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节(1 / 1)

*由于那些姑娘根本就没有特意压低声音,几乎班里的同学们都听得一清二楚。中午吃饭时,大家凑在一起,又忍不住谈起这事。彭姐就皱着眉头说道:“将来,我要是养个孩子,她要是像赵美丽这样,我能把她活活打死。哪有这么胡闹的?一点人事都不懂,这还说要去广州闯荡呢?这连基本生存能力都没有,到了广州,她靠什么养活自己?”薛姨也忍不住叹道:“唉,回家后,我还是好好教育教育我儿子吧。最近那小东西好像也挺任性的。上次去商场非吵着要玩具,不给他买,他就站在那里嚎,反倒要挟起我们这些当家长的来了。最后他爸爸实在没忍住,给他买了。我现在算是想明白了,以后还得好好收拾她。不然,小时候要是不好好管教,长大了反倒成了父母的罪孽了。”其他人听了,心中也多了不少感慨。苏秀秀也就跟着她们随便听听。她接触得最多的孩子就是小马驹,还是马叔老来子,马叔都四十多岁,才得了这么个宝贝儿子。自然是恨不得把所有宠爱都给他。惠兰也爱儿子,却总是跟小马驹说,爸爸挣钱不容易。她本来就心疼老马成天起五更,熬半夜的,受得罪比常人多。她这份心疼和关爱,潜移默化地就传达到了小马驹身上。小马驹虽然性子活泼又淘气,在家的时候也很能闹腾。可这孩子却很能体谅父母。他很小就知道,我爸爸赚得每一分钱都不容易。为了工作,甚至大半夜就要去排队。所以,他从来不乱花钱,也不开口要什么玩具。倒是容五爷喜欢这孩子。做买卖的时候,遇见适合的吃的玩的用的,都会给小马驹带上一份了。因此,小马驹倒也不缺什么。年初的时候,老马在庙会上卖风车,小马驹看着那风车两眼发直。可他却知道,这是爸爸要拿去卖的,家里要这风车赚钱的。所以,即便他再怎么喜欢风车,也没开口跟爸爸讨要过。老马也疼孩子,最后特意留了两个最大的风车,给了小马驹一个,给了苏秀秀一个。那天下午,小马驹走到哪里,都拿着那个风车,也痛痛快快地疯跑了一下午。就真跟刚放出笼子的小鸟一样。那时候,苏秀秀说写百福可以给爸妈带来福气,小马驹就真的写了百福。老马做手术,小马驹也紧张也害怕,却还是老老实实地住到了容家。他好像知道,越是这种时候,他越不能给爸爸妈妈添乱。后来,又求了苏秀秀给他弄了张大红纸,每天晚上回家都写福字,又给他爸爸写了百福。直到老马出院后,特意把小马驹写给他的百福,贴在墙上任人观看。所以,苏秀秀就觉得这教孩子,还真不是打骂出来,管教出来的。关键还是得靠言传身教,家里的氛围也得好。这样养出的孩子,才会特别好。等到放学回家之后,苏秀秀又迫不及待地将最近发生的事和她关于教小孩的想法都写信跟孟庭松说了。虽然两人已经好几个月没见面了,却仍是跟保持着频繁的通信。她总会在信里,告诉孟大哥许多生活中的琐事。包括五爷给她买的助听器,带上助听器,她左耳也能听见声音了;也包括她在补习班遇见的一些人一些事。彭姐虽然看着很粗鲁,说话也是直来直往的,有时候甚至会带出一两句粗口。可她却是个难得的直爽人。苏秀秀原本只觉得,这种人不会在别人背后捅刀子,所以才愿意跟她相处。可慢慢地,她却越来越觉得彭姐是个很难得朋友。她总是用真心对待苏秀秀,同时也把苏秀秀当妹妹看。班里发生什么事,她也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保护苏秀秀。慢慢地苏秀秀也被她感动了。所以,她曾经在信里写道:“面对彭姐的时候,我总会有些心虚。彭姐小时候也过得很辛苦,也受了不少的委屈,她15岁就去工厂食堂上班了。然后,在日复一日地琐碎生活中,她学会了用这种粗鲁的方式保护自己。虽然从外面看,彭姐像个刺猬,浑身都竖着尖锐的刺。可实际上,她仍是保有着几分真诚几分热情。她仍是愿意自发内心地对别人好。不像我这样,总要不断地尝试,才敢对别人迈出第一步。不知为什么,我身边总是有太多这样的人。