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书评> 第124章 第 124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第 124 章(1 / 2)

去见罗纳的人,刘嘉看着衣柜和化妆台,认真地想着自己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化什么样的妆。

当初一代美男兰陵王,因为长得漂亮,貌若好女,上战场被敌方轻视,所以要戴个青面獠牙的面具。

她不理解,被敌人轻视那不是很好吗?

骄兵必败,对面要是把自家当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对待,粮草不带够,兵力不带够,半夜不放哨,那岂不是可以很快乐的一锅端?

算了,不能理解他们在想什么,可能对面听说好打,就会激起虎狼一样的士气吧。

战场她不懂,商场她知道。

她买过一支股票,叫八菱科技,按理说,是不符合上市条件的。是他们的女老总在过会的时候哭得梨花带雨,诉说自己身为一个女人如何如何的不容易才有今天。

然后,八菱科技就上~市~啦~

再然后,股价一路往下走走走走走……低到刘嘉以为可以抄底了,却不曾想,世间不仅有一楼,还有地下室,还有十八层地狱,一直变成st八菱……

在自己没什么实权,需要别人掏真金白银,给地位给权力的时候,得让自己看起来强势一点,不然人家凭什么下血本给一个看起来就很不靠谱的人。

现在刘嘉已经独掌大权,而且是去谈投资别人的事情,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她决定走天真少女路线,如果这个公司可以投,她可以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像那位八菱女老总那样,为自家多争取点利益。

问,就是自己有这么多员工要养,太难了,求求你们让我出一块钱,吃一个米其林三星套餐吧。

钟和馨开车过来接刘嘉,看到人的一刹那,他内心一片空茫:

眼前这个穿着粉嫩嫩少女裙的女人是谁?脸上画着粉嫩嫩的腮红,一双眼睛画得天真又无辜,好像随时会撒娇的样子。

前几天她发现顾宗华跟自己私下发电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今天她是想去干嘛?

上了车,刘嘉对钟和馨说:“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个公司为什么找我们投资,你在旁边见机行事。”

“是。”钟和馨发动汽车。

到了地方,双方坐下来寒暄,罗纳公司就切入正题,说他们想要扩大研发项目,缺钱,希望刘嘉投他们的医药研发项目。

至于已经赚钱的染料部分,与医药研发项目是互相独立的,刘嘉无法从中赚到一分钱。

呵呵,这是找了个冤大头来替他们背锅呢?

刘嘉不动声色的问他们最近的研发方向是什么。

对面报了几个刘嘉完全没有听过的名字,还有几个起码得在五十年代才出现。

现在还早呢,往这里砸钱,那不就是打水漂?

刘嘉默默看着对面还在叭叭叭地给她画大饼,说他们的研发方向如何如何的牛逼,如何如何的伟大。

之所以选择她,是因为她与拜耳的友好交流,既然大家都在法国,那当然投法国公司更友好,将来若是挣了大钱,法国公司不骗法国公司,一定会给她分好多好多钱的。

刘嘉连装认真听都不想装,她心中暗想:投你们还不如投拜耳,起码再过几年,拜耳就要搞出磺胺来了,机器一开,财源滚滚。

医药研发是个无底洞,强大如辉瑞都有实在搞不下去而停止的项目,她不觉得自己挣得这三瓜俩枣能填得起。

等对面激情洋溢的大饼画完,刘嘉睁着一双天真无辜的眼睛看着他们:“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现在我们的现金流也十分艰难,自从战争结束之后,整个欧洲的奢侈品行业都在走下坡路,我一个弱女子,要非常非常的努力,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罗纳公司的代表听她这么说,觉得肯定是没希望了。

不过他们这也不是第一次被拒绝,ea是他们被十几家公司拒绝之后的下下之选。

他还想再做最后一次努力,毕竟公司可选的投资者名单已经没多少了,能争取再争取一下。

“我们的医学研发是很有前景的,就连隆一·普朗克公司也有兴趣投资。”

“普朗克?马克斯·普朗克开的公司?”刘嘉脑中浮现了网络上的《化学家年轻时的真正模样》,那个戴着单边眼镜、大背头的帅哥侧脸。

“可他不是德国人吗?”

