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季萦的古代生活下载> 季萦的古代生活 第2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季萦的古代生活 第29节(1 / 1)

季萦笑而不语。五姑娘瞧见大姑娘使的眼色, 笑嘻嘻的接话道:“不止大姐姐好奇,我也好奇的很呢。咱们可都知道六妹妹最是个有奇思妙想的, 想必给祖母备得寿礼定然也新奇罕见的很, 说不得还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呢。”季萦听了这话, 若有所思的看了五姑娘一眼, 心里知道她这是故意恭维自己要将自己抬上高台,若是一会子拿不出个新奇的东西, 怕是要下不来台了。她笑盈盈的道:“五姐好歹也是个“读书人”,出身大家,怎么连这样的话理也不知。纵观各朝史书, 世事传承至今,哪一样物事能称得上是独一无二。便是那贵重罕见如天山雪莲, 也是每隔五年都会新长成一朵。再者, 便是天外有天, 有你我不知道的这样的东西存在, 可像咱们这样的人家哪里有福气见到。”或便是见到了, 谁真敢将这东西据为己有。季萦一说这话, 五姑娘就知道自己才刚的话说的有些欠考虑了。她面上不由有一瞬的不自在, 但心里却有些微微的不服气,用余光瞧了一眼身旁的大姑娘,想让她帮自己说句话。但大姑娘却是端着端庄的笑意走在最前面, 显然对此无意插言。她心里就不由一阵丧气,只好沉默着低了头。好在季萦并没有乘胜追击,这让她微微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有些感激季萦此时的厚道。如此,接下来的路程三个人就彼此沉默着到了荣寿堂。荣寿堂院里布置的花红柳绿,来往的各处仆妇丫头俱都穿了新衣,脸上也都笑意盈盈。季萦三人被惊蛰迎进去,就去了荣寿堂的花厅里。老太太此时正跟三个儿媳说话,一见她们来就笑的慈爱的让她们在厅里的椅子上坐了,又让人端了果子来给她们吃。然后又与儿媳们道:“去吧,忙你们的去吧,我们祖孙几个自在坐着就是。”顾氏笑着道:“那就让姑娘们先陪着娘,我们便下去了。一会子宾客到了再给娘来请安。”大人们出去了,季萦三个才笑嘻嘻的与老太太道:“祖母生辰快乐,祝祖母寿比南山。”老太太今日高兴,听了这话笑得合不拢嘴,挨个看了三个孙女儿的衣着打扮,满意的夸赞道:“你们今日配的这个衣裳颜色鲜艳,我看了就觉欢喜。”季萦甜笑着道:“祖母的衣着配色才讲究呢,我瞧着您今日的气色好似年轻了十岁不止。一会子客人来了,保准不说您是咱家的老寿星,只说您是咱家的太太一辈的人了。”今日老太太穿了件酱紫的绣松鹤团花纹的妆花褙子,下面是件石青的综裙。虽上了年纪,却一丝白发也没有,一头乌发梳成个整齐的圆髻,鬓间除了戴着两朵大蓝通绒宫花,还插了一支日月升恒万寿簪。她面色红润,眼神温和慈爱,整个人都显得神采奕奕。这会一听孙女儿的打趣,笑着嗔道:“你这丫头,再胡说我可要打嘴了。”季萦才不怕呢,只娇气的皱了皱琼鼻,道:“祖母不信,便问问姐姐们嘛!看我是不是夸大其词了。”“什么事夸大其词了?”季萦话音刚落,门口就传来个清亮的声音,是姑太太宋毓琴。她边进来,边笑着问道:“母亲和六丫头说什么有趣的事呢,怎么六丫头就要找人作证了?”今日老太太过寿,大家都有意捧着老太太高兴。因此她才一问话,大姑娘就站起身笑着解释道:“是六妹妹刚才说祖母变年轻了,祖母非是不信呢。”她一边说话,一边对宋毓琴身后的谢意尔笑了笑。宋毓琴径自去老太太下手坐下,又看女儿被大姑娘拉着坐在了其身边。这才转过头与来与老太太和季萦说话:“不用你姐姐们,姑母给你作证,娘今个儿人逢喜事精神爽,确实是容光焕发了许多。”她话音才落,老太太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大姑娘就趁着间隙与谢意尔小声说话,“表姐昨日没来学里,听说是病了,如今可好了?”谢意尔抿抿唇,不由自主的用余光扫了季萦的方向一眼,才温婉的笑道:“没什么大碍,不过是端午那日吹了风,有些头疼。歇了一日也就好了。”大姑娘点头,“那就好。一会子表姐与我一道,我给表姐介绍几位素日往来的闺中姐妹吧!”