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重回九零之时尚女王> 第183章 IF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3章 IF线(1 / 2)

来到柏林第三天,总理府终于结束了讨论,确定要ea的公司对总理府的所有安保设备进行升级换代,顺便隔壁的国会大厦表示我也要。

两份合同同时签署。

“没想到政府部门也能看着隔壁邻居装修好,就来要同一拨施工队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第二个半价呢。”刘嘉将合同小心收好。

这趟德国之行收获颇多,来的时候以为只会签一个装修合同,没想到是两个装修合同带一个化妆品代理。

见刘嘉两眼放光,顾宗华笑着问她意外赚了这么多,有没有想好怎么花。

刘嘉一本正经:“首先,去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

“不能这样。”顾宗华十分严肃,认真地让刘嘉以为他要给自己上思想品德课,告诫她浪费粮食是不对的。

结果,顾宗华的下一句是:“起码一碗要加糖,另一碗放油条肉松紫菜……你会喝哪一碗,倒哪一碗?”

“……”刘嘉忍不住笑出声,“你还记得我跟你说的甜党咸党大战的故事啊。”

“你说的每件事,我都记得。”

顾宗华低着头,没有看见刘嘉眼中的感动,他正忙着替她将桌上的零碎分门别类收到包里,这事一般是锦儿做,现在锦儿已经成为刘嘉不在时的代理执行者,刘嘉就不再带她出门。

在刘嘉和顾宗华不在的时候,巴黎所有事务都由锦儿和钟和馨全权负责。

“这次是我们出门时间最长的一回了,不知道他俩会不会打起来。”刘嘉想起锦儿向她抱怨过钟和馨的“可恶嘴脸”,就觉得好笑。

顾宗华将包的拉链拉上,站起身:“我要替和馨说句公道话,他在学校的时候是出了名的外热内冷,对谁都客客气气,从来没见过他动怒或是恶作剧。这毛病是见了锦儿以后才添的。”

“病之名为爱。”刘嘉扬起唇角,“这俩欢喜冤家,带薪谈恋爱……到他俩结婚那天,得向他们要媒人红包。”

“对!得两份,还得给我一份。”顾宗华又去收拾另一个包。

他经常远途旅行,打包手法娴熟,每样东西都很有技巧的收在合适的地方。

同样一个包,他能塞进比刘嘉多三分之一的东西。

刘嘉说他要是做箱包,说不定连爱马仕都要被他比下去。

“虽然你跟我比较熟,但也不能闭眼夸,我做不了箱包,只能去你的家政中心,当一个金牌收纳服务员。”

顾宗华收完最后一个包,很快接他们去机场的司机就到了。

他们将从柏林飞往伦敦,从伦敦再飞去港口城市南安普敦,然后再坐船去纽约。

“有《环游地球八十天》那味儿了。”刘嘉坐在车上,看着不断掠过的街景,转过脸对顾宗华抱怨:“在我那个时代,我可以从柏林上飞机,然后吃着火锅唱着歌,看着电视打着游戏,就到纽约了。”

“真想看看你说的那个时代。”顾宗华递给她一块口香糖,“没有火锅,口香糖可以吗?”

刘嘉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你说你见过我五次,还关系挺近,怎么我在船上的时候,完全看不出来你跟我早就认识?”

“我……”顾宗华顿了一下,“上一世,我重伤还没咽气,就听说你以为我死了,服毒自尽。我很后悔,如果不是遇上我,你也不会想不开,所以……这一次,我没想跟你产生更多的感情。”

难怪到法国之后,顾宗华也从没主动联系过她,都是她找上门,他才帮忙,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工具人的位置。

到了南安普敦,刘嘉忽然想起来,这……不就是泰坦尼克号出发的港口嘛,而且目的地也是纽约。

今天1921年3月14日,泰坦尼克号是4月14日沉的。

这不是巧了么这不是……

船上的其他乘客也在说七年前的事,他们各自向自己信仰的神明祈祷平安。

做为一个很需要运气的生意人,顾宗华有一个小箱子,里面装满了佛像、唐卡、念珠、耶稣像、十字架、犹太教的六芒星、撒旦教的五芒星、巫毒教的娃娃,还有各个强国的钱币。

刚开始被刘嘉看到的时候,他还担心被刘嘉嘲笑迷信。

刘嘉完全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心理暗示也是很重要的嘛,有人听说自己确诊癌症,当场就站不起来了,回家五天就瘦到不成人形,结果发现是医院搞错了,他压根就没事。”

“那你信这些吗?”