妈妈算一个,彭姐也算一个,我似乎也被她们影响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也想要做个真诚而又坦率的人。”孟庭松很快就给苏秀秀回了信,鼓励她勇敢地迈出那一步,跟彭姐她们做朋友。其实,孟庭松早就发现,自从到了容家,苏秀秀就在不断地变化着。这似乎也是一种成长。原本苏秀秀十分谨慎,不愿意相信别人,也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开始的时候,收到容五爷的礼物,苏秀秀会感到不安;慢慢地,她却是发自内心地接受容家老两口对她的好,同时也开始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或许,连秀秀自己都没发现,她在信中提到容五爷和五奶奶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且还带着一种依恋的感情。后来,苏秀秀顺理成章地被容家老两口收养。虽然是容五爷主动来信跟孟庭松说得。可在孟庭松看来,这一切似乎是水到渠成。短短几个月,秀秀慢慢地改变了,就连她笔下的文字也在不断地改变。到了现在,苏秀秀给孟庭松写的每一封信,几乎都是愉快而又活泼的文字。她细细地记录了生活中所发生的愉快的事情,以及遇见的各种各样有趣的人。孟庭松能够读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流逝,秀秀寄来的信越来越多,孟庭松也越来越期待她寄来的信。到了后来,孟庭松就养成一个习惯,每次收到秀秀的来信,他并不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打开。而是,小心翼翼的收在上衣口袋里,找个没人的地方,沉下心来,安安静静读着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幻想着在发生这些事的时候,秀秀又是怎么样的表情。有时候,读着愉快的文字,他甚至会发自内心地笑出声来。不得不说,看秀秀的来信,已经成了孟庭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小乐趣。与此同时,战友们也都知道了孟庭松有个互相通信的笔友。他们也发现孟庭松每次收到来信,总会变得神神秘秘的,不是跑去无人的操场,就是走到静静的小河边,一个人独处时才会看信。也有战友偶然经过时,看见孟庭松一边看信一边傻笑。大家也忍不住开始对写信的人和信的内容感到好奇。有人甚至推测,“孟庭松看得其实是情书吧?”这个想法一说出来,马上就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后来就变成了孟庭松那样生猛的兵,他的对象又是什么样的人?大家默默地期盼着,孟庭松能透露出一点消息来。只可惜等了又等,等到的结果却让众人大跌眼镜。孟庭松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说:“什么情书对象的,你们不要胡说八道。给我写信的是我的干妹妹。她被我父亲的朋友收养了,人不生地不熟的,身边也没别的亲人,才总是给我写信,顺便汇报她在新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战友们当着孟庭松的面,只能点头应道。“噢,原来是干妹妹呀?看来我们弄错了。”可在私底下,却没少嘀咕这事。有人大着胆子猜测:“什么干妹妹,该不会就是情妹妹吧?又没有血缘关系,收养她的也只是父亲的朋友。两家关系本来就好,将来两人处对象也是双方父母都希望看到的事情吧?”有人就附和道:“可不是么,两人通信这么勤,怎么也得有点意思。”