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34(1 / 1)

从土壤里冒出来。“行了,一脚踩下去,暗道就能打开。”鲍三娘说着,抬起脚便用力地踩了上去。只见那圆形石头没入土壤消失不见,紧接着,墙角边的一块石板缓缓挪动,原地出现了一个坑洞。月光下,那坑洞里头波光粼粼,似乎聚满了清水。“怎么全是水路呢”张玉兰一脸的问号,脱口问道。鲍三娘解释道:“这就是路,水路,鲍家庄三面环湖,从这里出去就能到湖中心,你们可以游出去”此言一出,张玉兰顿时一脸为难之色。“还有什么问题吗”鲍三娘察觉到不对劲,问道。“她不会水。”刘敢笑着替张玉兰回答道。张玉兰问道:“没有其他出路吗”“没有,这是唯一的出路。”鲍三娘无奈道。“那我还是杀出去吧”张玉兰扭头就走。刘敢连忙拉住她,打趣说道:“张天师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怕水这事传出去,会不会引为一方美谈”张玉兰碧眼一瞪,生气也是妖娆迷人。鲍三娘喃喃问道:“你叫她张天师”刘敢暗道不好,说漏嘴了,轻叹道:“实不相瞒,我们并非夫妻,只是事急从权,不得已撒了个小谎,还请三娘勿怪”鲍三娘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半晌才幽幽道:“既然你们不是夫妻,你为何不愿与我成亲”“这”刘敢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张玉兰突然出言道:“三娘,你若真心喜欢他,可去庐江王府寻他。”“张玉兰,你胡说八道什么”刘敢急了,一边连忙推搡着张玉兰,一边说道:“三娘,你千万别听她胡说,我相信你一定会遇到更好的人,就这样,我们走了,有缘再见”“我不想遇到什么更好的人”鲍三娘细声细语的开口,那头刘敢已经挥挥手告别,拉着张玉兰噗通一声跳入水中。“对我而言,你就是最好的人。”可惜这句话没人听得见。第二百三十六章 终别离张玉兰不习水性,闭气的功夫还是有一点的。再加上有刘敢在一旁带动,张玉兰入水后倒是很快适应过来,两人没费多大力气便游出了湖面。接着,刘敢拽着张玉兰,缓缓游向岸边。上岸后,张玉兰明显有点腹胀,显然是吃了不少水下喉。“如何,要不要给你来两拳”刘敢甩了甩湿哒哒的脑袋,莞尔一笑道。张玉兰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说道:“姑爷没当成,你还笑得出来”“还能开玩笑,看样子你是没事了。”刘敢笑了笑,突然话锋一转,问道:“张玉兰,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要把小乔带去汉中你们的目标不是刘协吗”张玉兰神色一紧,半晌才道:“你若想知道,去汉中一瞧便知。”刘敢顿时苦笑,他倒是想去汉中,可是汉中远在西川,如今徐州战事激烈,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分身乏术刘敢还想追问一些小乔的事情,可惜张玉兰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只听张玉兰突然说道:“我们就此别过吧,就像你跟三娘说的,有缘再见,这话挺好。”“你不跟着我了不想杀我了”刘敢有点惊讶。张玉兰默不作声,突然站起来转身便走,甚至都不曾再看刘敢一眼。月色下,刘敢目送张玉兰的身影离去,渐行渐远,直到消失不见。佳人远去,身边空落落的没有一人可以倾诉衷肠,刘敢突然之间有些惆怅。