谢意儿面上就浮现出一抹感激的笑容,道:“多谢敏仪妹妹了,我才来京城,一个人也不识得,正想着一会子怎么办才好,妹妹倒是替我想到前头去了。”“这有什么,表姐别与我客气才是。”等府里的姑娘们都到了后,就有丫头进来禀道:“老太太,刚大太太打发人来说府里一应事务都准备好了,这会子就准备迎接禀客了。”老太太点头,表示知道了。那丫头一下去,宋毓琴就笑着道:“宾客快来了吧,我这会儿就将准备的寿礼献给娘吧。免得一会儿被旁人抢了风头。”她说着笑话,引得厅里的人俱都笑了起来。不过也是有她打头,季萦等几位姑娘也顺势将自己的礼物献上。宋毓琴是代表她和丈夫两人送的寿礼,送的是一尊三尺高的白玉打造的佛像。这白玉质地细腻,白玉无瑕。佛像神态安然,端庄里透着一丝肃穆。是件不可多得的珍品。老太太端详了几瞬,就嘱咐一旁的卢嬷嬷,“今日过了,便将这佛像供奉在小佛堂里。”然后就是姑娘们献礼,谢意尔是客人,大家让着她先来。至于宋府的姑娘们,自是从大姑娘开始。谢意尔送给老太太的是自己写的一幅“寿”字图,这寿字气韵生动,颇有一种刚劲雄浑又不失内敛的形态,显现出了长寿的精神底蕴。老太太对这字赞不绝口,品味了半晌,才让卢嬷嬷小心的挂在她坐卧间的正堂上。接着是大姑娘,她送的是一幅冬日赏梅图。她道:“这图上之景是每年冬天咱们姐妹与祖母一起围炉赏雪的景象,每年里孙女儿对这一幕最是心喜所望,因此将这一幕画下来送与祖母,是希望祖母能寿比南山,年年岁岁有今朝!”老太太笑得欣慰之极,也言要将这画挂在她的室内。再接下来是二姑娘,她送的是一副抹额。三姑娘送的是一双绣鞋,鞋上缀着金玉,这鞋看着漂亮,可也只能看着,穿出去却是太过奢靡。四姑娘送的也是她自个儿写的寿字图。这字若单看倒也有些意境,怎奈之前谢意尔的字太过出彩,这会儿便显出了她这字造诣上的缺陷。因此四姑娘送过礼后,面上就有一丝难堪。倒是老太太不嫌弃,同样笑着夸赞了一番,说要将这字要挂起来。五姑娘送老太太的是一件古董摆件,她舅家是富商之家,因此这样贵重之物对她来说倒不难得。七姑娘年纪最小,对她没人会苛求,因此只给老太太念了一首祝寿的诗词便罢。反而是季萦,她被有意无意的落在了最后面。她也不在意,只起身接了香芸怀里的匣子亲手打开,取了里面的寿礼道:“祖母,这是孙女儿特地为您制的团扇,您瞧瞧喜不喜欢。”老太太接过东西一瞧,饶有兴致的笑问道:“这是扇子?倒是别具一格。”季萦笑着解释道:“我叫它团扇,这种扇子不仅可以作为咱们平日的衣着饰物,到了夏日还能扇风纳凉。”老太太一听她这般说辞,便执了这扇子兴致勃勃看了半晌,笑道:“团扇,取为团团圆圆之意,这名儿喜庆。”宋毓琴在一旁瞧着老太太手里的团扇眼热道:“可不止这名儿喜庆,我瞧着这扇子咱们女子执在手中别有一番娴雅的风韵。”说罢又对季萦道:“这扇子我很是喜欢,过了今日萦姐儿可也能给我也制一把?放心,到时总少不了你的好东西。”季萦笑着应了。大姑娘就微微有些不服气,但看老太太这般高兴,不敢生事,只是轻声与旁边的谢意尔嘲讽了一句,“六妹妹惯是会讨巧,偏祖母最吃她这一套。”谢意尔闻言,眼神闪了闪,并未接话。以她的眼光自能想来今日季萦随意送与老太太做寿礼的一把扇子,日后怕是也能如那花露香丸一样引起内宅女子的追捧,想必不日宋家六姑娘心思灵巧的名声将传遍盛京。除此之外,更让她在意的是这扇子上的画技,若她没看错这样的画法她从未见过,难不成是季萦独创不成?大姑娘不知她心中所想,见她不说话又神思不属,只以为是她身子还未好全。只好转头与五姑娘说起话来。老太太对这扇子有些爱不释手,一来这是自己心爱的小孙女儿所赠,二来这扇子在京中女眷中乃是独一份,今日她若配了这把团扇出席寿宴,明日定会引起一袭潮流。作为女子谁不想自己能有一次这样的风光,哪怕如她这般年纪的老太太也不例外。第40章 寿辰(2)到了午初,相请的禀客……到了午初, 相请的禀客就陆陆续续的上门了。男客自有宋府的男人们在前院招待,女客这边的宴席设在荟芳园里。算着时辰差不多了,大奶奶姚氏就来接老太太和几位姑娘们往园子里去。荟芳园里有个流觞亭, 在那里布置了花厅, 开宴之前便在这里招待客人。因宋家在这藏龙卧虎的京都也算得上是中等人家,又有宋府老太爷虽已致仕但威望还在的缘故, 今日宋府车马盈门,上门祝寿的人络绎不绝。