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节(1 / 1)

项古青两手握着圣旨两段,正死死盯着那上面的每一个字。他的手背上, 数根青筋, 如怒龙一般虬结凸起。安静的营帐内, 忽然响起一阵“咯吱吱”的磨牙声。项古青用力错着牙花, 抬起头,说道:“想好了,我宁可背个千古骂名, 也不愿用这么多好男儿的性命去成全那个王八蛋!”谢沛心中暗松了一口气, 她与李彦锦要做的事情太过叛逆,别说寻常人听了受不了, 就连师门里的人都不一定能够接受。之前, 他们就想好了,要救项古青等人,势必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低调下去。更何况,想要救出唐大将军, 只有两条路走。一是发动师门中的高手,与京中的皇家高手对拼,硬生生把人抢出来。二则是建立起足够皇帝忌惮的势力,让他不敢轻易激怒自己这方。相比较而言,第一种方法,先不说李家师门愿不愿意,就谢沛和李彦锦自己来说,也不会选择走这条路的。唐大将军的性命宝贵,可师门高手的性命就寻常了吗?而且一旦动手,就算把人抢出来了,后面师门很可能就要对上皇家的全力围剿。最后结局如何,实难预料。而第二种方法,看似慢了点,却是最稳妥和保险的路子。谢沛对项古青说的,就是第二种方法。她要项古青联合其他平乱的将官,尽快夺取他们所在的地方政权。尤其是湖白、荆湖和豫州这样,连成一片的地方。一旦控制住了,就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只是如今他们不但要防备官府,还要考虑到已经占领了八个县的吕兴业的问题。好在,双方如今都处于合则两利的局面。吕兴业这阵子正因为朝廷发兵围剿自己,而日夜担忧。他手下很多人当初跟着他造反,都只是为了挣条命活下去。如今,熬过了饥荒和瘟疫后,不少人一听朝廷发兵了,心里就生出了退意。这几个月里,吕兴业手下已经陆陆续续有近两成的兵士用各种方法逃跑开溜了。若是再无什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出来,吕兴业只怕是要考虑下退回老家了。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天晚上,负责采买和管理各项物资的常管事,突然跑来求见。吕兴业待常满进来后,开口问道:“你大半夜跑来,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常满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带着一丝喜色地小声说道:“恩主,大事,大喜事啊!”听到动静,闻声赶来的吕兴业三弟——何癸,不耐地撇了撇嘴,粗声大气地说道:“常管事这是又给大哥找了个什么花姑娘吗?大哥后院可都快塞不下了,一院子的小寡妇、大娘子……”“咳,”吕兴业不自在地侧了侧头。他什么都好,就是在这方面有点管不住自己。起事以来,女人收了无数。不过这些女人都是自己哭着求着,要跟了恩主的。而且后来有想走的,吕兴业也都大方地送了银资,任其离开。常满陪了个笑,道:“不是不是,三将军说笑了。”转头又对吕兴业说道:“恩主,今日,与咱们关系不错的李家,来了两个人找我。其中一位是我经常见的李志小哥,另外一位听李小哥介绍,竟是他们李家的一位长老,人称李七爷。”吕兴业眉头一挑,问道:“李七爷?他人呢?可说是为了何事而来?”常满喘了口气,道:“恩主别急,我当时一听也愣住了。不过这李七爷是个痛快人。他直接就说是受人所托,来帮着递个话的。又讲,此事若是谈好了,能解我们眼下的困境,让我速速来禀报一声。我不敢耽搁,就让他们二位稍微休息下,自己赶紧跑来给您报信了。”吕兴业听了,果然高兴。他发愁了很久,都没想好该如何脱困,如今有人送上门来,且还是对自己多有帮助的李家人,他心里难免就生出了一份期待。何癸听了,歪了歪头,小声嘟囔道:“我们自己就能摆平那些狗官,哪儿用得上旁人……”吕兴业听了,忍不住头疼起来。他眼珠一转,道:“三弟,昨日有人给我送了两坛子烈酒,据说是从北疆运来的。