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抱怨(2 / 2)

r />

他手臂扣住宋嘉月的腰肢,稍一用力,把她带入自己怀中。

俞景行垂首,在宋嘉月耳边声音压得很低抱怨。

“夫人越来越聪明,往后如何是好?”

趁宋嘉月不备,他在她的耳后落下一吻。

似乎因这一举动而受到刺激,掌下的人瞬间身体轻||颤。

俞景行起初微微一怔,又闷笑两声。

宋嘉月反倒着恼,红着脸推开他,提起裙摆不管不顾大步往前走去。

……

俞景行和俞景荣同时中举,毕竟是一件喜事,亲自上门或派人上门送礼到宣平侯府的人家很多。俞通海出面将这些贺礼悉数退回去,一样也没有收下。

宋嘉月虽然基本上不插手、不插嘴,但不代表她什么都不明白。

譬如俞通海的行为,她清楚其中的缘由。

首先这其中当然有宣平侯府一贯如此的原因。俞通海这位宣平侯,向来不喜拉帮结派,行事正直,而许多人的示好都存在巴结之意,他统统谢绝反倒落个清净。

撇开这个不提。

宋嘉月认为,这和现在的朝堂形势同样有关。

皇帝陛下年事已高,身体时好时坏。

因此究竟是大皇子还是二皇子,便成为权贵人家会多加考量的问题。

站队是大事。

关系到前途,关系到地位,关系到荣华富贵。

在邺京大多数贵胄已经有所倾向的时候,宣平侯府却始终不曾泄露半分这方面的心思。哪怕宣平侯府不至于有随便影响大局的能力,但一样会被拉拢。

多一份支持,等于多一分把握。

何况,俞通海年轻时曾经立下战功无数,不是完全说不上话的人物。

如此再重新审视那些上门祝贺的人,究竟存着什么心思,便有些说不准了。俞通海假使不想叫宣平侯府被拿到什么把柄,必须慎之又慎才行。

宋嘉月既知道,不出意外,不会是大皇子也不会是二皇子……

那么,对于宣平侯府这种态度,她无疑是认同的。

只是不得不承认,手里掌握着这样不为外人所知的信息,立下从龙之功的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摆在面前,宋嘉月不是没有动过心思,不是没有想过好好利用。

问题在于,怎么不动声色暗示给俞景行。

这是一个技术活。

不但不能暴露自己,还需要让他明白和相信。

宋嘉月不断在心底斟酌着,希望可以有机会让她向俞景行透露天机。

……

在秋闱科考之前,朱氏曾经带俞舒宁到白云寺去为俞景行、俞景荣祈愿。

现今他们两个人都中举,自然是要去还愿的。

朱氏带上俞舒宁和久未出门的朱嘉芸去一趟白云寺。俞景行近来身体如此,侯府上下都晓得他离不开宋嘉月,是以宋嘉月留在府中,没有随她们出门。

在府里连逛个花园都被看得很紧的朱嘉芸,哪怕出府也是如此。朱氏不让她离开自己身边半步,她也晓得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根本跑不了,表现得十分安分。

回府之时,朱氏、俞舒宁、朱嘉芸乘马车走在山道上。

道路两侧的灌木丛中,有孩童嬉戏玩闹,举起弹弓朝侯府马匹射石子。

大马一时吃痛,受到惊吓,嘶鸣几声,四下乱窜。

马车里的人东倒西歪,朱氏只顾得上将身边的俞舒宁护在怀中。

过得片刻,马车艰难停得下来。

朱氏才知道是有一位道长出手相助,帮车夫一起将到处乱窜的马匹制服住。

检查过俞舒宁和朱嘉芸,确认他们没有受伤,整理好仪容,朱氏带着她们下马车同那位道长道谢。俞舒宁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见道长,于是悄悄看了好几眼。

道长姓唐,看起来三十岁上下的年纪。

宽额头、小眼睛,嘴边两撇小胡子,乍一眼看过去其实有些滑稽。

“多谢唐道长相救。”

朱氏福一福身,“若不是唐道长,只怕我们今日是要受伤了。”

唐怀清正经与朱氏回了个礼。

他随即笑说:“些许小事,夫人不必放在心上。”

“救人的事怎么会是小事?”朱氏说,“不知唐道长现下要去何处?若无什么着急的事情,唐道长可否过府一叙?如此也好让我府与道长好好道谢。”

唐怀清闻言眸光微闪,仍是委婉拒绝。

朱氏见状,又一再坚持相请,半晌,他终于长叹一气,松了口。

“不瞒夫人,我今日尚未寻到下榻之处。”

唐怀清似分外不好意思道,“若夫人愿意与一顿饱饭,自是再好不过。”

“我府有多余的厢房,可供唐道长休息。”

朱氏说,“还请道长不要推辞,与我府一个好好道谢的机会。”

唐怀清最终答应下来。

朱嘉芸立在朱氏的身后来回打量过几次这个人,心里慢慢生出一些想法。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更新会比较晚,要十二点以后,提前说一声,早睡不要等,摸摸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