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节(1 / 1)

诚王走近两步,似笑非笑地道:“徐显炀,你是不是真有这么爱与我抬杠?”徐显炀怡然不惧地咧嘴一笑:“怎么,王爷是不是又想说,等你坐上皇位就要把我充军?”诚王的笑意终于落到实处,有了几分真切的开怀,轻飘飘地道:“我不说,你等着接诏书就是。”徐显炀霎时脸色一变,心头重重一颤:难道……趁他这发愣的当口,诚王猛地抬腿朝油松树干上踹了一脚,自己则借着这一踹之力纵身后跃,及时跳出了树冠之下。油松枝叶上的大量积雪全都随着他这一脚震落下来,扑簌簌地洒了徐显炀一头一肩连一脖领子。诚王指着他哈哈笑道:“恁多年了你还是吃我这一招!”徐显炀冻得浑身哆嗦,急慌慌地附身拍净了头上肩上的雪,感觉脖领子里的雪已化作冰水浸湿了中衣,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他真恨不得立马将诚王揪过来按倒在雪地里揍上一顿,待抬头看去,面前已空无一人。回想诚王方才的话,徐显炀恍然明白了过来——那是真的,他就因为这事怅然若失,就是因为这事不高兴,这事儿……他是该高兴,还是该不高兴呢?*约一个时辰之前,乾清宫东梢间里,皇帝没有理睬诚王的劝阻,还是向他直言说出了自己事关逊位的打算。“这不是我突发奇想,更不是为了还你的人情,我这打算是早已有之。”皇帝说得语重心长,“我自小就不及你身子康健,太医前年便说过,我这身子骨每况愈下,冬日感上一场风寒都可能引发险情,日后再要常年劳心费力,恐怕寿数余年屈指可数。我早就想过将皇位交予你手,只是从前一直见你执拗偏执,还像个不懂事的孩子,尤其是对智恒偏见极深,他是眼下最得力的臂助,你不信他,却信那些夸夸其谈的泾阳党人,我如何放得下心?这才想等你成熟历练些再说。不然的话,你以为我又是因何一直不肯叫你去就藩呢。”他面色和蔼,尽是兄长的慈爱,“经过这次的事我已看清了,我也有糊涂偏信的时候,你也有比我明白的时候,这天下交给你,我已能放心了。人人都只看到做皇帝大权独揽,风光无限,只有身在其位的人才明白,这是个苦差事。你就当是为了叫我多活几年,多享几年齐人之福,替我将这副担子接过去吧。”诚王心头酸涩:“皇兄不好劳心费力,可以叫我从旁协助,也不必逊位。”他暗里横下心,索性直陈心迹,“这并非我虚伪客套。不瞒皇兄说,从前与你意见相左的时候,我不是没有想过,倘若换我身在其位,或许能比皇兄做得更好,若说我生性淡泊,就喜欢做个闲散藩王,对皇权毫无兴趣,那一定是瞎话。但……我从未想过,要皇兄将皇位拱手相让。皇位是父皇传给您的,就该由您坐到底。皇兄既如此信得过我,大可以准我摄政辅佐,等将来皇兄养好了病,再把政务接过去就是了。”皇兄病逝由他兄终弟及是一回事,这般皇兄健在逊位于他就是另一回事了。他不是不喜欢皇位,可如果这样接手,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总会让他觉得是自己抢了皇兄的东西,欠了皇兄一份情。皇帝苦笑连连:“别说傻话了,用你时叫你劳心费力,不用了就一脚踹开,在你眼里我就是恁不厚道的人?你不必再推辞,诏书我都已着人拟好了,不但我传位于你,诏书当中也会明确提及,将来由你的世系继承皇位,我的长子封王别居。你放心,上次若非杨姑娘及时相护,我那小子都活不到今日,将来我绝不会叫他给你添麻烦。”