时至今日,他和张玉兰的关系亦敌亦友,有仇怨也有恩情,有误会也有理解,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他从内心里不想与张玉兰为敌,他相信张玉兰也一样,所以她才会选择故作潇洒的离开。因为只有离开,才能了无牵挂。张玉兰走后,刘敢也连夜赶路而行,他不敢在此地久留,他怕鲍家庄的人追过来。他一路快步小跑,没力了就停下来歇息片刻,然后再接着跑。这样的赶路之法,一直持续到天蒙蒙亮,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该死的祝公道,怎么还没找到我。”刘敢累的满头大汗,抬眼一望,见远方的道路曲折,仍然不见半点房屋人影,忍不住犯起嘀咕。在这一路上,刘敢不时留有记号,按理说根据这些记号,无双近卫应该早就能找到鲍家庄才对。可是,时间过去这么些天,连一个无双近卫的影子都没看到。刘敢有些气恼,同时,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河水冲得太远,以致于脱离了搜寻的范围。而且,他清醒后远离了河道,这在无意中也加大了找寻他的难度。“终于看见屋子了”刘敢走到脚麻腿酸,眼前终于看见了一座村庄,忍不住喜上眉梢。刘敢快步来到村庄,由于时间尚早,此时村庄之内万籁俱寂,并无人迹走动。刘敢有心敲开一间房门,借点食物饮水之类的东西,却又担心打扰百姓休息。犹豫了一会儿,刘敢选择先找一块空地休息片刻,等有人起来之后,再去“化斋”不迟。刘敢等待了良久,却不见周围屋子有任何动静,渐渐的觉得有些奇怪。仔细一观察,他发现周围的坏境,安静的有些可怕,不但没有半点人声,甚至连一只鸡犬家畜都没有。就好像,这是一座没有任何生物的空村刘敢咽了口唾沫,直起身子,往最近的一间茅屋走去。“吱呀”房门很轻易被推开,没有上锁。刘敢一眼扫过屋内,看到了各种家具摆件,却唯独不见一个人影。“有人吗”刘敢大喊一声,屋内没有丝毫回应。刘敢实在是饿极了,迈步走入屋内,翻箱倒柜地开始找寻食物的下落。一番苦找之下,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出了两个红薯,其中有一个已经发霉。红薯是生的,刘敢想吃还得自己烤。于是,刘敢搬动屋内的柴火,点火生灶,火烤红薯。不多时,一阵滚滚炊烟飘荡而出,炊烟引来了一位中年男子大驾光临。这位中年男子到来之时,刘敢正准备拨开烤红薯的焦皮,空气中,淡淡红薯香味勾引着人们的鼻腔,恨不得把它一口吞掉。“不能吃”中年男子一声喊出,顿时吓了刘敢一跳,他手上一哆嗦,那个刚出炉的烤红薯就这么掉在地上,裹满了尘土。刘敢气急,怒瞪着来人道:“你干什么,人吓人,吓死人知道吗”说完,刘敢蹲下来,一脸心疼地看着地上“英勇就义”的烤红薯。虽然烤红薯已经脏了,但是饿极了的刘敢还是想吃掉它,因为他真的太饿了。中年男子明显看出了刘敢的想法,一个快步上前,生猛地一脚踢开了地上的烤红薯。“我的红薯”刘敢先是苦着脸,然后黑脸对着中年男子,怒道:“你有病吗为什么动我的红薯你知道不知道,一个穷凶极恶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中年男子道:“我没病,不过我敢保证,你如果吃了那个红薯,你十有八九会有病”“这就是你不让我吃红薯的理由”刘敢一脸气愤,冷冷道:“你最好赔我一个红薯,否则我跟你没完”“你跟我来。”中年男子淡淡道,说完,迈步出了屋子。刘敢冷哼一声,紧随其后地跟了上去。刘敢一路走马观花地前行,在这偌大的村庄里,除了他面前的这个男人,再也没有看见第二个人出现。