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清穿在红楼世界认真生活> 育婴堂、梦遗、报纸、皇子婚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育婴堂、梦遗、报纸、皇子婚事(1 / 2)

雍正二年夏天,京中闷热,言娘把家事交给儿媳们,带着孙女儿去庄子上避暑。

至于孙子们,他们祖父说留在府里“夏练三伏”。

言娘耸肩,涉及到学业,要听你们祖父的,祖母无能为力了。

四轮大马车驶出城门,加快了速度。

“祖母,有哭声。”呦呦突然提醒道。

言娘侧耳听,确是有若有若无的婴儿哭声。

示意停车,派人去查看。

等了一会儿,侍卫提过来一个破旧的篮子,篮子里放了个小婴儿,是个女婴,晒的都有些脱水了,哭的嗓子发哑。

隔着窗纱,看到脐带还带血呢。

“禀公主,是一个出生不久的女婴。应该是附近老百姓养不起,又不忍心溺死,放在大路旁,期望有好心人收养。”侍卫面带怜悯的说道。

这幸好是夏季,天气暖和,要是冬天,孩子都要冻坏了。

呦呦怜悯的看向那个婴儿,让人冲一杯牛奶给她。

“祖母?”然后看向言娘,她们家倒是养的起,但不能看到人可怜就收养,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可怜见的,先给孩子喂些奶,然后送去京中育婴堂。”言娘吩咐道。

她从看的史书知道,在华夏这片大陆上,战国时候就有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念,就像宋朝,就有了慈幼局这种收养抚育幼童的机构。

清朝也有育婴堂。

自家虽然位高权重,但大量收养婴孩这种类似收买人心的嫌疑,还是不可行的。

“是。”领头的侍卫吩咐手下送孩子去育婴堂。

然后车队接着出发。

“祖母,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咱们家也算发达,咱们想想法子帮助一下她们吧。”

言娘慈爱的看向自己的大孙女,是的,惠南不仅长大了,下面也有妹妹了,所以是大孙女了。

“好啊,你有什么想法?”言娘鼓励孙女思考。

“咱们号召大家给育婴堂捐款,用功德碑记录。请人教导她们知识,还有类似侍弄花草、厨艺、女工、研制胭脂、女医等安身立命的本事,让她们有一技之长。而且,她们如果5岁开始学习,十余岁出师,挣得银钱一部分还慈幼局的养育之恩,一部分留着当嫁妆。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慈幼局不只倚靠捐赠才能运行。”

言娘赞赏的看向孙女,不吝称赞:“好主意!”

“不过,惠南,‘生而为人,心存善念’是对的,但‘入世而活,护己周全’是前提。帮助这些父母遗弃的孩子,要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记得吗?”一般情况下,重点在转折后。

惠南不解的看向言娘。

“记得大清谁是最大的主子吗?”言娘慢条斯理的提醒。

“哦,我知道了,祖母。”惠南一点就通,立马反应过来了:“这种慈善活动需要皇家女眷牵头。”

“对,到庄子上,记得给你祖父写信。让他给皇帝提。”言娘交代道。

“好哒。”惠南语气轻快的回道道。

林老爷收到孙女的信件后,派人去打听育婴堂的情况。

然后一切都清楚后,这一天,林老爷在被皇帝留在军机处议政后,提出由皇后娘娘为首的皇室女眷牵头,号召官宦富户女眷做慈善,扩建育婴堂,从而能抚养更多的被遗弃的婴孩,尤其是女婴。