“不是那个普朗克……”公司代表有些尴尬,解释了半天,原来只是单纯的撞名。

刘嘉随手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随手把罗纳和普朗克写在一起,还画了一个心,把它俩框在一起。

诶?这个名字看着眼熟。

刘嘉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这个名字,忽然想起来自己是在哪里看过这个名字的。

是稀土风波的时候。

有一段时间,“稀土”这个词忽然出现在很多新闻里,是一种可以用于顶尖军事领域和石油化工的东西。

新闻里说国外如何如何压制中国,迫使中国只能以一斤稀土还不如一斤猪肉的价格出口,然后中国再以高价把稀土制品买回去。

刘嘉一时好奇,于是去看了一下八卦,说中国最早没有稀土分离技术,徐光宪院士想向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买技术,人家根本就不卖。

后面徐光宪院士自己摸出了一条道来,罗纳·普纳克公司觉得捂着也没什么可赚的了,于是就要拿自己稍微高了那么一点的技术来换,换的是一份权利:中国出产的稀土制品,必须优先供给法国,法国不要的部分,中国才能买给其他国家。

然后,罗纳·普朗克公司变成了专攻精细化工的罗地亚集团,在世界上继续活跃到21世纪。

中间提了一嘴稀土分离技术的起源,法国一家小公司在1924年就已经在研究怎么分离稀土了,但是,法国根本就不产稀土。

中国占有全球稀土矿藏的大头,却一直被人卡技术卡到七十年代。

刘嘉跟化工没什么感情,但是对于中国被技术卡脖子的事痛在心头,她不会忘记自己想要主打的服装款式根本拿不齐货,因为裙子用的丝绸面料是意大利进口,中国纺织技术跟不上,意大利方面供多少,服装厂才能做多少。

既然跟普朗克还没合并,那她就先下手,等普朗克合并的时候,她手里也能拥有公司的股份,也许在以后能有用处。

“我不懂医学,我也从来不投我弄不明白的事情,你们除了染料和医学之外,还有其他项目吗?”刘嘉问道。

“有一些化工方面的东西,主要是农用。”公司代表回答,他不认为这个娇滴滴的大小姐会对农用感兴趣,医学听起来还高大上一点。

“我想投化学部分。”刘嘉笑着说,“我们中国人,对种地的感情,是祖先留下的深刻记忆。”

罗纳公司高层对会谈结果感到懵逼,让你去谈医药开发,怎么谈完回来变成农用化学品了?

不过农用与医药并没有分家,刘嘉愿意投农用的钱,也可以挪到医药开发上。对公司来说不损失。

对刘嘉来说,区别还是很大的,如果她签了字的合同说投的是医药项目,那医药项目一旦没钱,就会来找她哭穷,她得一直往里投,不然项目结束,她的钱就是打了水漂,真投不动。

钟和馨不明白,刚开始的时候,刘嘉明明一副不想投的样子,为什么听到普朗克的名字之后,突然改变了主意。

“刘总,为什么要投这家公司?您是……特别懂化学吗?”他想起刘嘉说自己不懂医学,所以不投。

刘嘉没办法告诉他,自己是在打几十年后的稀土分离技术的主意。

她淡淡一笑:“不懂,只稍微认得几个化学元素,不做睁眼瞎罢了。”

“那您为什么要投?”

刘嘉严肃认真地看着他,对他说:“因为,普朗克长得很英俊。”

“啊?”钟和馨不敢相信有这么儿戏的理由。

“还有,种地。”刘嘉笑着说,“不仅中国人爱种地,美国人也爱种地,他们的西部大平原,南部种植园,非常需要大量的化肥、农药,现在美国人的钱都在华尔街,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只有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去为之工作,为之战斗,为之牺牲的东西,它是世上唯一永久而真实的东西。”

钟和馨是真不懂农业,他也没有做相关的信息收集,只能听刘嘉跟他天南海北的一通胡扯。

见他虽然不吭声,但还是不怎么服气的样子,刘嘉笑笑:“要不你去问问顾宗华的意见?”

“刘总说笑了,宗华早就说过,公司已经转让,一切事务就由您做主。”钟和馨十分懂得做下属的本份。

他出去之后,刘嘉又看着世界地图,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想把掌握光刻机技术的尼康、佳能,还有荷兰的a□□l一并收了。

可惜,不能,佳能还没成立,a□□l更是还早呢,尼康倒是成立四年了,可是它背后是三菱,三菱,那是什么,军工企业!

