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六零年代假夫妻> 六零年代假夫妻 第6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六零年代假夫妻 第69节(1 / 1)

第042章 加强排自带装备搞开荒,……赵政委想要骂人。他都没条件创造条件也上了, 结果好家伙!沈清晏这个当事人反倒是来了这么一句。搞的他像是皮条客。要不是沈清晏长着一张学者脸,他真想骂人。赵政委深呼吸了一口气,“你说得对, 咱们得按规矩办事。”他再管这两口子的事,下辈子变成老王八。回去后, 赵政委迟疑许久, 到底是去跟叶英打了个电话。基地这边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想要打电话不是不行,但必须还有其他人看着。除了每天轮换过来的战士外,另一位则是前段时间刚调派过来的孔团长。对外代称221厂的工程是国家绝密,调派过来的全都是直接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战士, 是最可爱也是最值得信赖的人。但规矩就是规矩。孔团长面无表情的看着他打电话。“叶英,是我, 我过两天想要去你那边学习下农牧场建设经验, 对,这边也需要粮食肉蛋供应嘛,多带点人去?好,好, 我开着大卡车去总行了吧?那就这样说好了。”通话十分之简短,而挂断了电话的叶英看了眼关定国, 嘿嘿一笑,“来人帮我们干活了。”关定国先是一愣, 紧接着憨厚的脸上也透这前所未有的狡猾,“实践出真知, 想要学习就得下田。”叶英想,这绝对跟自己没关系,只不过小关同志不小心暴露了几分本性而已。对的吧。……赵政委开着俩大卡车过来的。主要是想要过来弄点土豆。这件事首长吩咐了, 说叶英同志给国家挣了不少的外汇。于情于理国家都应该给与奖励才是。不过前段时间首都闹的厉害了些,也没顾得上。反正他们在哪里弄粮食不是弄?干脆拿出一部分钱来,采购黄家庄的土豆。一来帮着她解决土豆库存的问题,二来嘛就当是变相的奖励了。所以除了两卡车的战士,赵政委带的最多的还是钱。但他没想到,刚来到黄家庄跟叶英打了个照面。从草滩上下来的战士们就被小关那喊去干活了。“咱们的土豆刚长出来,你们来的正好,帮忙再给培培土。”赵政委:“……你故意的吧?”叶英表示这话说的不中听,“这叫策略,不过政委,这两天我在思考这件事,在基地那边搞农牧场只怕难度有点大。”“你说说看。”赵政委蹲下,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工兵铲挖了下,看到那一串芋头他笑了起来,“这长得挺好呀。”“那是,沙土地又是靠近河岸,土质肥沃着呢。”赵政委重新把那芋头埋好,顺着这一垅芋头往前去,“你继续说。”这绿汪汪的一片,看着可真是赏心悦目呀。“基地那边气候不适合作物生长,真要是种植庄稼得种那些耐寒又耐旱的。关键是还得提防冰雹,这要是一阵雹子下来只怕是这些庄稼都能被毁了。咱们不说别的,之前我买的那些小羊羔现在还有几只?”赵政委摸了摸鼻子,“小沈写给你的信中也没提这回事呀。”“就因为他没说我才知道,肯定不好。”沈清晏这人,并不是很会说谎话。偏生又怕不好跟自己交代,索性不作回答。可叶英又不傻,三两次就知道,那些小羊羔肯定没了。“不过中央的意思是,我们尽可能的建立农场牧场。”“可以呀,挖些大水坑,弄点鱼苗进去,养鱼再养鸭和鹅就成了,至于农场要不干脆种些土豆芋头红薯什么的,这些果子都长在地底下,也不是那么怕冰雹。”赵政委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这小同志,怎么那么喜欢种土豆呢?”“谁让那边条件艰苦,偏生这些东西好养活呀。”两人说话间走到了那边的山药田,山药架上挂着数不清的小豆子。赵政委撸了一把下来,在手里搓了下直接塞到嘴里。“这小豆子就是摘得时候麻烦,不过山药清肺,我们那边最近工程多,回头我拉点这个回去。”“随便,只要你们能摘,都摘完也没事。”反正本来就是给营地那边的战士们种的。……赵政委原本是想着带叶英回去的。但黄家庄这边还挺忙,叶英走不开。而且她说的也对,就营地那自然条件,顶多能养点鱼养些鸭和鹅,其他的也不好养,万一冰雹下来怕不是都要砸死。他们这次回去那边就进入了早冬,得穿上老羊皮大衣才能御寒,现在也不指望能养鸭子,顶多带点小鱼苗回去。农场什么的倒也好说。叶英这边头一茬土豆大丰收,刚垦出来的农田肥的很,一亩地差不多有一千二百斤土豆呢。这一百亩地就是六十吨土豆,他们这俩卡车可运不完。不过不要紧。回头再来拉就是了。叶英这法子挺好,同样是一亩地,土豆产量是小麦的三四倍。要是他,他也乐得种土豆。赵政委一行人在黄家庄待了差不多五天,第二茬土豆全都培好了土。牧场那边又是盖了几个仓库。山上弄下来上百根木头放在牧场里备用。一旁堆放着高高的牧草。这让曹秀芬十分不好意思,知道他们走的时候肯定不会带着牛羊鸡鸭回去,这几天每天都大鱼大肉的伺候着,力求让子弟兵们吃好喝好。要知道,这些活她们这些娘们也能干,可是干活一把好手的女人们也赶不上这些子弟兵呀。赵政委最后拉了一卡车土豆走,约好了过些天再过来一趟。叶英忽的想起了一回事,走到车头那边跟他说了起来。“你要这个做什么?”叶英苦笑,“不是说要赶超英法吗?听广播说要大炼钢铁,我们村现在单独划了片,到时候怕是也得交一些钢铁上去,可你也知道村里头哪有这玩意呀。总不能把家家户户的铁锅给砸了,把拖拉机给烧了吧?就靠这个种地吃饭呢。”她也知道找赵政委要这东西不合适,“你能带来就带来些,带不来就算了,我再想想办法。”叶英什么样的人赵政委清楚。鬼点子多,也没见她提过要求。如今求到自己这里来,想来也是没啥法子了。“我先想想办法,要是能找到让人回头给你带来。”他也不敢打包票,只能说尽力而为。大卡车扬起了尘埃,漫漫黄沙中从庞然大物一点点变小,最终消失不见了踪迹。叶英回去继续忙,劳动力走了,他们还得继续干活不是?……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先是棉花开了需要拾棉花。紧接着该收豆子和花生,接下来还有上百亩田的玉米。牧场那边只留下几个人照看,村里人紧锣密鼓的忙活起来。隔几天,倒是有大卡车来黄家庄一趟,停上两三天装得满满的离开。如果其他人路过黄家庄就会发现,有几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正在帮这群女人们干活。而每过些天,就会换新的面孔。子弟兵们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按照部队规定,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自然也不能吃他们的饭。可是那跟母亲似的大姐热情的招待,让这些离家多年的子弟兵们倍感亲切。吃得多,干活也多。恨不得走之前能把所有的活做完。但农活源源不断,哪能一两天就干完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