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大乔小乔的表白> 分节阅读 15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54(1 / 1)

儿口,黄蜂尾后针,两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古人诚不欺我啊”顿了顿,又道:“汝且回去,严密监视,有任何动静马上通报。”“喏”一声应后,那男人突然消失在黑夜中,仿佛从来不曾出现过一般。刘敢摘了一朵花,置于鼻间一嗅,自言自语道:“常言道,咬人的狗不叫,我这个便宜侄儿,会是这条狗么”第二百七十一章 因为王后伏完伏诛后不久,好消息不断传来。\r先是徐晃、杨奉、韩暹三人结伴来到明王府,从此正式归入刘敢麾下。\r刘敢喜获五子良将一枚,当场笑得合不拢嘴。\r在徐州,糜竺以三寸不烂之舌,成功游说曹家兄弟归降。\r至此,徐州大部分地区正式投入刘敢怀抱,刘敢麾下兵力和人口顿时暴涨。\r刘敢以周瑜为徐州刺史,在徐州展开大规模的征兵练兵。\r同时,刘敢以天子名义,威逼天下州郡诸侯纳贡。\r首先响应的是交州士燮,不但呈上贡品,还将其子士廞遣入庐江为质。\r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也前后响应,老老实实送上贡品。\r袁绍已经击败公孙瓒,并没有将刘敢的朝廷放在眼里,所以态度强硬拒不纳贡。\r曹操见有人当了出头鸟,果断效仿袁绍,同样拒不纳贡。\r吕布也不想纳贡,但是因为疆土临近刘敢治下,在刘敢强大的兵锋威胁下,吕布不得不乖乖服软。\r后来,刘敢打着歼灭叛臣贼子的口号,勒令天下诸侯起兵讨伐曹操,理由自然是曹操拒不纳贡。\r曹操收到消息后只想骂娘。\r明明是袁绍第一个拒不纳贡,为什么刘敢不讨伐袁绍,偏偏来针对他曹操\r曹操还得到消息,据说刘敢派人一卷诏令送到袁绍面前,号令袁绍出兵攻打曹操。\r如此举动,不但曹操愤怒,袁绍也是气得七窍生烟,破口大骂刘敢小儿卑鄙无耻。\r骂归骂,袁绍也知道此时拿刘敢毫无办法,刚刚击败公孙瓒的袁绍需要时间休养生息,河北之地还有一大堆烂摊子等着袁绍处理。\r袁术投靠袁绍后,被袁绍闲置不用,袁术为了重新上位,主动献上了传国玉玺。\r袁绍得到传国玉玺喜忧参半,有人说袁绍乃是天命所归之人,苦劝袁绍称帝。\r袁绍非常犹豫,有心称帝,却又不敢逾越,因为如今汉室虽微,但是人心尚存,贸然称帝会不会失了天下民心\r此时又有人劝说袁绍,可以立一位汉室宗族为帝,先以傀儡天子掌控天下,时机成熟便可取而代之\r袁绍思付再三,始终寡断不决。\r相较起来,刘敢就没有袁绍的优柔寡断,说打曹操就打曹操\r在东边,刘敢勒令周瑜举兵出徐州,不断侵扰兖州边境。\r在西边,刘敢以徐琨为帅,出汝南,攻颍川。\r同时,又以陈王刘宠攻打梁国诸地,一时之间,兖州各地战火烽烟四起。\r曹操三面受敌之下,遣夏侯惇击周瑜,曹操本人亲率大军征讨徐琨。\r并且,曹操派出使者前往沛国,以粮草辎重为利,游说吕布出兵相助。\r起初,吕布麾下谋士陈宫极力反对出兵助曹。\r曹操使者满宠一口一个唇亡齿寒,言曹操若败,吕布必将成为曹操第二。\r吕布深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而且此时曹刘两家鹬蚌相争,正是最好的渔翁得利之时。\r于是,吕布同意出兵,亲自挂帅,举大军攻入陈国境内。\r刘宠收到消息后,果断撤兵回援,最终与吕布激战在陈国境内,双方大战月余,各有胜负。\r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r此时的刘敢已经是大老板,已经没必要事必躬亲,不论是打仗还是练兵,军事抑或是政事,自有手下诸人为之效力。