“需要的时候都信,不需要的时候都不信,我还转发过锦鲤,挂过柯南呢。”

船上有不少是往来于欧洲和美洲的商人,不时的讨论一些国际形势,以及倒腾哪些东西比较容易卖。

刘嘉身上穿的毛衣让女士们十分好奇。

现在大家都很老实,如果毛衣上有蝴蝶结,那就真有一个蝴蝶结立在那里,但是刘嘉毛衣上的蝴蝶结只是毛衣的花纹而已。

这是上次捡到的员工艾尔莎的设计,她很对搭配,对设计也有特别的心得,虽然不算是像苹果手机横空出世对整个智能手机的大颠覆,但也足够让人耳目一新。

刘嘉忙着到处介绍她的产品,还没下船就签了一单又一单。

被晾在一边的顾宗华也只好自己找点事干,在字面意义上的闲极无聊中,他结识了辉瑞公司的乔治·安德森,两人对未来医药的发展达成共识,安德森热情邀请顾宗华和刘嘉到辉瑞公司作客。

船上广播通知,前方就是纽约港,请各位抓紧时间在船上纵情饮酒,等踏上美国的土地之后,就只有淡而无味的低度酒,还有价格昂贵的私酿酒。

甲板上到处都能看见狂饮的人,还有人已经喝得晕乎乎,拿着酒瓶大笑高歌,人们如同古希腊酒神的狂信徒一般疯狂。

刘嘉和顾宗华不堪其扰,便躲回船舱里安静一会儿。

“你以前来过纽约吗?”顾宗华问道。

刘嘉笑着说:“当然来过,还坐过地铁呢,嗯,那次的经历实在不怎么美好。”

“遇到坏人了?”顾宗华敛起笑容。

“那倒不是,我进错门了。”刘嘉哼了一声,当时,她没看清地铁朝向,就直接进门,结果不幸的发现,不仅走到反方向的站台,而且还没有可以走到对面的路,必须从进来的门出去,然后走到马路上,再找到正确的站牌下去。

“幸好管理员还在,他看了我的票,就直接让我进了,不然,还得再买一张票。”

刘嘉又笑起来:“你以前坐纽约地铁的时候,有发现地铁上的人都爱读书吗?”

顾宗华想了想,摇摇头:“我到纽约都有车接送。”

“哼,富贵人家的公子。”刘嘉哼了一声,接着说:“我所在的时代,有人说外国人都爱读书,就算在地铁上,也会手里拿本书读,不像中国人那么浮躁,一个个手里就知道拿着手机看小说看视频。

刚开始我觉得这个结论有毛病的地方是,外国人手里拿的书未必不是小说啊,在手机上看西方经济学做考前冲刺,难道也算浮躁?

后来,我到了纽约,这是我去的第一个一九零几年就有地铁的城市,我才发现,问题就更大了,根本就不是什么喜不喜欢读书的问题,是地铁里根本就没有手机信号!全程都没有,我还得把手机开到飞行模式,不然一直搜索信号,等到站,我的手机都没电了。

再然后,伦敦地铁终于有信号了,我看他们全民也都拿起手机,没见谁拿本厚书。”

顾宗华笑起来:“你不是说,你那个时代,中国许多人都上网了吗?怎么还会发生这样的事?”

刘嘉撇撇嘴:“我那会儿还有一个词,叫村通网。”

隔着舷窗,已经可以看到岸上鳞次栉比的超高

大厦,纽约到了。

去酒店安顿下来之后,刘嘉和顾宗华便分开,各自拜访自己要找的人。

顾宗华去华尔街,而刘嘉前往位于上东区的第五大道,约定晚上六点在百老汇的亨利米勒剧院门口见面。

刘嘉压根不知道亨利米勒剧院在哪,她只去过一次百老汇,还是跟着手机导航走的。

没关系,这不重要,去百老汇再打听,一定能找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