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节(1 / 1)

“刚刚桥着火了之后,他就没出现。”白玉堂说罢,就怀疑地奔向段思廉的房间。门口有两名侍卫,见是白玉堂,立刻通报,段思廉随即就出来相迎,报以微笑。白玉堂随后告知他清溪道长的死,又问他刚才为何没有现身。“我已经知道了,姜副使刚刚都告诉我了。本是要去的,但人太多,太杂乱,我还不如在这里等候。”段思廉见赵寒烟也来了,就问赵寒烟她什么时候可以离开,是否把消息传了出去 。“没有。”赵寒烟睨他一眼。“什么!”段思廉慌了,“这怎么行,我后天还要参加宫宴,若是后天还不能出去的话我怎么见大宋皇帝。这日子多重要,你知道么?”“本不知道。”“我没有恶意,只是想尽快出去,因为后天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不仅仅要面圣,还关系到我的终身大事,”赵寒烟本来对于段思廉的那些碎碎念都不感兴趣,全都屏蔽在耳外,最后听他说终身大事,眼睛瞪圆了问他:“什么终身大事?”“联姻。”段思廉一本正经道。“联谁?”赵寒烟依旧盯着他。“还能有谁?你们早就知道了,平康郡主啊!”段思廉坦率道。本来段思廉想先私下里和郡主联系一下,得个口风,但是平康郡主府管理得太严,他根本无从下手。而今得幸他结交一位权贵,答应帮忙,那他自然就底气地向大宋皇帝提出联姻要求。“我来紫烟观不光是游玩赏风景,也是听说这里香火灵验,所以想请道长作法帮忙,保佑我求娶平康郡主的愿望能得以实现。”段思廉不说这句之前赵寒烟还能忍,听到这句之后真想吐了。她啪地一下拍桌起身,把段思廉吓了一跳。“赵某还要查案,先告辞。”赵寒烟对段思廉敷衍地行礼,转身就走。“哎,你——”段思廉不解地看向白玉堂,“他这是抽的哪门子疯?”“好自为之。”白玉堂也看不上段思廉,撂下这四个字之后,也转身走了。段思廉觉得莫名其妙,忍不住抱怨两人都不正常,而且隐隐有种预感到了这两‘人才’他似乎网罗不到,一个比一个脾怪不说,而且都对他十分不敬,他的耐心都快要被耗尽了。段思廉缓缓地吸口气,劝自己再忍忍,若是联姻的事成了,再把这两人才揽回大理。那他这一次来大宋国,也算是‘不虚此行’了。白玉堂追上赵寒烟后,就问她刚刚为何反应那么大。“很讨厌他这种两面三刀的人。”赵寒烟最讨厌别人左右或干扰她的人生,上一辈子她就讨厌这个,这一辈子她更加讨厌。“这人是很讨嫌。”白玉堂看出赵寒烟很生气,安静地陪在她身边,只默默看她清瘦的小肩膀,再没有说话。衙差们随后就将他们整理来的供词呈送给了赵寒烟。在发现吊桥燃烧后的大概一炷香内,清溪道长身亡,而在这个时间段内,所有的道士都有不在场证明。他们多数都参与了救火,唯独剩下的几个也在道观里,也可互相证明。唯独没有在场证明的人是李三、薛掌柜、谢安。段思廉有属下可以证明,但是因为他的属下都是听从于他,证词未必可靠,所以他和姜王集也都在怀疑之列。“五人皆有撒谎之嫌,现因为桥断无法离开,也不能对他们的证词进行证实。你觉得谁最有可能?”白玉堂问。“若真是他们五个人之中的一个,就不难了。”赵寒烟道。“那你要如何解决?”白玉堂问。“吃一顿饭就能解决的事。”赵寒烟转眸看着小路两边开满的菊花,忍不住叹道,“这菊花开得早,还好看。”“山中更凉。”白玉堂道。赵寒烟蹲下采一朵,送送到自己鼻子边闻。闭上眼,闻到花香的那一刻,嘴角舒缓地上扬。人比花美。白玉堂本不想用‘美’来形容一名男子,至少他以前不喜欢别人这样形容他,但是此时此刻他又找不到比这个字更好的形容。看来他以后要改掉对‘美’这个字的偏见了。