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8章 IF线(1 / 2)

纽约,不夜城,大都会。

浪到半夜三更不睡觉的人很多。

众所周知熬夜会促使皮肤衰老,女士们开沙龙的时候总是会聊到抗衰话题。

刘嘉在专卖店的办公室里看华纳兄弟送来的剧本,一位店员对刘嘉说来了一个特别难搞的客人,投诉护肤品没有效果,现在在店里大吵大嚷,声称ea是骗子,影响到其他客人了。

要是在巴黎,老练的店员早就把这事处理得好好的,根本用不着她出面。

算了,新店,原谅她们一次。

刘嘉亲自出去接待了怒发冲冠的戴维夫人。

“哦,我亲爱的戴维夫人,发生了什么事让您这样的淑女如此生气?”刘嘉在“淑女”上加了重音,提醒戴维夫人她的身份。

在这里闹确实难看,就连街边上的无业游民都往里张望,戴维夫人大发雷霆的气势被中断,然后刘嘉把她请到会客室,店员马上端来饮料和小吃,伺候地体贴又到位。

戴维夫人这才说出她的遭遇,她在ea开业的时候就买了一整套的护肤品,当时店员跟她说的好好的:保湿、润肤、可以保持青春。

如今已经用了两个月了,可是,就在昨天,她去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沙龙,遇到几个数月没见的熟人,结果她们都问她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怎么一下子老了这么多。

“天呐,老,太可怕了。”戴维夫人看起来好像要昏过去。

刘嘉对戴维夫人的生活习惯有所耳闻,天天烟不离手,酒不离口,三天两头半夜出去嗨,嗨到凌晨两三点才回来,一天天的高油高糖的甜点往嘴里塞。

这种生活方式,你不衰老谁衰老。

但是当着客户的面又不能这么说,只能在她的生活习惯上挑毛病,说ea的护肤品是有讲究哒,里面添加了以灰姑娘的名字命名的高精尖产品——“仙杜蕾拉素”,也就是说,晚上十二点之前必须睡觉,涂它才有用处。

以及仙杜蕾拉素与高油高糖会起化学反应,毕竟灰姑娘不可能吃这么好,所以这种饮食习惯是犯冲的。

刘嘉像医生似的,给她开了个单子,让她照着做,务必每天坚持打卡,一个月之后再看,绝对有效。

刘嘉说得十分笃定,一套一套的专业名词从她嘴里出来,让怒气冲天的戴维夫人平静下来,开始反思自己。

不过戴维夫人并没有那么好糊弄,她对刘嘉说:“好,以后我每天过来,让你看看我的皮肤状况,如果一个月后没有任何改善,我就告你欺诈。”

戴维夫人走了,刘嘉想起在21世纪,有一种名为a醇的东西,对于戴维夫人这个年纪的人,确实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只是……这年头有a醇吗?大概没有吧……

但是a醇不就是维素a1吗?

既然起的代号叫a,就说明它是维生素大家族里第一个被发现的。

一战都打完了,闲着也是闲着,应该已经被发现了吧?

刘嘉也不确定,此时世界理工科的重心还在欧洲,特别是德法两国,更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天才云集之地。

她同时向德国拜耳、法国巴斯德发出询问,想知道现在有没有人工合成维生素a的技术。

结果令人暖心,1913年就有美国人的论文确认鱼肝油可以治干眼病,且已经有了提纯技术。1920年,这种“脂溶性a”被英国人正式命名为维生素a。

然而,无趣的人类居然只是提取,还没有走上工业合成的道路。

维a里含有多种不同的a族,刘嘉需要的a醇,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名为视黄酮,直接把鱼肝油往脸上糊,那功效微乎其微,糊一斤可能都没什么太大的用处,还会把皮肤闷出别的毛病来。

刘嘉想让他们把视黄酮分离出来。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她不知道视黄酮怎么说。

英语的视黄酮跟松节油和维生素a一个单词,她又不知道化学分子式。

现在刘嘉心里就是后悔,非常后悔,当初开开心心研究a醇的时候,怎么就没想着看一眼分子式呢!

堕落啊!刘适之,你当年听人说炭和钻石是同一种东西的时候还认真研究过两种东西分子式的,怎么遇到往脸上糊的东西,这么不走心呢。

后悔也没用,书到用时方恨少。

现在她只能凭自己当初研究a醇不耐受反应时候的记忆,向化学家们提出:“维生素a里有一种强抗氧化剂,浓度过高会导致脱皮和红肿,低浓度大多数人不会有什么问题,能增强皮肤生长因子受体的数量,就是可以让人看起来老的慢一点……

她把脑子里的那点存货全抖出来了,但是问题是,提纯维生素a才刚刚走上正轨,突然说要再把里面的东西分离出来,还不知道要分啥,反正就是把里面能分的都分一分,然后轮着试,才知道到底哪一个才是刘嘉要的东西。

这两家实验室现在手上都有别的工作,没有足够的人手和空档给她做这个。

与人命关天的药物研发比起来,这种“涂涂脸,让人稍微显得精神一点”的东西,简直不值一提。

还是那句话,在身上钞票有限的情况下,当然是要死的人花钱比较积极。

“啧,经济萧条蒙蔽了他们的眼睛。”刘嘉摇头。

这番往来只得到一个重要信息:可以提纯。

既然德国法国说可以提纯,可见这技术不是特别的难,于是刘嘉找到美国几家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还不错的大学,但是大家都挺忙,根据顾宗华一个朋友无意中透露的信息,他们琢磨的东西都不能见光。

自从德国在一战时率先用了芥子气,从此各个国家的军备竞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之后各种花里胡哨的毒气就在二战前后被研发出来。

刘嘉真想跟美国的有机化学家们说:你们歇歇吧,后世最牛逼的几大毒气,什么□□、□□、梭曼……全都是德国研发的,不等到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出来,你们啥事都干不成,现在干点别的不好吗,比如帮我做个视黄酮。

梦想果然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此前与她打过交道的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慷慨伸出了援手,嗯,严谨地说,是化学系的两个中国人。

先进门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戴着眼睛,说着一口标准的南京普通话。

后进门的男人刘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但一时想不起来。

“刘小姐,您好,我叫陈裕光,是留美中国学生会会长,上次辩论会的时候,我正在其他城市,非常遗憾没有见到。”

接着他又介绍了另一位刘嘉觉得十分眼熟的男人:“这位是侯德榜博士。”

果然是他!

侯氏制碱法,高中化学知识点!

刘嘉因为写错被恐怖的化学

老师罚抄了一百遍!

刚才没认出来,是因为学校的名人墙上,他是秃头!

现在他还有头发。

听到这名字,刘嘉的脑中就冉冉升起了那三个这辈子都不会忘的化学方程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