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TXT下载> 第六百一十四章 劣根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四章 劣根性(1 / 2)

新历年月日。

郑森收到江南、岭南、南洋各地的早稻收获情况之后,知道一统中原的时机成熟了。

今年南方各地的早稻,一共种植了亿亩,平均亩产公斤,生产了稻谷万吨。

粮食公司收储了万吨,加上去年剩下的万储备粮,目前库存达到万吨。

这些粮食足够万人吃一整年。

而且接下来还有北方的冬小麦和大豆、高粱;江南和岭南晚稻、大豆;南洋晚稻、香蕉和面包果。

而南方各地的农户,&bsp&bsp粮食储备都足够一家人吃至少半年,有些农户甚至储备了两年的粮食。

被人革联控制了好几年的江南和岭南,只要不是懒汉,基本都是谷仓塞满了干稻谷和豆子。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农户自然知道粮食不能积压太久,哪怕是有宣讲官普及储存技术,&bsp&bsp农户的谷仓仍然达不到年的保存极限。

而各地的宣讲官也在配合粮食公司,&bsp&bsp让农户将手上的陈粮拿出来销售,&bsp&bsp然后用新粮储备。

不过陈粮不能超过年,不然价格就要折。

加上工业部门生产的物资越来越多,品类更是琳琅满目。

农户也是人,有物质基础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太亏待自己。

目前乡村地区对于化肥、铁器、农机、生活用品的需求量非常惊人,各地供销社的商品,都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今年上半年,单单是鸟粪石化肥,不算官营农场的采购,个体农户就采购了万吨。

然后就是棉布丝绸、胶鞋雨衣、肥皂蜡烛、牙刷牙膏、锅碗瓢盆、玻璃制品、木制家具、小五金、装饰品等。

很多人都过上了小地主都不敢想象的好日子。

毕竟按照一家五口计算,一户就要亩耕地,北方则是亩耕地,如果都种植粮食作物,在风调雨顺、基础设施完善、肥料支持的情况下,每年可以生产~吨粮食。

而农户自己哪怕是敞开吃,&bsp&bsp一年也吃不了吨粮食,&bsp&bsp这个富余是非常明显的。

要不是这几年收到战争的影响,&bsp&bsp粮食价格非常坚挺,估计很多农户都要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了。

比如南洋群岛、吕宋群岛各地,现在甘蔗、桑树、棉花、椰子的种植面积那是节节攀升。

这些经济作物就是为了生产白糖、饲料、纺织品、食用油、造纸、堆肥。

而郑森并不需要强制要求农户种植什么,而是通过收购价格进行调节,比如这几年内部需要庞大的粮食,用于稳定新占区域,那自然需要继续维持粮食收购价格。

等到完成统一中原之后,则可以压下一部分区域的粮食收购交给,让这些地区的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提高。

不过粮食种植面积的底线,是有一个计算公式的。

即年個人粮食需求最低量÷耕地年亩产x总人口x预防值=国内耕地安全值。

人革联设定的年个人粮食需求最低量为公斤,目前耕地年亩产为公斤,最新总人口为万,预防值为。

即÷xx

≈亩。

也就是说,人革联此时需要至少亿亩耕地,才可以确保在出现大规模战争、天灾的情况下,稳定住内部的粮食供应。

这就是底线。

其中那个预防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每年的平均粮食亩产、人口自然增长率、天灾造成的减产率,进行定期的调整。

准备得如此充分的人革联,让郑森可以长期维持高强度的对外战争。

……

有了今年的早稻收储数据,郑森便立刻下令前线部队,&bsp&bsp向关中、晋地、巴蜀发起全面进攻。

早已摩拳擦掌的前线部队,&bsp&bsp一收到郑森的指令,宛如闪电一般,从三峡、潼关、雁门关直插而入。

轰!

关中平原的门户,冷兵器时代难以撼动的潼关城,在重炮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

早已潜伏在唐军中的黑衣卫,加上被策动的唐军士兵,此时也迅速相应。

“杀!”

“为了大同世界!”

“我不是贵族!不杀我……”

“快走……”

哪怕是李唐在潼关城上装备了二十多门青铜大炮,仍然没有抵挡住陆军和空军的联手。

加上唐军很多普通士兵,根本没有为李唐拼命的想法,不到一个小时,这个千古雄关就陷落了。

不过驻守这里的唐军,还有一部分李唐的死忠,以及豪强族兵,他们才是硬骨头。

城市巷战是难以避免的。

秘密隐藏在潼关的李唐内卫,则迅速放飞了上百只信鸽,这是早已准备好的预警体系。

留在长安的李孝恭,迅速日儿子带着万人马,向河西走廊撤退,他自己则留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