就在白玉堂还处于‘人比花美’的欣赏中,赵寒烟一下揪了很多花瓣塞进嘴里。好好的一朵开得正好的小秋菊,被赵寒烟揪成了小秃头。“你饿了?”白玉堂见赵寒烟吃得还挺起劲儿,忍不住问道。“味道还不错,你尝尝?”赵寒烟摘下一朵更好的,送到白玉堂的嘴边。白玉堂愣了一下,犹疑之际,咬了一口。白玉堂心声:不好吃,小厨子怕是饿疯了,连路边的花都吃。一会儿去道观的厨房瞧瞧,给他弄点吃食好生填肚子。多数人吃普通的日常饭菜的时候,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如为渴要喝水喝水一般。没人会在喝水的时候去想这水有多好喝,这水有什么味道。很多时候日常吃饭也是如此,如果日复一日的桌上都是常吃的那几样菜,多数人的反应就是动作上的吃,而不会想太多关于‘吃’的事情。刚刚赵寒烟去过道观的厨房,发现他们做的菜真的很稀松平常,就是蒸饭和白菜炖豆腐,而且他们上一顿吃的也是这个。对段思廉则是在外买成品菜给其吃,现在桥断了,当然也不行了。如果人想的不是关于‘吃’的事,赵寒烟就没办法听到这些人的心声。显然,白菜炖豆腐刺激不了这些人的心声。所以她要琢磨一些比较特别的饭菜,才会让这些人在吃的时候有更好的反应。当然最好的结果就是人家在想着‘吃’的时候,能动一下跟案子有关的想法。这样对于案子来说就比较容易了。但这个体偏差,并非赵寒烟所能控制,只靠运气了。尽管在吃的时候赵寒烟可做一些引导,但照样无法保证每个人都往这个方面想。总之,尽力而为。秋菊以黄为最正。赵寒烟挑选了一些花茎为紫花朵为最正黄的采下,一捧让白玉堂帮忙,自己也采了同样一捧,抱着往厨房去。“该不会是要拿菊花做饭?”白玉堂问完之后,见赵寒烟点头,觉得太新鲜了。不过他还是不明白,赵寒烟刚刚所谓的吃一顿饭就能解决的事会怎样解决。赵寒烟听道白玉堂的疑惑,机灵地反应道:“之前你说过我会观心,这么快就忘了么?人在吃的时候最容易卸下防备,放轻松,所以我要在他们吃东西的时候问他们话,就很容易就能从他们的神态表情上看出破绽。”白玉堂点点头,让别人白玉堂或许会持有怀疑,对赵寒烟观心的能耐亲自试验过,所以此刻觉得她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对,对其所言深信不疑。俩人把菊花跑到厨房之后,引得厨房的几名负责做饭的道士都觉得非常的奇怪。“两位差爷,你们捧这么多菊花来是要干什么?”“帮你们做饭。”赵寒烟看到了厨房,就愉悦地撸起袖子,先洗了手。白玉堂见状,也跟着洗了手,然后他就学着赵寒烟一起,将菊花都清洗干净,去茎留花。道观里一般都有存药,赵寒烟去找些甘草来很容易。她将甘草煎成汤之后,放了些盐,就把刚刚洗过的菊花放进去焯水。晾凉之后,就将菊花瓣儿扯下,花托扔掉。然后就像平常一样煮饭,等饭稍微熟的时候,就将菊花放到锅里面和饭一起再稍微闷一下,再揭开锅盖,一锅表面铺着金黄菊花瓣的“金饭”就做好了。菊花香味轻,微有点苦,但却有清热解毒祛火的功效。蒸好的金饭兼具米饭的清香还有一种很淡很淡的草药味儿,起初尝第一口可能有些不太适应,但当味觉开始习惯这种味道之后,就会发现这种米饭的清香爽口之处。早秋容易导致咳嗽频作,令人咽部不适,而金饭刚好对此症状有缓和的效果。在填饱肚子的同时又得以养生,轻而易举地避免掉秋热燥咳,可谓一举双得。当然,赵寒烟做金饭最重要的目的,其实还是因它看起来够新鲜特别。大多数人在用饭的时候吃它一定会心生好奇,而有所琢磨。接下来赵寒烟就要拿着这种饭,挨个给大家尝尝,想听一听大家心声中,是否有一个会是凶手的供述。赵寒烟先带人把饭端给了李三、薛掌柜和谢安,为了节省时间,就让他们三人一起吃。