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耽美女频>大宋第一衙内> 第177章 番外:科教《讲坛》高铭传(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7章 番外:科教《讲坛》高铭传(下)(2 / 2)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商人记载呢,因为款待持续了许多天,想错过都难。

高铭从辽国手中拿回了城池,还叫辽国说他的好,跟他成为了好朋友,你说这人厉不厉害?

就连金国的皇族,许多人跟他相当要好,没一点仇怨。

比如金国八皇子完颜宗强,宰相完颜希尹都跟高铭走得很近,称兄道弟。

而且完颜宗强在大宋留学期间,他卷进了一宗改变大宋历史走向的事件,也就是太子赵桓坠马失明案。

这个案件,是大宋四大案之一。

大宋四大案都发生在文宗朝,一是太子坠马案,另一则是文宗遇刺案。

其中太子坠马案,看似金国人无心之举,但背后却有赵楷和高铭的影子。

当时大宋这边的人手,出自皇城司和禁军。

皇城司是武宗和高铭在管,禁军呢,花荣在管。

花荣和高铭什么关系,不用多说。

球场上,除了金国人外,都是他弟弟赵楷的人,这还能不出事吗?

赵楷做人留一线,没要他哥哥的命,只瞎了他一只眼睛。

赵桓大概也意识到无法与赵楷抗衡,瞎眼了之后,就顺水推舟不做太子了。

再做下去,命就真没了。

从后来看,赵楷对他这个哥哥还是很厚道的,待遇不亏。

赵桓这个人性格也比较闷,也很懂保命的道理,终其一生不过问政事,是在府中养金鱼。

留下的手稿,都是关于如何培育金鱼的。

是当时著名的金鱼养育专家。

文宗朝另一个大案,就是文宗本人遇刺案。

发生在文宗亲征西夏的路上,当时大宋北边的这几个邻居,辽国、金国和西夏没一个省心的,尤其是西夏,就是铲除不掉,耗费了大宋许多白银和心血,终于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

宋文宗赵佶决定御驾亲征。

而就在马上要打下西夏都城的时候,他被西夏的刺客刺杀了。

正史上是这么记载的。

但明显有许多人不信,关于文宗之死的谣言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服食丹药暴毙说。

赵佶很宠信一个道士公孙胜,而这个公孙胜,巧了,也是高铭推荐的。

亲征路上,高铭没有伴驾,但他父亲高俅和伴侣花荣都是文宗的近臣。

顶算影响大宋皇帝更迭的大事,都有高铭这个暗中操纵者的影子。

有一种说法,赵楷迫不及待要做皇帝,于是暗中吩咐高铭,叫公孙胜在文宗服用的丹药内做手段,叫文宗死于亲征。

赵楷被后世称为武宗,成立军事学院,亲任校长,是个比较铁血的人。

自古帝王家没有父子,只有君臣。

单纯从高铭对大宋的影响看,他基本上参与了所有涉及大宋走向的关键事件,影响力之大,甚至比一些皇帝都大。

不过,我本人是不支持这种说法的,赵楷与他父亲的关系是比较好的,从各种史料来看,他听到父皇驾崩的消息,哭得不能自已。

完全被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到了。

而一向不喜欢留下任何记录的高铭,也破天荒的留下了笔记,记录了从他父亲和花荣那里听来的经过。

基本上可以支持西夏派刺客暗杀文宗一事。

虽然有矛盾的地方,但作为少数能触摸到机密的人,可信度很高。

说完这两大案,说回高铭的外交才能。

东金国皇帝完颜宗弼,虽然跟高铭的关系没那么好,但也是礼遇有加,高铭在大宋做宰相期间,都要卖几分面子给他。

有观众朋友想问,高铭出使这两个国家的时候都做了什么,能在辽金都留下好印象?

这个比较难,因为辽国的史料,在辽国灭亡的时候,都毁了。

金国当时还没有文字,所以没有任何记载。

至于大宋这边的史料,秉承着正史一贯言简意赅,就几行字。

高铭自己也没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同行的人虽然也有写,但都仅限于场面话,无法还原当时高铭与耶律大石,还有金国皇族之间的交锋过程,十分遗憾。

至于为什么没有记载,极有可能是为了保密。

保护一个高铭身为皇城司官员,暗中在对方国家埋钉子的手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后来在东金国起事不断的明教教主,极有可能就是梁山曾经的头领宋江和吴用。

辽灭,金国分裂,分裂后的东金国内,突然出现了闹事的明教教徒,连皇帝完颜宗弼都懵了。

金国是信奉萨满的,受辽影响也有佛教,但都是正式的佛教,从没见过什么明教,搞不清楚这伙人是从哪里来的。

应该就是高铭授意的,叫金国发生内乱,进而瓦解。

事实也的确按照高铭策划的那样,随着大宋的壮大,金国内乱,持续衰落。

在完颜宗弼去世后,大宋用过几次兵,便瓦解分裂成了几个部落。

西金国延续时间要久一些,但也仅仅多存在了十五年。

东金国和西金国灭亡的时候,高铭还在世,但却不在大宋境内,他去了哪里呢?