然后缓缓道来因由:每年都有大量无力抚养孩子的老百姓溺婴,丢弃孩子等事件发生,且绝大多数是女婴。

这些女婴或被冻死,或被拐卖,沦为娼妓、丫鬟等。

长此以往,民间男女比例失调,大量男丁娶不上媳妇儿,影响社会稳定。

可聘请宫里退下来、无人奉养的老嬷嬷们教导这些女婴,而嬷嬷们也老有所依。

学习内容包括不限于种花植草、编织、厨艺、调脂弄粉等,小时候跟随嬷嬷们学艺,出师后挣得银钱,一部分报答育婴堂养育之恩,一部分留着当嫁妆。

长大后,可自立女户,或者嫁与军队底层兵丁为妻等。慈幼局就是娘家,是她们后盾。

雍正皇帝觉得林如海的提议很有道理,就让他上个具体的折子。

不过,雍正皇帝觉得林如海不像关注此类小事的人,就让自己亲信去查。

果然,雍正皇帝看着手里,林家孙小姐给林如海信件的手抄版,林如海的提议,其孙女功不可没,雍正很是赞赏。

有这种心胸的女孩儿才配得上自己儿子。

弘昼13岁第一次遗精,半夜醒来感受到自己裤子上一片黏你,又回想自己的梦中林佳哥哥洁白如玉的脸颊,羞红了脸。

也不叫丫鬟,自己抹黑换了睡裤,把换下来的藏到角落里,想着第二天趁人不备仍碳盆里处理了。

可惜,第二天起晚了,被叫起后,急匆匆的去上课了。

于是,当天,他额娘裕嫔耿氏就知道了。

高兴的念了一声“啊弥陀佛”,就召心腹嬷嬷过啦询问,自己让她暗暗关注的几个宫女子怎么样。

隔天裕嫔召儿子过去,就要赏他两个女人。

裕嫔可盼望这一天小半年了,要知道和他同岁的弘历半年前就有女人了。

弘昼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裕嫔也是个疼儿子的,也没问原因。

雍正百忙中把儿子揪到御前,询问原因。

弘昼当然不敢说自己从林佳氏铺子里买的书上说,过早房事生的孩子体弱易夭折。

自己可是想和林佳格格以后两个人好好生活的,要知道林家父子可都是只有一个媳妇儿,没有妾室的。

现在随着父王成为父皇,自己和林佳格格的婚事成为可能,自己可是要洁身自好的。

弘昼想想都有些害羞。

当年听到父王成为皇帝的圣旨穿来,自己可是欣喜若狂,高兴的快哭了。

原本遥不可及的梦想突然近在眼前,有些患得患失。

所以这几年,弘昼更努力的学文习武,惹的上书房的夫子们连连夸奖。

这些说出来,怕父皇怪罪林家。

于是弘昼大义凛然的说道:“女色伤身,儿子还小,要好好练武强身!”

孩子上进是好事儿!

原本雍正还有些怀疑弘昼是不是要为林佳格格守身呢。

现在放心了,这孩子虽然早早就有爱慕之人,但这方面还没开窍。

雍正欣然同意。

他也看过林如海关于早婚早育危害巨大的奏折,想想先帝早年夭折的孩子,还有自己年轻时夭折的孩子,还有自己兄弟们早年夭折的孩子,雍正觉得林如海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有事实根据的。

召来太医询问,果然如此。

时光飞逝。

雍正3年,中秋节后,黛玉、呦呦带着夫婿孩子回娘家。

男人们在前院书房谈话,言娘带着儿媳、闺女、孙女、小孙子们在后院,熙熙攘攘一群人。

时不时传出一阵笑声。

林家诸子已经分家,儿媳之间没什么纠纷,闺女们也生活舒心。

大家说起话来妙语连珠,尤其是惠南,为人大气,很善于自我调侃的小姑娘。

女人们凑在一起,无论老幼,很容易就会谈起八卦、衣服搭配、首饰、美容保养等。

说着说着,就说道西洋传过来的蕾丝,被江南绣娘玩出花样了,真的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不过,等穿到京城时,据说在南方就又出新花样了,京城的就有些落时了。

“要是有想邸报那样的消息渠道就好了,就能很快知道江南的新花样。”小儿媳瓜尔佳氏遗憾的说道。朝廷的邸报,可不会登载这些东西。

“祖母,我记得西洋人斯密斯神父说过,他们西洋有一种‘报纸’,能很快的传递消息,是不是?”惠南听到小婶的话,突然想到,自己小时候跟着祖父祖母在广东时候的事儿。

“还有这种好东西!”瓜尔佳氏看向婆婆。

“对,官府的政策解读,名人轶事、甚至是小说、笑话,报纸上都有。能达到‘人在家中坐,克制天下事’的程度。”言娘回想上世小时候看过的报纸,说道。

“那我们就创办报纸,我可以和大家分享我的衣着搭配心得,化妆技巧;姐姐可以发表自己写的游记、诗词。”呦呦一拍手,兴奋的说道。

她这些年,除了管家、理事、照顾孩子,就是折腾这些了,很有些孤独求败的意味。

黛玉嗔了她一眼:“我的诗词才不让外人看呢。”

“你可以匿名发表啊,林家大姑奶奶这么有才华,埋没了多可惜啊。”言娘提议到。

黛玉不为所动。她虽然性格有些小叛逆,但终归是这个时代的女性。

等午膳结束,大家坐下饮茶休息时,言娘就给大家略微提了一下报纸的概念。

“既然是面对普罗大众的,那报纸的语言要比较直白易懂。”林老爷捋须后,首先开口。

“报纸得是朝廷掌控,虽然大家都可以投稿,但刊登什么的官方认可后,毕竟按岳母所说,报纸很可能成为朝廷的口舌利器。”保泰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