期间,刘敢甚至好奇心大盛,想要打开所有房屋的大门,看一看里面究竟有没有人。“别看了,这里的屋子都是空屋,没有人住。”中年男子一边走,一边头也不回地说道。刘敢闻言,忍不住眉头一皱,问道:“这些屋子明明好好的,为什么没人住”中年男子道:“答案就在前面,你走过去看一眼便知。”刘敢带着浓浓的好奇,跟着对方七拐八拐,好不容易走到目的地。只见眼前一片人山人海倒下一片,仔细一瞧,竟然全是一些一动不动的死尸一眼望去,刘敢只觉得喉头一紧,当场便要反胃作呕第二百三十七章 樊阿刘敢也是上过战场的人,什么尸山尸海都见过一两面。可是,眼前的画面实在太过惨不忍睹,所有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尸体,没有一个是皮肤完整的。每一具尸体几乎都是千疮百孔,身布恶疮,潺潺流脓。刘敢差点吐了,若非他此时胃中空空如也,肯定能吐出点东西来助助兴。“他们,怎么死的”刘敢平静下来后,朝中年男子问道。刘敢自认为心态足够强大,但是乍然见了这种场面,依然有点接受不了。反观面前的这个男人,一脸淡定从容,似乎早已司空见惯,自始至终面不改色。中年男子捋了捋胡须,缓缓道来:“此村名叫太平村,全村男女老少尽数染上了同一种恶疾,他们皆是死于此种恶疾之下”“恶疾什么恶疾全村的人都死了”刘敢大吃一惊道。“是疫毒。”刘敢道:“中毒了谁这么狠,毒死了一个村子的人”“不是中毒,疫毒是比一般的六淫之邪更强的秽浊之气,此恶疾发病急促,来势凶猛,染疾者死亡率极高,且此恶疾具有传染性,可谓是一人染病,全村遭殃”中年男子娓娓道来。刘敢似懂非懂,听到传染性的时候,灵光一闪,脱口而出:“莫不是瘟疫”刘敢道听途说过很多瘟疫的传闻,他知道古时的瘟疫来势凶猛,绝非人力可以抵抗。相传赤壁之战,周瑜之所以能够击败强大的曹操,依靠的便是曹军内部突然爆发的瘟疫。疫情传染了大半个曹营,超过半数的曹军将士都染上了瘟疫,致使周瑜一战而威震天下。当然了,这只是一种传言,至于事实真相如何,已经无证可考。刘敢还听过一种关于瘟疫的传言,那便是建安七子之死,相传建安七子之中,有五人是死于瘟疫。建安七子是什么人那都是大文人,大儒士,别的不说,生活起居肯定有所保障,至少是生活在卫生情况良好的环境里。然而,这样过着优质生活的人,都在瘟疫之下死了一大半,那么普通的老百姓和贫穷的乞讨者,会被瘟疫迫害成什么样子刘敢想都不敢想。他想到最多的是,古代的医疗技术落后,一场瘟疫足以毁灭一座城池,摧毁一支军队瘟疫之祸,更胜于兵戈战乱“你说所有人都中了疫毒,那你怎么没事”刘敢突然一脸戒备地盯着中年男子,说话时,心里暗暗猜测是不是此害了整个村子。不然,为什么好好的一座村庄,说死光人就死光了中年男子平静道:“在下粗通医理,这些年对于疫毒之症多有心得,虽然还未找到症结根治之法,却也足以防患于未然。”“你是大夫真的假的,看着不像啊”刘敢深表怀疑,仔细盯着对方打量了一番,突然吓了一跳。只见刘敢猛地后退两步,指着对方衣袖下的恶疮,说道:“你手上怎么有疮你也中了疫毒”中年男子撩起衣袖,亮出了一手的恶疮,有的还在流脓,看起来极为恶心。“小兄弟眼光挺好,不错,我也中了疫毒。”中年男子淡淡道。“你不是说你会预防,怎么还会中疫毒那我是不是也”刘敢吓着赶紧摸了摸自己。“放心,你没吃那个红薯,也没碰任何不该碰的东西,不会有事。”中年男子微微摇头,轻叹道:“我身上的疫毒,乃是我主动受染,之前我试过很多种方法,始终不能搞清楚疫毒的症结所在,思来想去,如今也只有以身试疾一法可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