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节(1 / 1)

对于别的女人来说,一辈子安安稳稳岁月静好的度过是一件可与不可求的奢望,但是对曾经的谢芳华来说,她或许会觉得太过寡淡和平常。与魏昭之间的事情,虽然最开始的时候是魏昭的算计和谋划让他妹妹到了一种别无选择的境地。但是事情发展到了后来那种地步,她妹妹真心觉得喜欢魏昭的时候,却恰好是符合了她对轰轰烈烈的幻想的。探视的时间是有限的,最后谢芳华还是不得不走了。临走之前,她从她哥哥那里证实了孩子是被她哥哥换过的事实,而她剩下的是一个孱弱的女婴,如今已经被祖父抱回家了的时候,惨然无力的摇摇头。回顾自己前半生,好似鲜花锦簇,但认真想想很多事情她都如同一个废物一样,半点没有自己的主见和能力。便是与魏昭之间的事情,若是没有魏昭在后面撑着,她恐怕也没有坚持己见的勇气。无论这个己见参杂了多少别人的意思。谢芳华离开不就,谢钧就自杀了。所有的希望早已经破灭,甚至连祖父都已经中风了,他继续苟延残喘的活下去等待着形形色色的官员审判,除了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谢家与他这个戴罪之人的关系之外,别无用处。索性不如让事情以他的死作为了结吧。陆澹最先收到消息的,姜邈也在,虽然说谢钧乃是罪有应得,但是一条命的消逝,仍旧是一件让人没办法觉得高兴的事情。之后,谢家也收到了谢钧死去的消息。虽然早已经知道了这种结局,但是等消息传来的时候,仍然有人很难接受。比如谢钧的父母,谢芳华,甚至谢家已经中风的祖父。他在太医的诊治下已经醒了过来,能缓缓的说几句简短的话了。只是孱弱的样子与前些日子还利利索索一副宝刀未老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他的儿子都叫到床前,他费力的抓着谢老大的手说道。“回……回乡!”用力的程度都将谢老大的手腕都抓的生疼,让谢老大连声答应,尽快启程回乡。有谢太师压着的时候,谢家还算是平和,矛盾都积压在平静的表象之下,在这个时候,却暗流涌动起来。但回乡之事乃是新帝金口玉言要求的,而且在京都谢家此时的处境也确实十分尴尬,对此事倒是都没什么意见,暂时勉强维持住了表面的平静。而就在谢家启程回乡的当天,却发生了一件所有人都非常不愉快的事情。三房谢三谢勉的那个女儿谢如蔓,对谢芳华可谓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阴阳怪气的话就一直没停过。谢家曾经在谢芳华面前都说不上话的孙辈,也都难免附和几句。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对谢如蔓此时有多赞同,仅仅只是因为如今谢家的处境基本上所有人的利益都被侵犯了。就像谢如蔓,以曾经谢家在京都的地位,她的姻缘便是再差都比谢家回乡之后找的要好,其他孙子辈也是一样的。更有那些已经成家的谢家男丁,外加的女儿,这段时间都难免波折不断。连谢芳华的父母此时都没有站出来如曾经那样的维护她,反而她母亲还意有所指的对谢芳华说,家里已经今时不同往日,如今这种局面本也该是她承受的,便让她多忍忍吧。短短几天,谢芳华就更加的憔悴起来,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曾经那个明媚娇憨的女子,终究是再也回不来了。将要启程出发的时候,谢家祖母终究还是看不过去,说了一句,事已至此,再埋怨也是无用,让其他人都收敛点,终究是一家人,以后好好过日子才是正事。家里男丁也不少,若以后有有才能的,谢家也会有再起来的机会的。但这句事已至此再埋怨也是无用的话,却将谢如蔓给点着了。她憋不住的就在所有人聚集的大厅中,将曾经为了自己父亲在家中的处境永远深埋在心里的秘密给吐露了出来。“祖母还是一如既往的宠爱姐姐,无论是曾经推到我母亲致使她早产而亡,还是这次就差将谢家全都葬送,在祖母口中也只是一句事已至此。而我们三房在祖父祖母心里也不知是个什么样的地位,想来是无足轻重的吧!否则当初家里明明还有一颗救命药,但祖父祖母却眼睁睁的看着我母亲去死!”谢如蔓一出口就将她本打算一辈子都不说出口的事情说了出来,心中却是久违的舒畅,一直以来因为早产身体不好,胸口处常年的憋闷仿佛都轻松了一些。“若只是如此便罢了,左右只有一颗救命药,祖父祖母给自己留着也是能理解的。但是多可笑啊,谢芳华只是胎像不稳,家里就把救命药给送过去了,结果怎么样,她没有用也照样好好的,反而被前朝末帝捡了便宜。爹爹,你说这可笑不可笑!”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谢如蔓无论再找理由说谢家应该是有别的安排,却终究意难平,没办法当做不知道。谢三谢勉为人不管是对自己后来的妻子还是父母可能都不怎么好,但是对谢如蔓和她的母亲,却是他难得的真心实意。若他当初知道家里有一颗救命药能救谢如蔓的母亲,便是跪死他也要试图让父亲拿出来救救她。但他根本一无所知。现在听到了女儿口中的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像是被雷劈了一样,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的母亲。却见谢老夫人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闭上眼睛算是默认了。当天谢三在谢家闹得鸡飞狗跳,谢老夫人本就是强打起精神,此时直接又躺到了病床之上,甚至离京之时都躺在马车上没能起身。而谢太师知道之后,气得中风的症状更加严重了,无论是京都中处于什么目的来送行或者告别的人,谢太师通通都没有见。谢家的其他人也在这场闹剧之中,各自打着主意暗自下定决心。离开京都的时候,谢家虽然是整整齐齐走的,但四分五裂的未来却已经是可以预见的结局了。但或许这种结局对谢太师来说,是一个不好的结局,但是对谢家其他几房的人来说,各自去过自己的日子也不一定不是一个更好的事情。