我放在厨房里,你这次可再不许偷了去,瞎灌一气,听见没?”何癸两只铜铃大的眼珠突然爆发出慑人的精光,咧嘴嘿嘿笑道:“大哥放心,这次再不敢瞎灌乱饮了,嘿嘿嘿……”说罢,他忽然捂住肚子,一边向外走,一边胡乱嚷嚷道:“大哥,我尿急,先去趟茅房……”话音未落,这黑皮大汉就已经蹿出了房门,直奔与茅厕方向完全相反的厨房而去。吕兴业无奈地叹了口气,常满呵呵笑道:“三将军赤子之心,难得难得……”吕兴业心说,难得个屁!“咳,这样,你也别来回请了。我跟你走一趟,回头你去安排厨房多弄点好酒好菜送来就成。那个三黑子若在饮酒,就把他赶回房间去饮。只说是我等下要去厨房的……”吕兴业脚下生风,与常管事快速地走了出去。次日上午,李长奎带着吕兴业的一封书信前去与项古青的护卫长汇合。他们当天就见到了在豫州招兵买马的张孝邦。三人一番密谈后,又派人去给荆湖府的刘玉开送了个信。就这样,吕兴业很快就与刘玉开和张孝邦达成了一个合作的协议。至此,朝廷派来平乱的官兵将不再围剿吕兴业。而吕兴业也必须保证,在此期间内,不得主动对官兵动手,以及继续扩大地盘。解决了后顾之忧后,双方都开始各自努力壮大自身。就在他们忙着招兵买马之时,朝廷派出去传旨的太监和官员竟然纷纷遭遇了意外。不是坐船时,遭了水贼,就是走路时,遇到了路匪。没办法,他们要去的地方本就是不是什么太平之地,遇上些危险也很正常。不过,这些家伙倒霉的消息还没传回京中。朝堂上有人又开始出幺蛾子了。还是那北疆新上任的大将樊通,为了将功赎罪,急陛下之所急,忧陛下之所忧,硬是在蛮人的俘虏身上搜出了一封要传给唐琦的书信。这书信是蛮人所写,里面仿佛做生意似得,和唐琦讨价还价一番。要求唐某人再多加一些好处费,以弥补蛮人此次出动时,蒙受的损失。这信一送回京城,就有不少人都暗骂樊通无耻。像这种信,即便真是蛮人所写,也不能证明唐琦就真的与他们勾结在一起了。然而,某些人其实根本不需要证据,他们只需要借口。甚至有时候连借口都不需要,弄个莫须有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这种奸佞之人,以此信为根据,在朝堂上拼命抹黑唐琦。誓要为不久之后,陛下忍痛斩老将,打下个坚实的基础。只可惜,他们把基础打了半天。那些派出去抓人的家伙却迟迟没有回音。待朝廷发现不对劲,派人去查时,才得知了这批传旨的人,都已经要么死,要么失去了踪迹……消息传来,朝堂上众人心中都是一惊。虽然明面上,这些人不是遭遇意外,就是被乱民流寇所杀。但实际上,谁都清楚,死得如此整齐,绝不可能是什么意外。退朝之后,升和帝在养心殿中烦躁地走来走去。他突然大骂道:“我就知道!这帮无耻寡恩之徒!朕不想伤他们性命才特意放了出去,结果呢?结果呢?他们就是这么回报朕的!竟然敢肆意杀害传旨宦官和朝廷命官,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我这个皇帝,他们肯定早就存了反心!”旁边伺候的大伴冯公公缩紧了身子,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毕竟当初把这些小将赶出京城的主意,他可是也出了力的。如今出了岔子,皇帝肯定不会怪自己,而他们这些出主意的,则就成了最好的替罪羊……果然,当天升和帝就胡乱找了个借口,罚了冯公公十个板子。只是罚完之后,又离不开这个大伴,第二天就派人去给冯公公送了趟药。升和帝没有抓到人,且看出了那些小将已经不在乎他这个皇帝陛下了,因此,他一时半会还真不敢胡乱处置了唐琦。于是,之前上蹿下跳要黑唐琦的一帮人,就尴尬地悬在了半空。甚至于,他们若不小心在升和帝面前多露了几次脸,还很容易让陛下心生不快,脸色难看。京中诸人缩头缩脑,各自串联之时,各地的小将却仿佛脱了缰的野马一般,畅快地搞起了事情。最先被拿下的,正是湖白府。这里,李彦锦和谢沛已经经营多年,厢军指挥使和知府又相继“遇害”。文武两个方面都失了首领后,湖白府各地的官员就迅速被谢沛两口子掌控了起来。作者有话要说:这两章里出场的荆湖府小将“刘玉开”是由“ryuka”宝贝扮演的。(瞧我这标准的汉派发音,多么正宗~~~咳咳。)谢谢亲爱哒给我灌了那么多营养液,感恩~~而豫州小将“张孝邦”则是由“张小胖”宝贝扮演的。