杨蓁为何可以未卜先知,先前诚王已对他实说过了。诚王怔怔地无言以对,皇兄竟然都已有了如此具体的安排,还连诏书都拟了,这显见已不是要与他商议,而是决定好了向他宣布罢了。原来早在今日迈步走进乾清宫之前,皇极殿上那座龙椅便已写上了他的名字。皇帝接着道:“我也知道这是件大事,不好草率决定。不说别的,近日外面有关你谋反的谣言还甚嚣尘上,现在就传出逊位于你的消息,各地藩王和封疆大吏万一有哪个怀有反心,很可能就要借此机会声称是你胁迫皇帝退位,好举旗造反。到时就又是好大一堆麻烦。而且要你仓促接手也不好。这些我都想过了。我说逊位,也不是今日就颁出诏书昭告天下。做皇帝绝非易事,光是每日批阅奏章便有许多讲究,你原来都未接触过政事,若贸然接手,难免手忙脚乱,还容易被那些朝臣蒙蔽牵制,智恒如今年事已高,精力有所不济,光靠他来教你怕也不够。此事咱们今日先说定下来,不去对外人讲,你即日起便以为母后侍疾为名,搬到清宁宫常住,每日都来乾清宫随我一同参详政务,等过上几个月,你也练熟了,外间的流言也平息了,咱们再将诏书颁出去。”诚王开合了一下嘴唇,依旧是无言以对。十年前,父皇驾崩,皇兄御及为帝,他适应不来不再与皇兄同住的日子,曾夜间跑去乾清宫找皇兄,还曾天真无知地问:“皇帝这个官儿,我是否也可做得?”当时皇兄含笑回答:“待我做上几年,便换你来做。”十年如烟,往事历历在目,一句戏言,如今成真,诚王忽然鼻子一抽,竟落下泪来。皇帝看得一呆,苦笑道:“这是怎地了?难不成我说这事竟把你吓着了?”“不不,臣弟……只是高兴……呃,也不是高兴,”诚王匆匆擦了泪,说得语无伦次,“我不是为能得皇位高兴,只是一时间万分庆幸,还好因为有蓁蓁与显炀他们倾力相助,让皇兄今日对我说起这番话,是坐在这里好好地说,而非……于病榻之前,临终托付。”他颤着声音说完,又流泪下来,抽抽搭搭地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皇帝听了也是满心怅然,是啊,只差一点,自己的长子便已夭折,自己也已仅余下几个月的命数。“没错,是他们的功劳,也是你的功劳,可见这天下注定就是你的。”皇帝重又露出温和笑意,伸出手去,在诚王搭在炕桌上的手背上轻拍两下,缓缓道:“吾弟,当为尧舜。”短短六个字,沉重如山。诚王默然无声。这天下就快是他的了,从前只能偶尔幻想一下倘若由自己掌控天下,会去做些什么,会有哪些事比皇兄做得好,又有哪些事该向皇兄去学,如今,竟如此突然,就要梦想成真了。欢喜么?自然还是有点欢喜的,可填满胸臆更多的却还是怅惘,既为皇兄的急流勇退怅惘,也为自己即将失去的许多东西怅惘。正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确实会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将会随着这份巨大的所得,而永远失去了……*杨蓁睡了一个长长的午觉,醒来时天都快黑了,又是一睁眼就看见徐显炀坐在床边。她揉揉眼:“皇上封了你什么?”“太子少保。”“早就猜得到。”杨蓁依旧困恹恹的,兴味索然。徐显炀挑着唇角,将脸压到她面前问:“你盼着皇上封赏我些什么?”杨蓁嫌他吹气到自己脸上发痒,推了推他,可抬眼看看他,又干脆揽住他的脖子,将他搂到身上:“我盼着他送你一万两银子,然后罢了你的官,让咱们安安生生地做富贵闲人。