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崇祯故事烂尾了吗> 三十四、解罗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十四、解罗裙(1 / 2)

三十四、解罗裙

一名太监低头跪在地上,双手举起托盘,托盘里放的是一支三眼铁铳和配套的弹药工具,这只三眼铁铳做工颇为精致,黑黝黝的铳头泛带哑光,看上去就有一种厚重致密的感觉,铳头后面的枣木长柄平直光滑,褐色表面下隐约可见细密的纹理,显是手工精细打磨而成。

崇祯拿起三眼铁铳,平举在眼前瞄了瞄,又将铳身立握于手中,解开托盘里的火药囊,用木制的定量勺子舀了火药分别倒入三个铳眼,塞入导火绳,然后用“木马子”往里用力捅了几下,将火药压实,再从弹丸囊里取出豌豆大小的铅弹子装进去,燃了蜡滴入封住,以免弹丸掉出。

木马子是铁铳上药专用的工具,其形状是一根较细的木杆,底端有个尾塞,类似于铁钉的扁平尾部,可以用来将铳眼里的火药压平、压实,使火药在击发时能产生最大的冲击力。

这么一套装弹程序是很费功夫的,尤其是在马背上、战场上,生死瞬息的紧要关头,这么按部就班地装填实在不易,是以三眼铳虽然二三十步内杀伤力尚可,但用于实战往往干不过后金的弓箭。

殿外由远而近传来急骤的脚步声,一个太监踉跄地跑进门来,喘气趴伏在地上。

“陛下——”

尖细的声音在沉静的大殿里回响,崇祯猛地抬起头,憔悴的脸上尽显刚毅之色,下意识地举起三眼铁铳对准空荡荡的殿门。

“大捷!”那太监抬起头,不知是跑的气急还是太过兴奋,他的脸涨得通红。

“陛下,雷法!雷法!——大捷!”

将军府大堂后的花厅里,赵知县坐在向东的正位,手里的杯盖反复地拨弄茶水上的浮叶,一杯热茶都快凉了,也没喝上几口。

刘必显敬陪次座,从袖中取出白瓷烟斗和烟袋,修长的手指轻轻揉捻,将烟丝均匀地洒进斗钵里,直到溢满钵面,稍一按压,把篷松的烟丝压成半满状态,再次揉洒烟丝洒入,轻按压下,最后再加一次烟丝,用力压实了,手指一抬,烟丝的凹面慢慢回复平坦,不紧不松,恰到好处。

这是填装烟丝的“三层”手法,烟丝装的好,才能让烟草的香、韵、劲十足发挥出来,抽起来才够味道。他现在是陪同一县之主的赵知县,所以没有带小翠在身边,以免有失礼数,这装烟的活儿,就只能自己干了。

想到小翠,刘必显不由得心头一暖,这丫头言语不多,手脚勤快,做事干活周到麻利,将自己的生活起居服侍得妥妥贴贴的,实在是个难得的贤慧踏实女子,他对此甚感满意,甚至考虑待时局安靖了,给家里的夫人去信商量,将这丫头收房算了,念及此,不禁面露微笑。

“大人,尝一口?”刘必显点燃烟斗,递到赵知县面前。

赵知县伸手接过,含在嘴里吸了一口,烟雾在五脏六腑滋润一圈,长长地吐出,花厅内顿时一阵烟草香味。

“刘先生,这雷声停了这么久,将军怎么还没出来?”

“大人放心,将军忙完了事情,一定会来大堂视事的。”刘必显气定神闲地说。

“先生可知将军今日施展雷法,所为何故?”

“这个学生确实不知。”刘必显摇头答道。

又吸了一口香烟,赵知县踟踌说道:“明天便是除夕,民心思安,老百姓都盼望能过个安稳年,这雷声,全城震动……”

“大人大可放心。”刘必显信心满满地说,“将军既施此法,必定是为生民谋利,大人可晓谕全城,令大众不必惊慌。”

“赵大人、刘先生都在啊。”杨铭从门外进来,拱手含笑,简简单单的一身青布夹袄,却是风采翩翩,气宇轩昂,唯一不太协调的是头上的毫米短发。

见他到来,刘必显起身相迎,赵知县也顾不上身份,跟着站了起来,问道:“杨将军,今日府里这雷声,是……所为何故?”