也有人说:“孟庭松脸皮那么薄,就算是在处对象,没出结果之前,他大概也不敢承认吧?”他们私底下没少八卦,却不敢当着孟庭松的面提起,生怕他恼了,会借着训练的机会,又把他们教训一顿。只是,他们不免有些好奇,孟庭松那位干妹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长得好看吗?性子是不是很温柔啊?她一定很喜欢孟庭松吧?不然怎么会写这么多信给他?如果那姑娘愿意继续写信,说不定过几年,他们俩还真能成就一番姻缘。特别是年轻的战士,对这些婚姻生活还是充满向往的。原本大家也就敢在孟庭松背后悄悄猜测。直到后来,苏秀秀给孟庭松寄信的时候,还顺手捎过来一件手工制作的短袖衬衫。那件衬衫很快就引起了战友们的无限遐想。有人见孟庭松挺高兴,就当着面开玩笑道:“这件衬衫可太好了,肯定是手工制作的。你看看这布料,这剪裁,这款式简直比买的衣服还好呢。现在会裁缝的姑娘可越来越少了。庭松可要把握住机会。”孟庭松虽然心里还带着些许的得意,只是那人又拿苏秀秀开他的玩笑话,还说得这样暧昧,刚好就戳在了他的肺管子上。一时间,一向开朗大气,能开得起玩笑的孟庭松,突然就发了很大的脾气。“你们快别瞎说了,秀秀今年刚16岁,还是小孩子呢?什么谈对象不谈对象的。我可警告你们,以后都不许拿我干妹开玩笑。否则别怪我对你们不客气。”偏偏他又羞又臊的,耳朵都红了。于是,那些战友都没把他的威胁放在心里,反而哄堂大笑起来。有的战友忍不住对他说,“在我们老家,十六七岁的姑娘,已经开始找对象了。前几年,18岁的姑娘就能结婚。这几年改了,必须得等到二十岁才能领结婚证。可是在我们老家那儿,都是差不多摆个酒,就算结婚了。到岁数,再去领结婚证。要我说,庭松,那姑娘要是好的话,你还是好好想清楚吧。你不是说那姑娘还在考成考么?人家又会做衣服,又会做饭,人也勤快,又知道上进。现在这样的姑娘可难找了。最主要的是,她一直给你写信,还给你做衣服。你可千万别犹豫不决,再凉了人家姑娘的心。到时候,你要后悔了,再想找这么好的,可就难了。”旁边的人也纷纷劝他。做事不要这样婆妈,要像出任务一样果断。孟庭松听了这些话,臊得都不行了。虽然,他气得大骂这些人一顿,又说:“我把秀秀当亲妹妹看。你们这些人不要胡说八道,乱点鸳鸯。”说完,他就大步离开了。可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的脸就是烧得厉害,一整个下午都没能缓过来。后来,那些战友在他背后又说了些什么,孟庭松却无力再管了。他只觉得一个老爷们,什么时间段就该干什么事,像现在当兵的时候就好好当兵,想那么多其他的干嘛?等再过几年,时机成熟了,再谈对象也不迟。只是莫名其妙的,他一想起谈对象,就想到了秀秀长大后的样子,一时间脸又开始发热了。急的孟庭松连忙摇头,试图把这个想法从脑子甩出去。这其实都怪那帮人,随随便便就在他面前胡说八道,弄得他也跟着了魔似的。后来,在格斗训练的时候,孟庆松到底是把这些人都狠狠教训了一顿。看到他们一个个倒地求饶,他的心情总算缓和了一些。只是那他在心里也觉得有些别扭。说到底他和秀秀现在只是兄妹关系。可偏偏旁边的人都认定,他将来会跟秀秀走到一起。不止这些战友,就连母亲也又来信催他,多给秀秀写信。母亲又把苏秀秀从头到脚好一顿夸,说的天上有地下没的。而且,又再次强烈地表明,他们老两口都想要苏秀秀当儿媳妇。还让孟庭松自己好好争取一下,最好先下手为强,趁着近水楼台,把月亮摘下来。虽然,孟庭松跟苏秀秀书信往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可是这些人总是这样说,却也让他实在高兴不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