可也只是想想罢了,换做我是皇上,也舍不得你这么好的锦衣卫指挥使。”徐显炀躺到她身侧,饶有兴味地想象着:如果把皇帝的另一桩封赏说出来,她想必会惊跳起来吧?为了自己尚未出世的孩子着想,他还是暂且没说,转而道:“告诉你件大事,皇上怕是有意要逊位,诚王真的要做皇帝了。”杨蓁目中闪出亮光,先是一脸惊诧,继而就露出一脸喜色。徐显炀看得不解:“你高兴个什么?觉得他做了皇帝会好好照应我?”杨蓁坐了起来,两眼放光地拉住他问:“他真做了皇帝的话,就不可能来咱们家做客了对吧?以后我再也不用接待他了,哎呀你不晓得,我这阵子多担忧他以后会缠着咱们不放,时常来登门造访啊!”她竟然是这样想的!可见诚王最后拉她去调兵把她累个半死这事让她记恨有多深。徐显炀哑然失笑,一时跃跃欲试,真想拉来诚王亲耳听听这话。其实这也不能怪杨蓁,如果诚王继续做着他的闲散王爷,以后时常跑来他们家做客,还不识趣地叫她同来接待,这都是很可能的——不,应该说就是一定的。想想方才雪地里的对话,徐显炀很快收起了自己的幸灾乐祸,抬手刮了一下她的鼻子:“别这么小人之心,人家是你义兄,好歹也要随你个几万两银子的大份子呢,以后真要来了咱家,你也得以礼相待。”杨蓁懵然眨着眼睛:“什么……几万两银子?”*没过几天,原本受邀参加徐大人婚礼的亲朋好友们都收到了新的喜帖,几乎每个看了帖子内容的人都惊掉了下巴——怎么娶妻忽然变成了尚公主呢?认杨蓁为义妹、封顺德公主的诏书比喜帖尚且晚了一天发布出去,皇帝授意礼部一切礼仪从快从简,不明内情的朝臣不免猜测,这毕竟只是给徐大人多加的一项荣宠,皇上也懒得多走那些没用的排场了。随后人们很快发现,排场虽然没怎么走,各样赏赐实物却都一样不少地尽快到位,人家徐大人的未婚妻享受的实实在在是长公主的待遇。婚事虽是仓促准备出来的,但皇家府库随手拿出来的东西也绝不落俗,杨蓁出嫁这天的排场还是足以堪称十里红妆,嫁妆车队排出好几条街去,光是现银都装了一大排马车。杨蓁做梦都想不到自己的婚礼会是这样的,一整天都是懵懵地度过。婚宴上徐大人身为新近立了大功的御前红人,少不得被同僚与下属大肆敬酒,晚间入了洞房时,新郎官已是烂醉如泥,倒头便睡,也用不着杨蓁给他另辟什么蹊径了。徐大人本来酒量深厚,酒品也好,再怎么醉也不会吐,倒是孕期反应加重的新娘杨蓁被他一身浓重的酒气所熏,一时难忍,把晚饭吐了个干净。于是,两人的新婚之夜不但没做该做的事儿,还不得已分了屋子就寝。皇帝的论功行赏逐步展开,所有参与计划的锦衣密探均有赏赐所得,没暴露身份的就赏了银子,已然暴露的就归入北镇抚司由暗转明,各封官职。卓志欣授锦衣卫指挥同知,李祥授锦衣卫指挥佥事。同知仅次于指挥使,为从三品,佥事则为正四品,本来依着具体的功劳,该是李祥在卓志欣之上,但李祥自己坚持居于卓志欣之下,徐显炀也觉得如此安排更为合适,皇帝也就顺水推舟。连教坊司赵槐段梁蒋绣等有功的乐户也都一个不落地得了赏赐。徐显炀本还有意上奏调张克锦至礼部任职,却被张克锦以力有不逮为由,推辞未受。对此,杨蓁说:“他是不想离开聂韶舞。”徐显炀却说:“依我看,他是与那些乐户们混的熟了,舍不得离开他们。”三个月,一百天,足够做完许多事。待得百日过后,京城已是一片早春艳阳。冬天里的那场变乱已然随着消融的白雪,仅存于人们的记忆当中,偶尔还被拿来作为谈资。国朝业已进入至元十年,也是“至元”这个年号的最后一年。