员工是什么人,是被原子弹炸了还要坚持去上班,然后再被炸一次的顶级社畜。

现在中日是什么关系,怎么可能让一个中国人悄咪咪的潜入大股东名单,还控股。

没戏,别想了,先干点别的吧。

刘嘉回到办公室,刚好郑不艾和彭举从印刷厂回来,向她汇报上一年度印刷厂的全部数据。

他俩听说刘嘉接手了顾宗华的公司,今天上午还跑去投资了一个跟现在业务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

彭举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投,他也想学习学习,这样就可以理解资本家是怎么进行资本运作,把资本进一步扩大。

刘嘉看着郑不艾:“你说呢?!”

“诶?”郑不艾愣了,他怎么会知道,“我不知道,那个公司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

刘嘉哼了一声,像是对他俩说,又像是对自己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谁说的,哼。”

彭举看着郑不艾:“谁说的?”

郑不艾连连摇头:“不知道,反正不是我说的。”

印刷工厂最近生意挺不错。

上次那个卖垃圾南极科普书的出版社,被刘嘉安排施律师搞定了。

这家出版社其实不是“远方出版社”那种专印盗版书和不能正规出版的小印刷厂,而是各种出版资格和证件都是齐全的正规单位。

不过这出版社的编辑水平普通不行,连续几年选题能力差到令人伤心,印出去的书都没人买,所以才被逼急了,也想借着南极探险的东风挣扎一把,于是到处抄了一堆不靠谱的知识拿出来卖丛书,却遇上了较真懂行,还有钱的刘嘉。

出版社本来就快要活不下去了,这下更活不下去,老板直接宣布破产,刘嘉顺手把它给买了下来。

很多人不理解她的作法,一个中国人,还不信教,思想意识都跟欧洲人不一样,只怕选题会比上一个老板更拉胯,死得更快。

“开什么玩笑,我怎么会印那些东西。”刘嘉觉得好笑。

20年代初流行的小说,是什么题材,是意识流啊!

她根本看不懂。

什么《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看得属实一脸懵逼,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关键是……她也找不到那几位作者,上哪儿找他们要版权去。

她的计划,是让出版社印教辅材料,从婴儿启蒙,到幼儿智力开发,然后什么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肖四肖八,核心词汇……谁也别跑。

不过印教辅没这么容易,得找名师来编,还要有渠道卖,这事急不得。

她已经在托人办这事了,对外先隐瞒,不能让同行知道了这条发财路,把名师先一步给抢走了。

在一次文学与艺术的沙龙上,又有人问刘嘉这个问题,刘嘉笑着说:“没什么,我就印一些放在闺房枕头旁的香艳文学,总能活得下去。”

此时有一个女人过来,向刘嘉自我介绍:“你好,我叫西尔维娅·毕奇,手头有一本书的版权,你是否有兴趣印刷?”

刘嘉起先没怎么放在心上,勃朗特三姐妹的肯定轮不到她,简·奥斯汀的她也不配,马克·吐温、莎士比亚这种百年一现的名家名作,想都不用想。

还能是什么书。

“詹姆斯·乔伊斯写的《尤利西斯》。”

呃,这不巧了么!刘嘉刚吐槽过那是一本看不懂的小说,但是,她知道这本书的地位,以及……销量。

她还知道,这本书与《北回归线》《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起,并列为20世纪欧美三大。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就代表着,会有一堆人偷偷摸摸想要看,花高价也想要。

如同禁酒令一样,越禁越禁不住。

西尔维亚告诉刘嘉,作者乔伊斯1918年就在美国的杂志上连载,去年1月,美国报业查禁并烧了书,连载《尤利西斯》的杂志都被美国的“防止罪恶协会”控告,今年,又继续被起诉,要罚重金。

很多美国的出版商本来想出版的,结果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退缩。

“乔伊斯刚刚迁居巴黎,他找到了我,给我看了样稿,哦,我真的太喜欢这本书了,它通过对人性的意识进行剖析,展现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我认为他写出了一个时代将要面临的问题和危机……”

西尔维亚不吝溢美之词,刘嘉听得一脸懵逼。

最后她说:“我有一个书店,名叫莎士比亚,我可以销售这本书,但是需要有印刷厂和出版社,你有没有兴趣?”

刘嘉问道:“美国不允许,那法国的法律允许吗?”

西尔维亚露出一个狡黠的微笑:“我也是从美国流亡过来的人,你猜我为什么会选择定居在巴黎,而不是伦敦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