谢家之事,姜邈听说了之后之时短暂的感慨了一下,便放在了脑后。因为她牵头的黎都织造坊,终于要开工了。第一百一十二章织造坊的开业, 本来普通的老百姓应该关注的不多,但在织造坊开工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却在京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织造坊的员工们每隔一旬有两天的假期是可以随意活动的, 郊区的皇庄固然不错, 但是本来在宫里都憋了那么就的宫女内侍们,对京都总有些好奇心的。正好可以成群结队的趁着休息日出来游玩一番, 也不怕有什么危险。即使姜邈并未将所有人的休息时间都定在了同一个时间段, 而是轮换着休假,京都里突然多了这么多人, 也很容易引起注意。京都的人第一次见的时候, 或许还在心里纳闷两句, 好奇地打量打听一番, 但见得多了,便也拼凑出了织造坊大概的情况。后来也就渐渐习惯了这些曾经只在深宫中的女子及内侍们。关于织造坊的规模, 成因以及待遇,姜邈都没有刻意的隐瞒。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整个京都基本上差不多都对织造坊有所了解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织造坊的成立是为了解决皇宫中多余的宫女内侍人员出宫后的生计问题, 但这丰厚的待遇, 却也让普通人都目瞪口呆。便有人私下里想着,这么多宫女和内侍都出了宫,以后若是皇宫重新启用的话,这些人或许还是要回宫中的。那织造坊的活少了人之后, 也不知道肯不肯让他们这些普通的百姓去干?也有人真的去问了, 得到的回答是现在不招, 以后或许有可能会再招人。再招的话, 会在京都城内贴告示告知的。但基本招的都会是女子, 织造坊中适合男子的工作那些内侍都不够分呢。而要进织造坊工作的话,吃住都要在坊内,寻常不允许回家的。听到了这里,倒也让很多人打了退堂鼓,毕竟这个年月普通人家的女子大都是负责着整个家里的杂事的,家里根本不能长时间离人。有这个条件的女子,家里一般也是有些余财的,不太能看得上织造坊干活的事情。渐渐地在织造坊外徘徊着的人,或者拦住织造坊的人想问问的,就越来越少了。而最近也流传在京都中的一个说法,据说从那些曾经的宫女内侍,如今的织造坊工人口中听到的。说是这次宫中的宫女和内侍除了归家的和别的因素的,基本都从宫中到了织造坊。而新帝有意缩减皇宫规模,恐怕以后不需要这些宫女和内侍再回宫中了。这个消息可是让很多人都不敢置信,古往今来都只见皇帝扩建皇宫的,哪有主动缩减规模的?但这些事情都没有织造坊拿出了物美价廉的布匹在京都专门的店铺开始销售的时候造成的轰动大!这个时代,布匹对王孙贵族来说自然不算什么了,但是对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绝对算得上是硬通货和奢侈品了,尤其是质量好的布!便是京都的平民百姓日子大部分都过得不错的,常常家里也没有多余的衣物,缝缝补补洗洗穿的,再正常不过了。现在织造坊出现了一批明显比平日里同等质量的布匹少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布,有这个规划和打算的人,怎能不抢着买来存着?省钱的事情,谁不愿意干?三天的时间,就将织造坊中开工半个月的布给清空了!之所以有这样的价格,也是因为姜邈将织布的流程改进了一下,更加符合了分工流水线的程序,再加上人多出产量大,单价就降了下来。郑大人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十分振奋,因为这个结果说明他们这个织造坊肯定是能盈利的,给国库添点别的进项这项可能非常有实现的可能,他如何能不振奋。但姜邈却没有如他所设想的那样继续权利生产这种布匹,而是在这个时候,将织造坊分成了三个部分。一部分继续生产这种廉价的布匹,另一部分生产较为高端的布匹,最后一部小分则是让她最近在宫女中发现的一个对织布这方面有天分有想法的女子牵头,去钻研一些与众不同的织法和布匹。姜邈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也是考虑到了织造坊以后的发展。她想从这几条路来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发展方向,既然织造坊跟黎国挂上了关系,那就不能仅仅为了盈利了,也要考虑是否能合理地惠及到普通的百姓身上。而且这么大规模的织造厂的出现,对纺织行业会产生影响那是必然的,她也希望以创新及一些其他办法,看看能否减轻这种动荡。“……姜大人的远见,我不如也。”得知了姜邈这样做的原因之后,郑大人在陆澹和其他官员面前,都心悦诚服地说道。郑大人的话并非只是一时感叹,而是真真正正地敬佩。因为他觉得姜邈所有考虑的种种方面,已经脱离了一个单纯的商人考虑的问题了。而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去全面地考虑到了行业和百姓的范围了。不管最后试出来的结果如何,首先这份思维的广阔就已经不是常人能比得了。这里的常人不分男女。所以郑大人对于陆澹在朝堂上光明正大地宣布,姜邈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皇后人选的时候,他是毫不犹豫地赞同的!在他看来,姜邈姜大人比起那些贵女们,更加的担得起一国之母这个位置的!其他的官员反对,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不了解罢了。陆澹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已经取得了姜邈的同意,甚至已经与姜家走了订婚的礼节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