之前说过高铭是个很聪明的人,最聪明的一点就是他懂得急流勇退。

年纪轻轻封了郡王,做了宰相,伴侣花荣又是太尉。

一文一武把持朝政数年,外部矛盾基本平稳了。

他嗅到了危险的味道,按照惯例,是到了内斗的时候了。

他呢,干脆不陪朝廷的人玩权力游戏了,主动请缨出海寻找扶桑。

扶桑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基本存在于传说中。

武宗当然不许了,君臣僵持了三天。

最后,武宗还是松口了,允许高铭和花荣出海。

导语:【原本就发达的海上贸易,在高铭用蔗糖贸易经营了数年之后,更上一层楼。在国力的支持下,高铭从东部港口出发,开启了他的新篇章。】

导播室,吴教授。

“高铭和花荣就这样出海了,根据保留下来的一些航海日志,他们去的地方都是或者风景宜人,或者发达富裕的地方。

走走停停,一点不急。

两个字概括,“旅游”。

但正事可没耽误,高铭带回来东西,现在还出现大家的餐桌上,那就是玉米和马铃薯。

高产作物的种植和推广,让更少的土地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为之后的大海航海和全球探索提供了充足的人源保证。

而负责推广的人,其实就是他的儿子工部尚书高嵩。

叫朝廷推广玉米和马铃是高铭和花荣最后一次出现在正史记载上。

虽然后来有传闻,武宗曾派人寻找他,请他出山为官。

一种说法是,他见到了高铭和花荣,但只是叙旧,没有答应出仕,现在游山玩水,悠闲自在的日子更舒服。

另一种说法是,他根本没见到他们,因为这俩人已经成仙了。

我为什么要把最后一种明显不靠谱的传说讲出来呢。

大概是,很能理解当时百姓的一种心态吧。

像高铭这样数次力挽狂澜,救国家于危难的人,不吝惜将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他。

对古人来说,什么是最好的?

就是成仙。

可以说,高铭这一生之精彩,没有留遗憾给自己,也没有留任何遗憾给大宋。

至此,关于高铭的解读到这里就结束了。

感谢大家的收看。

-

论坛。

【帖子标题】:我发现高铭真是迷一样的男子,大宋朝一共四大奇案,两个都跟他有关系。谁来说说,文宗赵佶是不是他秘密做掉的?

0楼:rbt

1楼:不是吧,他胆子再大,也不敢做掉皇帝吧。在牛逼的人,沾上弑君,都活不了。他后来做了那么多年太平宰相,赵楷很信任他吧。

2楼:也不是没可能吧。他连往别国输出邪教都做得出来。

3楼:原来的太子肯定是他弄瞎的,至于文宗遇刺,存疑。我也倾向于他不敢。赵楷不像杀父的人。

4楼:帝王就是要狠吧。赵楷也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他那个九弟赵构不太老实,不就被他收拾了么。他一个军事学院的校长,培养出岳飞韩世忠这种名将,怎么可能是个善茬。

5楼:不是善茬和弑父的区别,比蟑螂跟张郎的区别还大大。赵佶那人后宫嫔妃一百多,马上风挂掉太正常了。知情的觉得丢人替他掩盖罢了。

【帖子标题】:《讲坛》结束了,吴教授高铭这辈子活得太精彩没遗憾,大家说说,他是真的没遗憾吗?

0楼:rbt

1楼:大概是父子之情比较冷漠?我看过高嵩吐槽他爹,说他爹许多年不回家,一回家就叫他推广和马铃薯。说他在他爹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土豆。

2楼:哈哈哈,不如土豆什么鬼?怜爱高嵩一秒。

3楼:所以高嵩怎么看都是抱养的吧,特别像挂在高铭名下,其实是给空巢老人高俅排解晚年寂寞的产物。

4楼:高嵩应该也知道,对高铭的态度不太像爹,倒很像兄弟,态度并不拘谨。

5楼:这么看来,那就没什么遗憾的。我上次旅游,参观他的故居,神仙洞府,我还跟我妈说这园林给我,我能宅一辈子,高铭花荣过得太舒服了,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6楼:老公花荣比较帅,担心男狐狸精,所以也有点操心?

7楼:操心的是花荣吧?看看高铭这一溜桃花,还多甚至都尼玛是跨国的。

8楼:哈哈哈,我看高铭和花荣没啥遗憾和操心的,倒是你们替他们瞎操心。

9楼:谁看过高铭写的航海日志,里面记载了超大章鱼和美人鱼。我看许多海洋学家都装瞎当做没看到这些日志,死不承认里面记载的物种。话说民间传说他成仙了,是不是真的找到什么不老泉仙人果之类的吃了,或者干脆和花荣又穿越了?

10楼:哈哈哈楼上思路不错。高铭这人真的很有意思,好像知道以后会有人研究他,经常留下一些相互矛盾的记载。今天我就想吐槽了,亏吴教授还采信高铭记载的文宗遇刺案的笔记。我看过,根本就和小说一样,连西夏刺客使什么招数都写下来了。功夫名字超级夸张又中二。我当初写论文的时候,看到这一段,真是满头问号。但仔细看的话,又会发现里面有不少信息量,真是头疼。

11楼:哈哈哈哈,我们铭铭是谜一般的男子。我真想穿越过去,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现在的电影拍得都没他本人有趣,不及本人风貌十分之一。

12楼:所以,吴教授说得对啊,高铭这一生之精彩,没有留遗憾给自己,也没有留任何遗憾给大宋。

作者有话要说:

_(:3」∠)_番外更完,《大宋第一衙内》彻底完结。

这文连载以来,评论区就活跃着各种机智幽默的小天使。

有很多次,我看评论,真的笑的停不下来。

感谢各位小天使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