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大笑拂衣归> 第9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8节(1 / 1)

五百乡勇和衙门公人也按一人两斤的量发了些鲜鱼下去。剩下还有八千多斤鱼,卫川县城里卖了一千多斤,附近县镇里又消掉一千来斤。还剩下六千斤鱼,则被李彦锦请那两百位雇农又忙了三天,全都制成了咸鱼、腊鱼。最后,被收起来的咸鱼约有两千四百来斤。这些干硬的咸鱼只要不受潮,足可保存半年多时间,在谢沛两口子看来,也算是一种比较不错的存粮了。待所有公田都收获完毕后,李彦锦估算了一遍,发现养了鱼的稻田比普通稻田增加了一成左右的粮食。这一年,夏收加上秋收,公田里收上来的稻米一共约四十万斤。刨去要给那几十个无偿种田的犯人支些口粮外,其他的都被李财主和他的财主婆给存了起来。秋收过后,县内其他田地的出产也都陆续运到了城里出售,这让卫川县的米价也稍微下降了一些。领了足额俸禄和工钱的衙门公人与雇农们,趁便宜,多买了不少新米。而李彦锦和谢沛不但没有把他们的米粮卖掉,还跟着也收了些价格合适的新米。直到他们新修建的十个粮仓都全部装满后,两人才停了下来。年底,在外面跑了半年的李长奎回来了。与他一同到来的,还有两位乔家女眷。“嗯,这是幺哥的三姑和堂姐,你给安排一下。”李长奎赶紧把人交给谢沛,一溜烟就又跑不见了。谢沛看了下,发现这两位女娘精神还算好,只是有些沉默寡言。她想了下,直接就把人送到了谢家。此时,家里只有谢润一人,智通和谢栋都在外面忙着。这两位乔家娘子被安顿在了小然的房间里。谢润听说他们是乔家兄妹失散多年的亲人后,对二人格外热情。谢沛寻了个机会,单独对谢润提了提乔家的事情,请她多多看顾些二人,但也不要太过紧张。若是她们愿意的话,干脆就带着一起给谢老爹打打下手,做些事情。谢润自己就是在苦水里熬大的,多少也能理解乔家两位娘子的心情。她接下这事后,每日只随意与二人说些闲话,特别是讲讲幺哥和小然的事情。缓了几天后,乔家两位娘子也不再拘束,跟着谢润一起,每日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李长奎去古德寺看了慧安方丈后,就回到县衙,与谢沛夫妻俩说了说这半年的经历。“诶?你们还记得当年我们从蜀中回来时,遇到的那个流民头子吕兴业不?”李长奎忽然说道。“记得啊,那家伙还差点和咱们打起来呐。”谢沛答道。李彦锦插了一嘴,道:“莫不是被抓住了吧?”李长奎摇摇头,道:“那倒不是,他之前不是呆在荆湖府岳阳县吗?结果上个月,荆湖府的知府突然被调回京城了。”“嗯?是那知府隐瞒民乱被发现了?”谢沛问道。李长奎哼笑一声,道:“你们都想不到啊……那个狗官逼出民乱后,又打不过吕兴业。他害怕后面暴露出来,丢了乌纱帽,竟然不知从哪儿搞到块龙形的奇石,献给了皇帝老儿,得了昏君的欢心。结果这昏君一高兴,直接就给荆湖府的狗官升了官,还调回了京城。那狗官走之前,为了不露陷,竟然偷偷给吕兴业送了一批粮食……简直是,可笑至极!”李彦锦和谢沛听了,也是有些无语。过了一会,谢沛皱眉道:“这条升官的路子一开,怕是过不多久,就会冒出无数块奇石了……”李彦锦想到上辈子看过的《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的情节,心说,这封建王朝腐朽起来,还真是有些相似啊……他们三人谈完这事没多久,邸报中就出现了一条消息。明年,也就是升和十九年。皇帝要为太上皇的六十大寿,来个举国欢庆。