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重回九零年代之时尚女王> 第134章 第 134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 第 134 章(1 / 2)

钟和馨第一次听说刘嘉的时候,是顾宗华对他说:“我在船上认识一个姑娘,跟家里闹翻跑出来的,很不容易,她想在巴黎开公司,你帮帮她。”

第一次看见刘嘉的时候,她行动说话处处小心谨慎,充满了对陌生环境的紧张。

此后,虽然知道她一步步做大,但见面的时候,刘嘉还是言笑晏晏,温柔娇柔。

顾宗华安排他转让公司的时候说过刘嘉聪明,可以接手公司里的事务,他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现在他知道了,原来刘嘉竟有如此强硬的一面。

强硬到他一时不知道应该怎么接话。

是坚持不说吗?

她一定会十分生气,万一顾宗华回来……

想到自己这位老同学提到刘嘉时,眼里的赞赏与钦佩,还有怜惜,就知道顾宗华对她到底是什么态度。

啧,要是他好不容易回来,结果发现公司全给她了,还被她讨厌,顾宗华一定又难过又困惑吧。

算了,反正就算不说,她也能查出来,与其让她自己东查西查,可能得出什么错误信息,还不如自己老实招供了好。

“刘总……这事很重要。”他的眼神有意无意瞥向锦儿,刘嘉会意:“锦儿,去设计师那边看看,别让他们偷懒。”

锦儿应声退出房间。

刘嘉偏偏头,示意他坐下:“现在你可以说了。”

“是这样的,宗华在临走之前,在美俄之间做了一笔生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凭借地缘优势,闷声发大财,生产了好多工业产品和粮食往欧洲卖。

没想到战争那么快就结束了,1920年的收获季节,美国玉米大丰收,丰收到不能再丰收,以致于玉米价格暴跌50还没人买,美国农民骂骂咧咧。

除了农民不高兴,生产了一大堆存货的钢铁与硝石硫磺商也不高兴,都压在库里出不去。

“所以,他与美国签定了采购协议,然后把这些东西全都转运去俄国。”

刘嘉眉毛微动:“他这是想干什么?”

“换取俄国远东铁路公司的股份。”

“为什么?”刘嘉越听越糊涂,为什么不要钱?

难道他预测到卢布会大贬值?

那也应该要石油啊,此时俄国已经发现了高加索地区的巴库油田,那可是好东西啊。

“他说,通了火车之后,运货会方便一点。”

这一点,顾宗华倒确实没有说错。

刘嘉曾经坐过从北京到莫斯科的火车,路上六天六夜,然后火车上有人还要从莫斯科转火车去柏林,他们说大概二十四五个小时就到了。

刘嘉在纸上写了几个算式,记得自己坐的那趟k19次列车,全程8981公里,要跑143小时,算下来平均60公里一小时,也没有比现在普车30公里,快车48公里的时速快很多。

如果照这个速度,确实可以大大的缩减欧洲往来中国的时间。

只不过顾宗华的眼光真的这么长远吗?

要知道,1917之后的11月之后,英法带着一众协约国的同伙,共计十四个国家,去跟俄国掐架,当然没掐赢,但是态度是摆在那里的,他一个总部设在法国的人,竟然想入股俄国的铁路?

刘嘉一向认为自己数理化不行,但是出于爱生活爱八卦的本能,她对近代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

现在她觉得是不是自己漏掉了什么,怎会如此?

“为什么要运这些东西过去?人家西伯利亚产土豆,为什么要买他的玉米?”刘嘉问出这话,都觉得有点丢脸,她,一个熟读……现在也不敢确定是不是熟读……历史的人,竟然要问出这个问题。

苏穗宗这会儿还在顿巴斯矿区当副矿长呢,谁会惦记玉米啊?

“因为他们一直内战和外战不断,宗华说一旦打仗,就会缺种地的青壮年,就会粮食短缺。”

听起来有理有据。

见刘嘉脸色稍有缓和,钟和馨趁热打铁:“铁路公司的股份就算能拿下来,也需要跟各方势力打交道,这笔钱不好赚,真的,很危险。如果是好做的生意,宗华一定会给你的。”

“我不管,不给我是一回事,偷偷背着我不给我是另一回事,你们还有多少事是我不知道的?”

刘嘉说话的口气简直就像一个吃醋的小女人。

钟和馨只能用“女人心,海底针”来安慰自己,好言劝道:“你知道的太多,不是好事,他就是不希望你沾上这些事。”

“他不希望我粘上,我就粘不上了吗?万一有人以为我知道内情,把我绑架了,严刑拷打逼问你们的事,我说我不知道,你猜别人会信吗?”

钟和馨被刘嘉的脑洞弄得哭笑不得:“不至于,不至于,没有那么严重。”

“除了这个马丁公司,你这个公司,还跟什么公司有往来合作?这个应该可以说吧?”

刘嘉显然是志在必得,钟和馨没办法,只得又说了一个名字“杜邦公司”。

“啊?杜邦?”

“是,是销售炸药的专业公司。”

刘嘉现在确定自己对历史一无所知了,在她心中,杜邦公司就是一个卖聚合纤维布料、特富龙不粘锅的公司。

难怪到现在都没有发明出防水透气的羽绒服面料,原来这个小不要脸的在卖炸药。

刘嘉仔细想想,其实顾宗华这么做也没什么问题。

一战的时候,有美国做榜样,地球人都知道卖军火来钱快,有本事的人就自己开厂子,没本事的就当中间商赚差价。

至于俄国现在的局势,早在1917年就开始发酵酝酿,只要稍微关心一下时事新闻,就会知道迟早会走到这么一天。

如果她握着顾宗华那么大的财力,又能跟各方搭上线,她也会果断把这一行加入自己的商业版图之中。

顾宗华比起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也就是信息渠道广一点,胆子大一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