不过参加寿宴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家世门第低些的就来的早些, 被大奶奶姚氏或二奶奶柏氏陪着给老太太问了安, 便出来偏厅由二太太陈氏和三太太文氏作陪, 等着开席。家世贵重又与宋家交好或沾亲带故的人家自是来的迟些, 如此既能彰显自家地位,又能让那些门第低的人多些自在。再就是与宋家有些微来往却并无交情的显贵宗亲, 如各处王府郡王府,这样的人家主人家是不会亲来的,只送些礼物全了礼数即可。当然也有例外, 如肃王府。他家与宋府平日里就往来从密,日后又将是儿女亲家。因此, 肃王府的老太妃早早就坐车来了。不止她来, 还带着肃王妃和家里的小辈一起。一得了消息, 老太太就领着姑太太宋毓琴, 还有谢意尔和季萦出去相迎。至于其她姑娘, 早先就出去帮着大太太她们待客去了。刚到荟芳园门口, 就见一大群穿金着锦的女人拥着一个体态丰润的老妇人和一个年轻的妇人迎面走来。季萦只匆匆看了一眼, 认出最前面的这位是肃王府上的老太妃,她旁边的妇人虽没见过,但瞧她扶着老太妃亲昵的举动, 应该就是如今的肃王妃了。老太太品级比肃王太妃和王妃都低,自该行礼,只是刚一动作肃王妃就主动避过,又被跟前的肃王太妃扶住,笑道:“咱们之间哪里还要这些虚礼。再有她们小辈,可当不得你如此。”老太太就笑着回挽了太妃的手,看向她身后。太妃顺势介绍道:“这便是茂儿媳妇儿。”老太太客气又不失亲厚的称呼了一句“肃王妃”。太妃又指着肃王妃身后的一个十三四岁着藕合色绣红色牡丹花卉褙子的姑娘道:“这便是我那不成器的孙女儿。”老太太含笑打量了一眼,道:“真是个端庄淑丽的好孩子,太妃真是好福气。”太妃就意有所指的笑道:“你不是也一样。”然后就看着老太太身后宋毓琴道:“这是阿琴吧,自你嫁去了江南可好些年没见了。不过瞧你的气色,可见日子过得顺心。这下你母亲可能放心了。”她是知道老太太这些年心里的记挂的。宋毓琴闻言,有些受宠若惊的福了一礼,道:“见过太妃,您老安好!。”又携了谢意尔道:“这是我的小女儿。”太妃眼里就露出些惊艳,“这么个漂亮的小姑娘。”然后笑着与老太太道:“这可真是将咱们家的孩子都比下去了。”谢意尔面上就有些羞涩,轻声道:“意尔见过太妃。”太妃笑着点点头,然后目光就落在了老太太身侧的季萦身上,眼中的笑意深了深。季萦落落大方的上前行礼,“季萦给太妃请安。”声音清悦,宛如莺啼。太妃就笑眯眯的道:“好孩子,快起来。”又拉了她的手打量了半晌,“果真是女大十八变。小时候那个胖嘟嘟的小丫头如今都长的亭亭玉立了。”季萦抿唇一笑,道:“您过奖了。”太妃见她仪态端庄,一颦一动都透着一股清雅的气质,心里越发喜爱。只觉自己果真没看错人。她一手拉着季萦,与老太太进了花厅。大家分主次坐下后,又特意招手让季萦坐到她身边。肃王妃苏氏坐在婆婆身后,瞧着季萦虽姿容清丽但脸上稚气未脱,这还是个孩子呢。她心里就有些纠结,一面是早就打算好要在世子妃未进门前就压制住她的气焰,好叫她知道自己这个婆婆的威严。一面又怕因小失大,这宋家六姑娘年纪太小,即便将来进了门也成不了什么气候。更何况,婆婆如今又这样喜欢她,若是自己针对她被发现,怕是不会饶了自己。季萦此时丝毫不知旁人对自己的思量,只一心陪着太妃说话。她在父亲任上长了四五年,那是西北边境,条件艰苦,太妃说起难免有些心疼。她却毫不在意,只说自己在西北时遇到的与京里截然不同的人情世故,还有平日里与哥哥们在一起玩闹的有趣日常。她语气真诚,笑容明亮,偶尔还夹杂着一丝对西北生活的不舍。这样不卑不吭又豁达的姿态让老太妃越发满意,她不由与老太太相视一眼。心里想着到底是宋家教女有方。在太妃与季萦说话时,旁人都含笑听着。直到有丫头进来禀报:“老太太,襄国公夫人到了。”她刚话落,大太太顾氏就亲自陪着个穿着丁香色刻丝葫芦纹褙子的高挑妇人走了进来。那妇人进来,老太太就笑道:“国公夫人前来,未能远迎,却是失礼。”襄国公夫人笑呵呵的道:“我们是小辈,哪里敢劳您的驾。”然后又给太妃请安,“些许日子未见,您老可安好?”笑容像是更加热切了些。太妃客气的点头,道:“都好都好!”两人寒暄完,襄国公夫人身后跟着的一个十五六岁的身着大红云锦宽袖褙子的姑娘就笑着上前,给太妃和肃王妃屈膝福礼,“给太妃和王妃请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