\r时至今日,想为刘敢出生入死的人比比皆是,许多人挤破脑袋都想为他赴汤蹈火。\r刘敢麾下如今人才济济,兵精将勇,文韬武略的人才更是不在少数。\r所以,他很是放心把权力下放,大小诸事尽数交由手下亲信来做,他自己则和曼妙佳人逍遥快活似神仙般,优哉游哉的游戏人间。\r“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r刘敢甲胄在身,手持长弓,肩背羽箭,骑在一匹白色骏马之上,放眼望着眼前的一片青山绿水,感慨吟诵道。\r一旁,糜贞一身戎装地骑着白马,缓缓来到刘敢身边,笑道:“好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大王今日怎的如此有雅兴,一来就吟诗作对,可是有什么喜事”\r刘敢转头望着糜贞,在她美目上停留凝视,说道:“喜事倒是有,烦心事却也不少,贞儿想听哪一种”\r糜贞蕙质兰心,一眼瞧出了刘敢心中有心事,柔声道:“我啊都想听,大王肯说么我若是大王,肯定会全部说出来”\r“哦,为何”刘敢问道。\r“因为我觉得,如果把快乐的事情说出来分享,那就能得到多更的快乐,而烦恼的事情说出来,不说让烦恼消失吧,最起码也会减少一半的烦恼。”糜贞笑盈盈道。\r“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刘敢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轻叹道:“只可惜,有些烦恼说出来只会徒增更多的烦恼。”\r“会吗”糜贞轻声问道,似乎在问刘敢,又似乎在问自己。\r此时,刘敢耳朵一动,他听到了旁边草丛中传来一阵响动。\r于是,刘敢二话不说地抽出一支羽箭,张弓搭箭,拉满弓弦。\r“嗖”羽箭破空,射中一只猎物\r“是只小野兔”糜贞双眼放光地惊呼一声,随后下马朝那只野兔跑去。\r糜贞小心翼翼地将野兔抱在怀中,那野兔的腿部中箭,无力逃跑,只能任由糜贞施为。\r刘敢策马而来,居高临下地瞧着糜贞和野兔,长长一叹道:“本想杀个生来通通气,没想到箭术太烂,连只兔子都射不死,真是丢脸丢到家了,快把这野兔放下来,本王不信射不死它”\r闻此言,糜贞赶紧转身,将野兔护在身后,说道:“这么可爱的兔子,大王真的忍心杀害它么不如把它带回来养着吧”\r刘敢点头道:“也是,这兔子个头太小,估计身上也没几块肉,现在宰了可惜,等把它养肥了再杀不迟。”\r“大王”糜贞急得跺脚。\r“行了,本王是开玩笑的,一只兔子而已,你喜欢就养着好了。”刘敢笑了笑,随后命人拿来伤药和纱布,没一会儿就把野兔受伤的大腿包扎好。\r糜贞抱着受惊的小兔,一脸的关爱和心疼之色。\r刘敢见了,忍不住有点嫉妒这只兔子,在软玉温香的怀抱里,肯定舒服得一塌糊涂吧\r随后,糜贞为了照顾兔子,也没心思打猎了,让刘敢一个人在前面张弓射箭,她则抱着兔子亦步亦趋地跟在刘敢身后。\r“小姐,你这是有了新欢忘了旧爱呀,大王都不管了”\r小锦突然来到糜贞身后,抿嘴说笑道。\r糜贞转头白了小锦一眼,说道:“又胡说了,你就不怕我掌你的嘴么”\r小锦谄媚地笑道:“小姐心地善良,心疼我还来不及,又岂会掌我的嘴,我说的对吧”\r糜贞轻哼了下,并未答话。\r小锦一脸神秘道:“小姐,我方才在潘将军那里打听到一个消息,你想不想听呀”\r糜贞淡淡道:“有话就说。”\r“真没劲,小姐你一点都不会好奇的么”小锦撇嘴道。