臣服之意,已经通过他终于同意让赵国在西梁卖文房四宝的方式,传递给赵国。永和帝赐给梁王一套与肃王朝服制式相同的亲王朝服,试探梁王的意思。梁王不仅穿着这套赵国制式的亲王朝服到处走动,还亲自写了封信来感谢永和帝的衣服。党项与西梁的冲突彻底尘埃落定,宋佩瑜终于有精力去看东梁的闹剧。在宋佩瑜的不懈努力下,东梁早就将储存的金银都换成了赵国的铜钱。睿王终于在准备从黎国购买一批铁矿的时候,察觉到他的库房已经只剩下成堆的铜钱。黎国却坚决不同意用铜钱交易铁矿,还专门写信到东梁,大骂睿王不讲道理,没钱就别想买铁矿。黎国认为自己无缘无故被睿王戏耍,根本就没想过要替睿王遮掩。‘东梁睿王没钱还在黎国预定大批铁矿,等到付钱的时候,居然问黎国是否可以用铜钱交易。’这件事立刻传遍九州,让‘睿王抠门’成为继‘陈国真假皇太子’后,最广为流传的笑话。宋佩瑜听闻这个消息后,立刻让人叫停许多制作铜钱的工坊。冶炼铜矿的工坊倒是不急着叫停,赵国各大铜矿重新运转这么多年,除了生产大量铜钱,源源不断的送去东梁,也多少有些其他方面的进展。比如有匠人在炼铜的过程中,阴差阳错的将铜鎏金。普通的黄铜镯子和鎏金过的黄铜镯子,价格至少要相差一倍。而且鎏金首饰不仅在赵国很受欢迎,在其他国家也十分受欢迎。相当于给赵国铜矿找到另外的出路。发现在赵国使用铜器远比使用铁器划算后,宋佩瑜还特意从自行车工厂调了不少人去炼铜的工坊,希望能以铜为材料,炼制出自行车的零件。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无数次实验后,除了链条还是用铁制才能保证稳定性更强,自行车上的能用上铜制零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制作大量铜钱,等着东梁主动拿着金银来交换,早就不是赵国诸多铜矿的唯一出路。因为宋佩瑜及时叫停制作铜钱的工坊,让赵国成功规避掉东梁没有金银后导致的恶果。东梁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睿王的私库中都没有金银,民间流通的金银只会更少。各地游商兴致勃勃的带着大量货物赶到东梁,打算将货物在东梁出手,在东梁进满货赶往下一个地方。到了东梁后,游商们却猝不及防的发现,东梁人竟然拿不出金银,试图用笨重的铜钱与他们交易。游商们稍作犹豫后,撒腿就跑,直接将原本打算在东梁出售的货物拉去西梁或者赵国。万一他们出售货物后,没在东梁找到能让他们满意,想要带走的货物,谁知道他们还能不能将笨重的铜钱换成便于携带的金银?外地的商人们逐渐产生默契,总是不约而同的绕过东梁。久而久之,东梁境内的物价开始以不正常的速度增长,短短时间内就远远超过西梁。一两银子能换的铜钱,更是由原本的一千枚变成一千三百枚,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睿王无奈之下,只能将库房中堆积的铜钱运往周边的西梁、楚国、赵国等地方。他以一两银子换一千二百枚铜钱,只能以一千五百枚铜钱换一两银子的比例出售,才会有人买。三天后,奇货城突然发布‘货币标准重量’的公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