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4节(1 / 1)

路远征寻思回去还得买车票,这钱就没上交。许问本就不是真生气,听见他这么说,啧了一声,“你们的福利待遇还真好。”路远征轻叹,“福利再好,不如命值钱。”活着的人,叫福利。死了的兄弟们,只有抚恤金。许问想起去年在部队过年那张空桌子,一时间也有点难受,半晌安慰了一句:“总是越来越好的。最起码今年岛上过年不会有空桌子了。”路远征点头,“嗯。”顿了下又叹口气,“这人啊!还真挺矛盾的。以前经常打仗,就总想着什么时候能打完仗不要再打仗不要再流血牺牲就好了。如今真不怎么需要打仗了,有时候反而有点不适应。”许问知道,在岛上,很多战士都这种状态。她能理解:“大约你们太习惯以前的生活方式,现在的生活对于你们过于平淡了。”路远征点头,“算算时间,等咱们到岛上,应该就能看见新兵上岛了。”“那要退伍的老兵也得走了?”路远征点头。本来老兵是在冬天就要退伍的,可是他们岛上退伍率有点高,怕影响过年战备,上头下了命令,老兵延迟退伍。等到新入伍的士兵们完成个月的新兵训练到岛上适应之后,再让老兵退伍。老兵们都没有意见,军营易出难进,是个离开后就回不来的地方。他们愿意多呆几天。“那咱们回去正好赶上给老兵送行?”路远征嗯了一声。许问仔细打量了下他的表情,“你好像不是很开心。”路远征双手捂着脸往后捋,重重叹息一声,“生死离别,哪一样能让人开心。这一别有时候就是一辈子。以前肩并肩作战,不说互相交付性命的事。在打仗的时候,经常粮草不能按时到前线。偶尔摘个野果,我们都得分着吃。这么亲密的人,这样的交情,一旦分开后,就很难再见了,难免心里会有些空落落。每年我都得送走一批人,至今都没习惯。”“我懂。”许问柔声道,“之前听过一句话,我也不知道哪传下来的,说‘男人间最铁的感情就是一起扛过枪的,或者一起嫖过娼的。’这么铁的感情,每年伤一次,还真难为你。”路远征是个重感情的人,他不喜欢分离。路远征默了会儿,问许问:“这话谁说的?你把他叫来,我绝对不打死他!前半句还是人话,后半句……就算是实话,放在一起说,侮辱谁呢?”许问眨眨眼,“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不是我传的。”路远征:“……”聊了会儿天,许问有些困。“早点睡,明天还早要起回家过十五。”路远征起身给她兑刷牙洗脸的温水。“那你呢?不睡吗?”“我得去把冬生叫回来。”路远征放下暖壶试了下水温,“你洗完先睡就行。”许问睁不开眼了还惦记大盆里泡着的衣服,“衣服还没洗呢!脏们后天就走了,再不洗干不了!”“干不了就干不了。到南方暖和穿不着这么厚的衣裳。”“那也不方能放到天井里风吹雨打日晒一整年。”“你安心睡,我回来洗。”路远征坐在床边,给许问掖好被子,“过了明天,咱们该回彩虹岛了。”许问点头,“我还真有点想家了。”比起四合院,彩虹岛上的木屋更让她有归属感。第102章正月十六一大早,许秋石就从生产队借了牛套上板车,打算把许问他们送到火车站路远征跟许问行李不多,就一家三口换洗衣衣物,还都是夏天的。另外就是一些土特产。二叔行礼也不多,就一小个蛇皮袋。许闻第一次出门,带了不少东西,足足两编织袋。有衣服被褥,还有各种吃食。朱美珍跟桑小青虽然同意许闻出去闯的时候特别痛快,但真到临走了,还不如许秋石大方痛快,各种不放心,拉着许闻翻来覆去的叮嘱。许问估摸着,如果不是路远征跟二叔一起走,朱美珍跟桑小青绝对反悔不让许闻去了。就这样,还又带了一些煮好的鸡蛋,花生,榨菜让他们在路上吃。许问知道这些鸡蛋本来是打算过几天要卖掉的,现在给他们做了路上的口粮,仅仅因为一句“穷家富路”。