这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官员就闻风而动,四处搜罗珍奇异宝,就盼着自己能趁此良机,一飞冲天。又三日,戴如斌也给李彦锦下了公文。要求他在卫川境内,搜罗祥瑞奇石,以贺太上皇六十大寿。“祥瑞?祥他奶奶个腿!”李彦锦捏着公文,呸了一声。谢沛看了公文,也是一脸不快。“明儿咱去搜一搜戴如斌的老窝吧?”谢二娘觉得这个行为就很祥瑞。李彦锦听了直笑,然后摸了摸娘子的脑袋,道:“别生气,就糊弄戴蛤/蟆这点事,那都不算个啥,看你相公我的!”谢沛一摇脑袋,把李某人的狗爪晃掉后,问道:“你有什么馊主意,说来让我高兴高兴。”李彦锦凑到谢沛耳边嘀嘀咕咕,谢沛有些吃惊地看了他一眼,问道:“真能成?”李彦锦点头道:“稳得很,放心!”谢沛见他如此肯定,也就不再为这事操心。他们还不知道,戴如斌给李彦锦发了公文后,又派人到卫川暗中找了几个人密谈。随后,就有人开始有意无意地盯着李彦锦的行踪。只是这几个盯梢的直等了一个月,也没见到李彦锦做出什么欺压百姓,抢夺宝物的行为。倒让戴如斌想抓个小辫子的主意,再一次成了泡影。转眼到了春节,卫川县今年风调雨顺,就连往日里时常作乱的山匪路霸也被乡勇们吓唬地匿了踪迹。平头百姓求的,也不过是一点太平日子,不饿着,不冻着,有个安稳的睡觉之地,就让他们都觉得是很好的日子了。卫川县的春节过得安宁又热闹,可江南的某些地方,却没有这份幸运。自从得知太上皇的寿辰要大办特办后,各地官员都如苍蝇般四处乱转。这些有品有级的官员,再如何贪婪,还要维持点脸面,也因担心惹出民乱,而略有些底线。可他们手下的胥吏却没这些顾忌,对这些人来说,欺压百姓都无需借口,如今有了太上皇这块金字招牌,那根本就是朝死里整治。抢夺财物,侵占家宅,强征税钱凡此种种,数不胜数。又因江南盛产奇石,无数良田都被人打着挖掘奇石的名头给圈了去。而被夺了家财的老百姓,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因为官府随便就能扣一顶大帽子下来。敢给太上皇寿辰添乱抹黑?你的性命不想要了?!荆湖府的新知府到任后,还没摸清现状,就一头扎进了寻宝贺寿的活动中。结果,他运气不太好,刚寻了半个多月,就踢了到吕兴业这块铁板。吕家军借着民怨沸腾的机会,全力一扑,又吞下了一个县的地盘。而新知府则被打得心慌意乱、神不守舍。他肚子里,把前知府的祖宗十八代喷了个狗血淋漓,可面上却还是选择了与前知府一样的态度——隐瞒!这也是没辙啊,眼看太上皇要过大寿了,他这新任知府到任才不满一个月,就激起了民乱。这要是被爆了出去……感觉刑部大牢正在向他招手啊!新知府很快就和吕兴业达成了新一轮的和平协议。那两个县,归你了。我不来打你,但是你也别四处蹦达。万一走漏了风声,我就只能和你来个鱼死网破了!吕兴业刚吃下一个县,暂时还没空再向外扩展。他现在正为一个问题发愁——缺粮!作者有话要说:奇奇问我生姜抹头发以后,有什么变化吗?有的,我两次梦到自己变成了一条清蒸鱼……再看到老妈烧鱼时,铺的那层姜片,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第128章 眼馋吕兴业所占的两个县,都处在荆湖府的边缘地带。其中刚占下来的汨罗县, 本就是被官府祸害得民不聊生, 才被吕兴业趁乱占了下来。如今汨罗县到手之后, 吕兴业就必须要为这个烂摊子发起愁来。好在之前抄了几个贪官和乡绅的家,吕兴业手头还有些银钱,于是他就派人外出购粮。这几年, 宁国各地的米价都在不断上涨。而像荆湖府、湖白府等地, 原本都是产粮大户, 却又因连年的天灾人/祸,根本就没得到充足的休养。去年一年虽还算太平, 但像卫川县这样能迅速恢复过来的地方实在太少, 因此秋收过后, 许多地方的米价并没下降, 而紧邻着吕兴业地盘的几个县镇,米价竟然还又涨了几成。