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我成了假咸鱼类似小说> 38. 第 38 章 永丰帝长寿的原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8. 第 38 章 永丰帝长寿的原因(1 / 2)

大兴宫。

五王爷臊眉耷眼,他只比兄弟们晚来了一日,结果前一日来的哥哥弟弟们,要么入朝辅佐太子监国,要么接管了御林卫,只有他被留下来给父皇侍疾。

若真的是侍疾也就算了,他为人子,服侍父皇也是应有之义,可父皇并不让他服侍,用膳喝药都有宫人,穿衣如厕也用不到他。

他在大兴宫待的这半天,就像一尊不会动弹的石像,既不用他开口,也不用他动手。

五王爷实在忍不住了,小步挪到父皇跟前:“父皇,儿臣回来后还没去见过贵人和妃母。”

他回京便直接来了大兴宫,然后就被留下来侍疾。

在父皇身边待个一时半刻的也就算了,时间久了他是真受不住,必须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说,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从他中午进宫到现在,父皇见了四个人,他虽不知道这些人跟父皇说了什么,但父皇的脸一直板着,想来应该没什么好事儿。

庆德帝半躺在躺椅上,四个宫女上下左右给他按摩着手脚。

“不急,有你去见她们的时候。”庆德帝眉头紧蹙,太子监国一日了,老三老四和小七也辅佐监国一整日了,朝中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棘手,三个人联手居然都无法与太子抗衡。

五王爷也是无奈,他就想出去透口气,想和兄弟们一样入朝,甭管父皇为什么把他们召回来,也甭管父皇对太子有何不满,他只是不想被兄弟们落下,不想让旁人吃肉他在这里当石像。

“父皇,儿臣一收到圣旨就立刻出发了,路上也没敢耽误,之所以比兄弟们来的晚,全是因为从登州到京师的路远,他们的封地都比儿臣近,条件如此这不能怪儿臣。就像六弟从琼州赶过来要三四个月一样,他的孝心也不比我们兄弟少。”

为了证明自己孝心无瑕,五王爷说着说着就把远在琼州的小六拉了出来,封地离京师比他还远的也就小六了。

庆德帝摆了摆左手,让几个宫人都下去,他没有下旨给小六,到现在他都还在犹豫要不要下这道旨意。

老三、老四和小七三个人放到朝堂都无法制衡太子,如果把老五放进去……不成,老五起不了多大作用,勤学上进好读书的美名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朝臣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如果把小六召回来放到朝堂上,以小六的特殊身份,在制衡太子上必然能起到很大作用。

但小六病了那么久,未必受得住三四个月的车马劳顿。

柔贵妃已经没了,他总不能让小六也随柔贵妃而去,而且如果小六没了,朝堂的局势会更向太子倾斜,或者说是向守旧派倾斜。

庆德帝之前没有料想到自己会得这样的病,写不了字,走不了路,还不能劳累。

他没病的时候,可以压下朝中守旧派的声音,如今他病了,守旧派的反扑也开始了,太子现在就是守旧派手里的一杆旗。

“琼州是太远了。”庆德帝道,他之前想的是隔开小六和朝堂,现在也确实是隔开了,只是朝中风云变幻太快,“你在登州这一年多都读了什么书?”

五王爷苦着一张脸:“儿臣在州学读完了四书。”

本来在上书房时,他也学过四书,只是上书房不会像州学那样重视四书,把里面的内容逐一拿出来精讲。

“可喜欢读?”

怎么会呢。

想着读书的苦,想着这一年多被迫不近女色的憋屈,他一个王爷倒过起了和尚的日子,五王爷便忍不住为自个儿求情。

“儿臣知道父皇一切都是为了儿臣好,是为了儿臣的名声和身体才管束儿臣,但俗话说的好‘过犹不及’,儿臣不做那天幕上说的浪荡子,但当个爱读书的和尚王爷也会让人觉得奇怪,倒不如效仿兄弟们,做个端方有礼且正常的王爷。”

正常的王爷谁会去州学读书,又用不着科举,在家中读读书办办诗会也就算了。

正常的王爷也不会只守着一位王妃,平头百姓都多的是纳妾之人,更何况他堂堂王爷,小六那是脑子不正常,本来小六以前就文武都不出彩,天幕虽把人夸的天花乱坠,但英雄也是时势造出来的,小六也不过是运气好。

庆德帝有些征然。

天幕出现一年多了,朝堂也好,民间也罢,所有人对天幕的敬畏都在往下降。

这其中有他的缘故,他把天幕的出现诬给了前朝余孽,让人心对天幕少了敬畏。

也有天幕自己前后冲突的缘故,让许多人意识到天幕说的不一定准确。

小六被分封到琼州,淑妃之死,柔贵妃之死,还有他的病,无一不在向世人证明——天幕之人讲述的历史是可以被改变的。

没有什么是不能改的,下一个皇帝可以不是永丰帝,‘庆德’这个年号也不是一定要用四十九年。

庆德帝紧紧皱着眉头,一切都可以被改变,包括他的寿命,他那日从昏迷中醒过来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太子明黄色的身影,他没有感到欣慰,也没有觉得安心,反而是怀疑和后怕更多。

五王爷看着父皇的样子,不敢开口了。

侍疾就侍疾,反正外头谁也不知道他在大兴宫什么活也没干,说不定还以为父皇最放心于他呢,所以才会在那么多儿子里独选他侍疾。

三王爷、四王爷和七王爷天黑从宫中离开时,连背影看着都有几分落寞。

七王爷上马车前还踹了一脚车轮,恼恨的不行,他是‘奉旨’给太子找麻烦来了,不是送上门来让太子戏耍的。

难怪父皇急咧咧召他们回京,朝中心向太子的大臣未免也太多了点。

马车上的七王爷便忍不住问道:“四哥,以前朝中也如此吗?也有那么多大臣维护太子,争当太子的马前卒?”

京师没有七王爷府,去年他在宫外的府邸都还没建,就被父皇扔去了封地。

这次回京,他在皇子所的住处已经被后头的弟弟占了,如今只能住在四哥的王府。

反正他们兄弟俩是匆忙回京的,一个家眷都没带,住四哥的王府倒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不同于七弟,在去封地前四王爷就已经有入朝参政的经历了,工部和刑部他都待过,也上了好几年的朝。

一年半以前的朝堂不是这样,那个时候太子的储君之位也很稳固,只是……

“以前没有这样多的朝臣维护太子,以前跟随太子的那些人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拼命。”

四王爷今日真正参与了朝政才明白,父皇为什么要违背祖宗规矩急着把他们召回京师了,今日光是明显帮衬太子的人里便有三个尚书、五个国公,六部的每一部里都有太子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