谢安拒绝,心声:“这是什么鬼,菊花瓣做饭?竟还好意思来了之后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我看你才是凶手,用饭杀人的凶手!谢安腹诽完之后,还悄悄地瞪了一眼赵寒烟。李三是非常相信赵寒烟的厨艺,他端起碗,就拿筷子扒了一口放进嘴里。菊花瓣很嫩,柔柔的,和米饭放在嘴里时基本上吃不到什么感觉,但是清香味儿真的很好,吃的时候有种花在自己嘴中绽放的感觉,原本因为生病而咳嗽发肿竟嗓子竟然有些舒服了。李三心声:味道果然跟普通的饭不太一样,但我喜欢。听说菊花止咳,我的病就剩点咳嗽了,吃这个正好。这次来道观真是来对了,不过就是比较惨,碰见意外情况,还回不了家了。李三真是因为治病才来的道观。他的嫌疑随即被赵寒烟排除。薛掌柜作为三春楼的掌柜,对一些新鲜的食物自然比较好奇,所以在李三之后他也拿起筷子品尝。薛掌柜心声:我不太喜欢此味,不过这饭既然养生,吃了也不错。第54章赵寒烟看得出薛掌柜的心理状态比较淡定, 接着又问:“在清溪道长身亡期间,你在房里吃东西了么?”薛掌柜愣住, 不太明白赵寒烟为何会问这种问题,但还是在疑惑中解答了。“没吃, 在看书。”薛掌柜心声:问吃什么做甚?莫非是根据线索,发现凶手身上沾了什么吃的东西?赵寒烟接着追问了几句他爱吃什么素菜肉菜之类的问题,薛掌柜再一次不解地看一眼赵寒烟,一一作答。薛掌柜心声:太奇怪了, 人死了, 他不去查凶手, 反问这些问题作甚?莫非想声东击西, 在出其不意下寻找破绽?但他为何一遍又一遍地问我爱吃什么,而没有多问李三和谢安, 更怀疑我?薛掌柜眼珠一动, 对赵寒烟礼貌微笑道:“赵差爷大可不必在我身上花费工夫,我不是凶手, 从来了这紫烟观,除了还愿, 便是赏花看景,在屋内看书。今天本该轮到紫烟道长给我做法,却是不行了,连清溪道长也身亡了,看来只能等白云长老出关再说。”“白云长老?”赵寒烟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人。“是紫烟道长的三师弟。当年他们三位师兄弟一同建了这紫烟观,有十载了, 一点点壮大,才有了而今这坐香火兴旺的大观。”薛掌柜介绍道。赵寒烟点了点头,多谢薛掌柜的告知。虽然薛掌柜的心声已经透露出他并非为杀人凶手,但赵寒烟还是觉得薛掌柜这人有些奇怪,不像是普通的商人,所以在心里仍然对他有所保留。赵寒烟和白玉堂随后招来观内询问有关白云长老的事情。东林道:“在观后面小瀑布上的茅庐里住,平常不许任何人打扰。紫烟道长身故,清溪道长也不许我们去告知,说要是耽误了白云长老成仙我们都是罪人。清溪道长刚刚出事后,大家一直忙活,也就忘了提。”白玉堂打发走东林,对赵寒烟道:“虽说你观心,需要声东击西,趁人不备,但你偏爱问别人爱吃什么。”“别忘了,我就是厨子,当然很关心大家爱吃什么。”赵寒烟她知道自己这种反常的问话方式,次数多了很容易让太过聪明的白玉堂看出端倪。所以当下提出兵分两路,请白玉堂去找白云长老,她则去继续审问其他人。白玉堂应承,立刻带人去了。紫烟观内道士约有二百余人,赵寒烟绝不可能一个一个去送饭问话。她还是比较相信眼见为真,当时同她一起下山,参与救火的那些道士们,应该都没有作案时间。当时的道观内,除了看门的小道童外,就只剩下包括西林在内的十一名道士留在道观内,这十一人的嫌疑比较大一些。他们是互相作证,清溪道长倒栽鱼缸溺水的死亡这种方式,也刚好并不像是一人能完成的作案手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