没奈何,自己也还穷着的吕兴业, 只得让手下去到更远点的地方购粮。而其中, 就有人跨府来到了卫川县。刚到卫川县,吕兴业的人就察觉到, 此地有些不同。不但道路上非常太平, 少见偷偷摸摸之人,且这才刚出了正月,田地里就有不少农户忙碌了起来。“大爷,这才刚出正月, 您在地里种什么呢?”穿着青衣短褂的年轻人心中有疑,就寻了个面相憨厚的老农询问。老农看了他一眼,手脚不停,继续在田里掘着土,嘴里嘿嘿笑道:“少年人一看就不是咱卫川本地的,这啊,可是咱县太爷的高招。”年轻人眼睛一亮,上前两步问道:“大爷您好眼力,我正是外地来的。”老农背对着他,憨厚的面容上露出点笑意,嘴里胡乱应了他一声。年轻人眼珠转了了两圈,蹲下/身想要从这憨厚老农口中打探些消息。谁知,他好话说了一箩筐,老爷子仍是哼哼唧唧没个准话。后面干脆装聋作哑地埋头挖起了土……年轻人没想到,一个土了吧唧的老农户竟然如此难搞。他嘴角抽搐几下,干笑着,起身走开了。待他走远后,老农抬头看了一眼,小声嘟囔道:“这种能换钱的好事,想凭几句好话就骗了去?哼,老子又不傻……”年轻人应要买粮,就朝县城而去。他这一路上发现,不但田里有人在挖些莫名其妙的沟沟洞洞,沿路还有不少半大小子在荷塘小溪里捞着什么。待他赶到县城附近时,就被那一片公田给震住了。此刻这千亩公田早就按照李彦锦去年说的那样,挖好了井字形的鱼沟和鱼涵。田地里还有些雇农正在修补加高田埂。这场景让年轻人顿时就明白过来,之前那憨厚老农和沿路农户都在忙着什么。一时搞不明白,好好的稻田挖出如此多沟渠和深坑是为了什么,年轻人还是决定先进城看看再说。县城里如今开了两家米铺,年轻人上前一问价,发现比其他地方都要便宜些许。“客官,可是要买粮?”米铺伙计上前搭话。年轻人笑道:“是啊,只是怎地你们这里的米价要比别处都便宜些啊?”伙计笑得有些得意,借机就给自家米铺吹了起来:“您这可问对了,我们家米铺几十年的老字号。就讲究个物廉价美,童叟无欺。随便出门打听打听,就知道我们家米铺名声极好。”年轻人点头道:“我看你店里的米粮颗粒饱满,光洁干净,如此好米,价钱却又低廉,别是做了亏本生意吧?”伙计听他前面的话,险些以为这位是掌柜请来的托儿,可听到后面,就有些不乐意了。做生意的人,虽然喜欢标榜自家卖东西实惠,却不愿意被人当成做亏本生意的傻子。又不是专门布施行善的,做亏本生意的商户只会引来旁人笑话。“嗨,你这外地人不明白我们卫川的事情。要说我们店铺的米价便宜,那自然是有原因的。一来,咱卫川去年风调雨顺,县内田地都收获不错。二来,李县令又取消了诸多杂税,这才让米价降了下来。”伙计解释了一番,这才想起正事来,问道:“客官,你想买多少米啊?”年轻人心说,我买的可多着呐!因自家采购的数量巨大,年轻人为了保险,先在两个米铺中,各买了几斤。随后,他就连夜赶路,将卫川米价报了回去。待吕兴业听说了之后,倒是对卫川县的种田新花样起了兴趣。于是,二月中旬,这位吕恩主就亲自带着人,奔卫川而来。他们来时,恰值卫川县插秧的时间。看到原本可以种更多水稻的田里,被挖出了深坑宽沟,同行的人中就忍不住摇头叹道:“真是糟蹋好田啊,如此怕是要少二、三成的稻谷啊……”他说这话时,并没遮掩,恰被一个送水的妇人听到。这农妇是个爽快泼辣性子,一听就不太高兴,直接说道:“什么糟蹋不糟蹋的,这可是我们县令大人请教了土地爷爷才弄来的种田仙方。去年县太爷亲自带着人种了两趟,都比旁的田要多出一成粮食来,哼!你们这几个外地人没见识,可不要瞎说啊!”农妇说完,也不等他们回话,自挑着担子离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