许切拿了一串鞭挂在大门外的树梢上,点燃。在魏庄公社,过年期间,泛指正月。有出远门的家人就会放一串鞭。希望游子们来年顺利,平平安安。许秋石等得烦了喊了一嗓子,朱美珍跟桑小青才放许闻上牛车。许秋石拍了下牛屁股。老黄牛拉着路远征一家三口和第一次出远门的许闻和二叔出发。朱美珍抱着春生跟桑小青追出来很远,一直念叨着“路上主意安全!”“到了报个平安!”之类的话。许问他们一行五人抵达鹏城时已经是四天五夜之后。这个特殊的小城市,刚刚改了名,从县变成了市。还不见繁华,仔细看来考察的外地人不少。他们找了个招待所落脚后,许闻就迫不及待地想去转转。冬生也很兴奋,对小孩子来说,只要父母在身边,去哪都是新鲜的体验。许问其实对这段历史了解的不算多,但她还有个聊胜于无的金手指魔镜。在家时,许问就查了改革开放相关的资料,尤其是脚下这片土地相关的。这得从去年说起,去年兴起一片领导出国考察热。这里的领导指得是国字开头的那种。某位特别受人敬仰的领导,在日本参观了人家发达的工业,尝了人家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十分感慨。因为自己的国家落后实在太多了,九成九的国人也没用过这什么微波炉。像魏庄公社这样的地方,大部分的生产队连电都没通。当时其实已经在考虑经济建设的事,可到底从哪方面下手呢?这位领导还去过另外一个国家,一个跟我们国家国情差不多同样相对落后的国家。但这个国家进行了招商引资,吸引了很多发达国家的生意人到自己国家来建厂。落后国家提供土地以及适合他们该厂房的相关条件和政策。那对落后国家的好处是什么呢?首先,这些厂都要交税。他们盈利的百分之三十五将直接交给落后国家。其次,增加百姓收入。建了厂就得招工人。随着大批知青返城,本就饱和的国营单位根本容不下这么多待业青年。如果招商引资的事能成,那这么知青就业的问题就能解决一部分。再次,还能拉动地方经济。事是好事,为国为民的领导也想在自己国家试试。可是怎么试在哪试也是个问题。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一样,就像我们一直跟着某大国学习对方的社会主义经验,但,实际上,很多政策落实到自己国家是有些水土不服的。恰好这时,鹏城一位干部的申请一层层递到了上头。早在鹏城变成特区前,还有一个不怎么为人知的事件就像南美洲煽动翅膀的那只蝴蝶。这只蝴蝶是一个海港。在这个干部的提议中,海港主要就是为了进出口贸易服务的。尤其是隔壁的香江。那时候的香江相对发达,雇佣工人的成本要很高,就如海港看中香江的资源,香江也看中了海港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其他政策。国字领导觉得这可以试试,但名字不行,不能那么重的资本主义味可以改叫自由贸易区,并且给这个干部划了半个岛让他试。可据这个干部说,他当时思想没那么开放,胆子没那么大,没敢要半个岛,只要了一小块地方。后来回忆起来,还有些惋惜和遗憾。但,就因为这个港口蝴蝶动了下翅膀,就煽动了一场经济改革的春风。许问给许闻他们讲这些的时候,是在某家茶餐厅吃早点。二叔跟许闻都知道许问是大学生,对她的博学也没什么疑问。路远征知根知底,只静静地听着,目光时不时看向窗外,似乎在寻找许问曾经给他描述过的未来。但是肉眼可见,这里还是一片荒凉。依旧是渔民为主,小镇或者说县里就那么一条大马路,不见一辆汽车。不过外国人和外地人越来越多。就像他们在的这个茶餐厅就是香江人开的,吃饭不要票,还不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