至元皇帝已然昭告天下,逊位于御弟诚王白淇瑛,连登基大典都已筹备就绪。这日诚王进宫,于乾清宫东梢间内试穿新定制好的衮冕礼服。至元皇帝一身常服,抱着手臂坐在炕边,看着弟弟好似玩偶一般,被宫人们围着一顿忙活,笑吟吟地问他:“感觉如何?”诚王站在一人高的大铜镜前动动手臂,皱眉道:“不舒坦。”衮冕繁复厚重,冕冠也不轻,随便一动,前后的十二旒玉珠还叮咚乱响,好像随时要撞碎似的,害得他连脖子都不敢轻易动。皇帝嗤地一笑:“确实不舒坦,不过好在平日里都不必穿的。”望着铜镜当中那个衮冕加身的人影,诚王只觉如梦似幻,怎么看也不觉得那像是自己。大典在即,锦衣卫掌管宫城防务,徐显炀几乎每天都会进宫巡查,今日已听说诚王来了乾清宫,他不自觉地就来了乾清宫外,在殿前丹陛之下逡巡。面对着空阔无人的乾清宫广场发了一阵呆,耳听背后叮咚轻响,徐显炀一回身,见到一身盛装的诚王正站在丹陛之上。他几乎没认出来,愣了一瞬,刚要施礼,诚王及时抬手一摆给免了。他提着袍裾一步步走下一截,竟直接坐在了汉白玉的台阶之上,还打了个手势,叫徐显炀也来坐。徐显炀也能体会得出他此时的心情,便没客气,过来陪他坐了。“蓁蓁这会儿应该挺显怀了吧?”诚王问。“也还算不上,她身条瘦,并不很显。”诚王挑着唇角:“我那王妃这阵子可是圆润了不少。”“但愿娘娘能一举得男,为您添个太子。”徐显炀说得很由衷。诚王转眸看他:“你也一定想要个儿子。”徐显炀憨憨一笑:“其实我更喜欢闺女,长得像蓁蓁似的,漂漂亮亮的小闺女,多好?”“蓁蓁被封了公主,你生了闺女,也不可能嫁给我儿子。”“……我没想到那儿去。”——他儿子必定像他一样三妻四妾,谁稀罕嫁去他家?诚王一笑:“你没听说过么,闺女大多像爹,你生个闺女,以后定是个小母老虎。”徐显炀怔了怔,很想说“其实蓁蓁也没你以为的那么温柔”,不过还是忍下来了。两人不约而同地静默下来,面对着空旷的乾清宫广场发呆。一阵微风吹过,诚王额前的旒珠就叮咚轻响。沉默良久,诚王才又出了声:“你和蓁蓁,对两任帝王都有着救命之恩。”“这都是应该的,忠臣多的是,被别人得到这种机会,也一定会这么干。”“可惜,锦衣卫指挥使历来只有三品官。”“三品官也不小了,封我当朝一品,我还不见得干的成呢。”诚王又换上一脸笑容,将裹着宽袍大袖的手臂搭到他肩上:“不如你净身进宫吧,我把东厂和锦衣卫都交给你一人打理,叫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反正你孩子也有了,蓁蓁我会替你照顾好,封不成皇后就封个贵妃,以后你常入后宫,也可与她见面。如何,徐厂臣?”徐显炀身为衮衣搭肩第一人,无奈透顶:“您可是就快当皇上的人了。”诚王仰头而笑,笑得极其开怀,可末了却又露出几分怅然况味。他站起身,理了理衣摆:“这就是朕……对你说的最后一句笑话了。”一声“朕”唤出来,虽带着一丝生涩,却已然隐含威严,颇有孤家寡人的冷峻高远。他转身提着袍裾步上丹陛,因衮衣繁复,看得出他一步步都走得谨慎小心,姿态倒也因此更显端严。一国天子,坐拥天下,多少人向往痴迷,多少人仅仅为了争到不及他百分之一的权柄就丧了命。这个即将做上天子的人是他朋友,与他有着过命的交情,可此时徐显炀仰头望着诚王,却一点替他高兴的心思都寻不到。“那倒也不必。”他忽然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