\r糜贞缓缓道来:“以我对你的了解,你想说的事情,一开口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所以不管我好奇不好奇,你都会说的不是么”\r小锦笑道:“真是知我者,小姐也小姐你知道吗,王后生病了,大王找遍了全城的大夫来为王后医病,结果全都束手无策”\r糜贞面露吃惊,她记得前些日子还见过王后,看着不像有病的样子,怎么会突然就生病了\r小锦压低了声音,说道:“小姐,王后重病,你的机会就来了,如果王后不在了,你一定可以成为正室”\r糜贞柳眉倒竖,冷然道:“不许乱说,你不要命了么这种话若是让大王知道了,你可知道后果”\r小锦赶紧捂嘴,不敢言语。\r糜贞目光远眺地望向前方,在刘敢的背影上看了半天,幽幽道:“难怪他的心情不好,原来是因为王后,唉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开杀戒华佗不好找,这个刘敢明白。想不通的是,连樊阿和华长生也找不到,派出去的人一点消息都没带回来。刘敢很想杀人因为,大乔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脸上的神色也一天比一天苍白。再这样下去,后果完全可以想象。刘敢很想为大乔做点什么,然而他不通医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乔的病情一点点恶化。庐江郡内有名的大夫全都来过了,却没有一个人看出大乔得了什么病。后来,刘敢的怒火终于燃烧起来,他将所有大夫抓了起来,并扬言如果他们治不好大乔,所有人都要陪葬此言一出,所有被抓的大夫惊恐交加,纷纷求饶无果,只有聚在一起苦苦研究大乔的病情。没过几天,城内诸多百姓找不到大夫看病,一打听之下才知道,所有大夫都被“请”到了明王府。此事没多久就惊动了朝堂百官,以王子服为首的诸人,大肆抨击刘敢的种种不是。有趣的是,站在王子服这边的官员并不多,所有人都没有忘记伏完是怎么死在朝堂之上的。尤其是小皇帝,当日伏完就死在小皇帝的面前,那个血淋淋的画面,直至今日仍旧历历在目。有了伏完的前车之鉴,小皇帝很明智的没有选择加罪刘敢。别说刘敢并没有把那些大夫怎么样,即便刘敢真的一气之下杀光所有大夫,小皇帝不会也不能把刘敢怎么样。“一群庸医,病都治不好,死了也是活该”小皇帝一句话驳回了王子服等人的抨击,没人再敢说一句刘敢的不是。能跻身朝堂之上的官员都不是傻瓜,小皇帝如此明显的拉偏架,任谁都能一眼看穿。想想也是,即便是小皇帝自己也要看刘敢的脸色行事,毕竟小皇帝一口一个皇叔可不是白叫的。此时的刘敢虽然不是天子,却胜过天子。正是从这件事开始,从此以后所有文武百官在人前,再也不敢道一句刘敢的不是。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刘敢的威望震慑朝野,如日中天,风头名望,一时无两外人对刘敢议论纷纷的时候,刘敢本人对于这种事情漠不关心,他在乎的只有一件事。大乔的病情能否得到治愈这一天,刘敢抱着一件被黑布包裹严实的大物件,火急火燎地赶回王府。“拜见大王”一路上,侍卫和丫鬟纷纷向刘敢行礼。刘敢置若罔闻,一路小跑地穿过走廊,跑过院落,最终来到大乔的小院中。院子里,一群大夫熙熙攘攘地围在一块,嘀嘀咕咕地交流着。“都给本王让开”刘敢没好气地吼了一声,大夫们顿时停止谈吐,主动分开一条过道。刘敢大步流星地穿过人群,来到大乔的房间门口,侍卫帮刘敢打开了房门。刘敢一头扎进房间,还没看见人,便开口问道:“小环,王后好点了么”小环迎了上来,轻声道:“大王小点声,王后刚刚入睡。”刘敢点点头,把手上的大物件交给小环,后者问道:“这个是”刘敢小声道:“王后喜欢的东西,等她醒来后拿给她看。”小环乖巧地点头,随后将大物件放置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