能把你这萌嘟嘟的名字改得如此正经,我是很佩服自己哒~~哇咔咔两位小将以后就跟着谢大王好好混吧,咱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替天行道……诶?感觉真要当山大王了啊~~~---------------这一段呢,因为情节需要推动,就写了些打仗占地盘的东西。不过板凳并不是专门要去写这些,等咱把那狗昏君弄下来,就ok了!然后就是鸡飞狗跳的搞建设和生宝宝了,诶嘿嘿嘿……想象一下士兵们看着大将军突然生出了个将军肚,然后肚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嗯,估计比起男人生崽这件事情,他们再接受起大将军是个女人的时候,会特别积极特别配合,欣喜若狂、泪流满面~~~哇咔咔……第151章 破局这一次,谢沛连假公文都没用, 直接打着追查知府遇害的名头, 四处出击。她和李彦锦负责拿下官员, 项古青则负责收拢乡兵。到了五月中旬,湖白府那些罪大恶极的官员就全部被谢沛下了大狱。而剩下两三个还凑合的,也战战兢兢地被关在府衙中, 在李彦锦的眼皮子底下, 任劳任怨地处理公务。下面县镇的公务则由谢沛派人去接管下来。之前在卫川县跟着谢沛和李彦锦干了三年多, 且表现良好的官吏,全都被火线升级, 直接分到下面各县去暂代县令等官职了。对于这些不入流的小吏而言, 若不是跟着谢沛, 此生恐怕再无机会跨过官吏之间那条严苛的界限。虽然明知眼下这情况不对, 可绝大多数人还是一咬牙跟了上去。小民虽孱弱,可若有一线机会,却也敢放手一搏。这些人顶替了之前那些朝廷官员后, 很快就按照卫川的例子, 先把各县的条规清理了一遍。有卫川做参考,他们从税务到刑律都做了大幅度的删改。尤其是税务的清理, 让当地人的生活迅速得到了改善。也因此, 这些临时县令们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若是普通人像这样突然过去接管一县一镇,那多半是很难顺利上手的。可这些跟着谢沛的人不一样,他们每个人都随身配了一百名精壮衙役。不管去到何地,只要有刺头敢冒出来惹事, 直接就能拿下拍熄了他。谢沛为了保证人手充足,将衙役、乡勇和葫芦谷新兵打散,混编。老练圆滑的衙役配上武力值较高的乡勇,再带上七十名葫芦谷新兵。这样就足够护住那些新上任的临时县令们了。受谢沛和李彦锦的影响,这批临时官员都非常重视当地的武力控制。且行事利落果断,又不过份迂腐、墨守陈规。在他们接手湖白府各地的政务后,除开最初行事还有些青涩外,竟很快就让治下的风气都迅速改变了。这在宁国上下一片腐朽糜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不同。谢沛和李彦锦解决了复杂的问题,项古青就负责收编湖白府境内零散的乡兵。此外,他还在出入湖白府的各条要道上,设好了关卡。来往人员严查户籍路引,但凡要出湖白府,却拿不到衙门开具的路引之人,都是直接抓了,押回去细审。一个月的功夫,湖白府境内就悄咪咪地换了天地。与项古青相比,刘玉开和张孝邦可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没有像谢沛和李彦锦如此给力的帮手,所以只能采取强制手段,在本府境内实行暂时的军管。这样的法子,虽然能迅速控制局面。可长期下来,却是必然要出乱子的。刘玉开管的荆湖府离湖白府最近,他见到了湖白的大好情况后,心里羡慕得百爪挠心。因与谢沛和李彦锦并没太深的交情,刘玉开就只能拼命骚扰项古青。隔三差五就派人找好哥们各种卖惨,卖来卖去,终于逼得项古青坐不住了。项校尉也知道自己是沾了李、谢二人的光,因此,内心也对其他同袍的处境多有担忧。如今眼看湖白府被理顺之后,他就找到谢沛商量起来。“谢贤弟,”项古青亲热地唤了声,开口说道:“如今湖白安定,我有些担忧刘玉开那边的情况……”项古青挠了挠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谢沛心念一转,就明白了他的来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