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我成了假咸鱼类似小说> 41. 第 41 章 父皇接他儿子,你也把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1. 第 41 章 父皇接他儿子,你也把自……(1 / 2)

面对王爷的传唤,无论是耿刺史和两个县的县令,还是护卫军统领和王府史官,心里都明白是为了灾情一事。

虽然灾情还未至,可天幕昨日确实是把众人都吓到了,王爷肯为了百姓一趟趟去山里剿匪,自然也不会坐视灾情不管。

只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王妃一介女子居然也在场。

“禀王爷,臣以为若要防灾,当以防水防风为守,加固城墙和房屋,粮仓最好建在高处,以防进水腐烂。”平安县县令苏元白头一个站出来道。

新城所有的住宅都是用青砖搭起来的,虽然离码头近,可毕竟隔着山,地势亦不低,万一遇到风暴和海啸,最没有防御之力的其实是平安和万山两个县,里面的住宅有石头房,还有土坯房,怎么挡得过风暴,排水也不像新城由工部官员专门设计过,万一淹了……

苏元白可不像耿刺史,他至今还住在平安县的官舍里,虽是孤家寡人一个,可他的命也是命,自然也怕遭灾。

万山县县令顶着红彤彤的酒糟鼻,期期艾艾道:“王爷,臣能不能搬到新城来住,万山县离新城实在太远了,臣有事不方便向您禀报,而且……而且臣的夫人身怀有孕,万安县没有郎中,若是能住到新城,也更安全些。”

周霜霜虽然是第一次见万山县县令,但这个人她是打听过的,庆德十六年的三甲同进士,一开始是在淮南道做县令,之所以被贬谪到琼州来是因为此人强夺□□。

除了花心好色,到琼州后又多了嗜酒这一毛病,于政务可以说是全然放任。

这也叫朝廷命官,若不是王爷没有对琼州地方官员的任免权,这种县令早该换了。

她还同王爷吐槽过此人,即无心政事又何必在琼州呆着做县令,回老家做个教书先生不好吗。

“新城还空着的住宅多的是,姜知县可以随时去牙行挑选,本王从未禁止过任何人在新城置办住宅。”

万山县县令拧了拧鼻子:“臣和夫人只是过来暂住,买套宅院不合适……”

他哪里有银钱买宅院,他如今买酒的钱都快没有了。

琼王霸道,一到任就开始清人口、清田产,借机往县衙安排人手,大肆收买人心,可不就苦了他。

若是早知道这破地方还会来一位王爷,他当年就该直接辞官回乡的。

明明新城有那么多宅院都空着卖不出去,给他一套住住又能如何。

小气至此,没有一点皇室气度。

姜知县不买,但有人买。

耿刺史忙道:“臣也不知道往后会是哪里遭难,所以已经写了书信,让家中后辈都来琼州,原来那套院子就住不下了,怕是还要去牙行换套大的,继续和王爷王妃做邻居。”

他可是把子孙都接过来了,这投诚之心再真挚不过了。

这下屋里所有人连同周世仁在内都颇为诧异的看向耿刺史。

还是那句话,这大魏除了贬谪之人和流放之人,哪还会有到琼州来的,更别说耿家也是读书人家,琼州却连县试都没有,几处学堂还是王妃办的,教的也不是圣贤之道,而是照着账房掌柜培养,一半的认字课,一半的算术课。

耿刺史看了一眼众人,解释道:“琼州如今已经今非昔比了,有王爷王妃和周统领在,琼州已然是一片安稳之地,再说还有陆长史这样学士在,小辈读书亦能寻到人请教。”

耿参小小的拍了一圈马屁,来到琼州数年,做了数年的琼州主官,这拍马屁的本事都比从前更差了。

苏知县和江知县都低了低头,王爷不讲究排场,他们都差点忘了,在场官位最小的便是他们,其次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耿刺史,王爷身边的属官长史都比耿刺史官高两级。

说回正题,耿刺史的意见是:“多建粮仓,多囤粮,如刚刚苏知县所言,存粮之处一定要防水防潮。不过以臣的经验,眼下粮食怕是不好买了,想多囤粮只能鼓励百姓多种粮,这样税收也会增加,再用银钱从百姓手中收购多余的粮食。”

每有灾情,粮价必涨。

更可恨的是,有时候拿着银子也买不到粮食,商人奇货可居,非要等到粮价涨无可涨才肯放粮。

昨日天幕是给朝廷和百姓提了个醒,但也给商人和大族提了醒,他都不敢想外头的粮价这下会长到什么程度。

好在琼州随人少地偏,但却与世隔绝,几家粮铺都是王妃所开,琼州的粮价琼王府能说了算,也不会有商人冒险跑到这里来收粮。

耿刺史越是琢磨昨日天幕带来的影响,便越是想尽快把人接来,他不止担心天灾,更担心天灾之前便酿成的。

徐琛能感受到耿大人对他的好感比从前更甚,开口道:“琼州偏远,耿大人若想接家中子孙来此,不如由本王安排些护卫军跟着一块过去接人?”

“臣多谢王爷。”耿参立刻应道,他会向王爷投诚不就是为了保全家人。

这世道看着太平,可天幕一出又一出,谁知道往后是什么样子。

一家子都要在琼州住下去,由不得耿参不上心防灾之法,如今不知道降临在琼州的会是什么天灾,亦不知道何时降临,便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耿参做过多年的地方官,在场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如他的防灾救灾的经验多,周霜霜听着都有些后悔没安排人过来做记录了。

一连讨论了好几天,周霜霜才拍板定下具体方案。

是的,当着琼州官员们的面,最终拍板做决定的人不是琼王,而是琼王妃,偏偏琼王还不反对。

因为天幕,天下人皆知这两口子感情好,王妃的父亲又是护卫军统领,剩下的人就算心里不舒服也不会说什么,没瞧见吗,连王爷都被王妃指派了任务。

徐琛的任务倒也简单,一是写折子请求朝廷安排水官来此修水利,二是为粮仓选址。

后者好说,倒是前者……徐琛不觉得在这个节骨眼上父皇会把水官派来琼州,这会儿恐怕大魏各地都需要水官,父皇定是先紧着人口多的州,琼州的人口在大魏三百多个州里是垫底的,排不上号。

不过,这折子该写还是要写。

“这也太干巴了,你不光是臣子,还是陛下的儿子,好不容易写回折子要多关心关心陛下的身体。”柔贵妃指点道,既是问陛下要人,当然得把陛下先哄开心了。

“陛下从前喜欢你送的桃子酒,后来你离开京师后,陛下还曾跟我提到过。现在虽然没有熟透的桃子,但拿青桃凑数也行,放进酒里泡上,等酒水运到京师,这青桃酒也就泡好了。”

青桃酒和桃子酒能差多少,味道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要勾起陛下的怜爱之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