“赵大人,鞑子军今天攻打北京城,在下略施雷法,击退了他们。”杨铭拱了拱手,轻描淡写地说道。

“这……”赵知县顿时瞠目结舌,北京城距顺义四十里,难道此人竟能数十里之外施展雷法?这也太骇人了!不过,法术这玩意难说,不能以常理判断之,八成这家伙真有此能也说不定。

“原来如此,将军又立大功一件啊。”他脸上露出五味杂陈的笑容。

“请赵大人即刻就向朝廷报捷吧。”

“将军,此事可属确切?”上次的雷法是他亲眼目睹,报上去那是没有问题的,可今天仅凭对方一句话,就轻易报捷?赵知县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当然。”杨铭点头说道,“在下三记雷法,虏兵死伤一千多人,岂能有假?”

看这家伙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像是在吹牛,赵知县略一思忖,心中已有对策,顿时满面春风。

“如此甚好。本官回衙后,即行派人前往京师报捷,为将军请功!”他手捻几缕胡须,微笑地看向杨铭。

“不敢不敢,杨某此功,全凭大人调度得宜,教化有方……”杨铭知道不分点功给赵知县,难保他会全力办事。

“杨将军过谦了。”赵知县呵呵笑了几声,又板起官脸,一本正经地说道:“至于教化导民,本官此次来贵府,另有一事——”

“杨将军从鞑虏手中救回数十女子,将其送归家人,乡绅耆民,无不交口称赞,本官要在旌善亭给将军旌表!”

洪武五年,明太祖下令在全国城乡设置“申明亭”和“旌善亭”,在申明亭定期张贴文告,公布本地罪错人员的姓名事由,并推举德高望重之人主持调解民间纠纷,而“旌善亭”则是公布忠义之士、孝子贤孙、贞女节妇的事迹,以达到教化乡民之目的。

杨铭知道,这是城里的那些女子家属在给自己施加压力了。自上次秦氏夫妇成功讨回女儿后,陆续又有一些女子家属来府要人,他让大堂一一登记,告诉他们等几天再来领人,今天已经廿九日了,明日便是大年除夕,看来这些家属们都是急于想要全家团年了。

“如此便多谢大人!”他向赵知县拱了拱手,又对刘必显说道:“请刘先生张出榜文,让那些女子家属午后便来府领人吧。”

明明同意放人,却又偏偏要拖这么几天,刘必显也搞不懂杨铭行的是什么章法,现在既然他已下令张榜放人,刘必显也算是了结了一桩麻烦事,其他的也不想多问了。

至于杨铭自己,这事只有打落牙齿往肚里吞,随便别人怎么说去吧。

吃过午饭,杨铭一个人在房里调出RQ-11B无人机控制器的视频录像,仔细进行研究。在上个世界的作战经验中,他没有遇到过这种纯粹针对冷兵器步、骑兵的情况,炮兵训练基地的教材里也没有类似的战例,只能靠自己琢磨了。

他反复地回看视频,研究后金军的队形、阵列和行进规律,试图归纳出一个基本的数学模型,沉思之中,浑没注意到一个翠色月华裙的女子不知何时站到了门外。

“秦绮翠?”良久,他抬起头,有点吃惊地叫出了对方的名字。

“将军,奴婢可以进来吗?”绮翠脸上的铅粉细腻白晳,却掩不住那份淡淡的忧郁。

“哦,你进来吧。”杨铭点了点头,“有什么事吗?”

绮翠在门外屈膝行了礼,月华裙随着脚步微微飘荡,轻轻地走进屋里。

“将军,许少奶奶已经通知奴婢们今天就放出去,奴婢是来向将军告别的。”

“嗯,明天就过年了,你们回去跟家人好好团聚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