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2节(1 / 1)

只要许问一来,冬生跟许切就都只能是路边草。路远征一定会把许问的诉求放在第一位。冬生跟许切溜冰,路远征只动嘴指挥。许问上冰,路远征一定亲自扶着,如果许问坐冰车,路远征还得在后面推着。真正应了那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过冬生跟许切也不在乎,他们也很喜欢许问,喜欢到三个人抢着推许问。许问却无福消受,她害怕这样的速度,也不喜欢冷。基本上只会来陪他们一小会儿就回家。许问回家除了陪朱美珍聊天,陪桑小青看春生之外,一直在拿笔写写画画。她在琢磨回岛以后怎么提高生活品质。说白了就是怎么让自己的咸鱼生活更舒适一些。她在纸上列了很多内容。有要更新的设备,有要举办的活动。还有招商引资,不是,招未婚女同志积极上岛的计划。朱美珍还是不太适应奶奶的离开有些闷闷不乐,一想到许问快要走了,更闷闷不乐。桑小青则围着许问打听南方的事。许问捡着能说的部分,讲了讲。她知道,那个如今还是边陲穷破的小渔村,将在春风刮起时,刮起一片纸钞,就看谁手疾眼快抢的多。她对赚钱的欲望不大,主要不想跟路远征分开,所以想帮衬自己的哥哥一把。利用自己的金手指扶持他一把。本来只许闻去许问还不太放心,如果一叔也跟着,那再好不过,叔侄也有个照应。许闻越听越心动,桑小青听见能赚钱也心动,可她也不舍得跟许闻分开。“嫂子。”许问放下笔,活动了下手腕,打算跟桑小青谈谈心,“你觉得冬生跟许切比有区别吗?”桑小青点头,“冬生看起来就像个城里孩子,许切就是咱们土生土长的孩子。”老百姓家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站在一起,一眼就能分出区别。农村的孩子不光面容带着沧桑,眼睛里都透着卑微。这是生活环境造成的。“那你想春生长大了当城里孩子吗?”桑小青毫不犹豫的点头,“当然想!城里多好。又干净又漂亮。”“那你觉得咱们跟城里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桑小青想了想,“他们有文化还有钱。见识也比咱们多。”“可是嫂子,咱出生在这儿,长在这儿。要改变自己只要两条路,一条是上学,考出去。这对我哥来说不实用。”许闻曾经也是个尖子生,但是他离开学校太久了,还有干农活,不可能再回学校。“还有一条路,就是赚很多的钱带着自己和家人变成有钱人也去城里扎根生活。这当然是有风险的也是需要付出。不光我哥付出还有你。你们俩异地,你一个人带着孩子难,我哥一个人出门在外也难。我不敢保证我哥出去了一定能成为万元户,但是我可以保证外面的机会比家里多,只要肯努力,绝对比种地赚钱。”做生意能不能赚钱,除了机会还要看本事。许闻不是个木讷的人,挺有眼力价,许问觉得哥哥可以。许问掰开了揉碎了,把许闻要去南方的利弊都一一说给他们听。说在家的优点和缺点。说去外面的优点和缺点。描述城里的生活,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最后,道:“不管爸妈同不同意,这都是你们两口子的事。所以你们商量好。我只建议,不干涉。”许闻听得心潮澎湃,在许问说可以去南方之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努力赚工分早点把家里欠的帐还上。可是许问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指了一条路。这条路或许泥泞或许坑坑洼洼,但是路的尽头不光有钱还有能改变自己和家人命运的方法。他本以为这辈子就像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庸庸碌碌过完一生。许闻比许问大不了几岁,看见许问考上名牌大学,看见她寄回来的照片,说不羡慕是假的。可谁让他生的时候不对,家里也没条件供三个人同时上学。偶尔夜深人静,许闻也曾会不甘心。才一十几岁的年纪,哪个男人没点发家致富的梦想。可他就生在这么个时代,看似公平实则束缚了所有个人发展的可能。如今许问告诉他,只要敢想敢干,他还有机会。还有机会改变自己和家人。可许闻再心潮澎湃也地有几分犹豫。他这一走,家里就只剩许秋石一个壮劳力。桑小青得照顾孩子,就意味着许秋石跟朱美珍两个人的工分要养一家五口。许闻赚到钱还好,若他赚不到钱,家里的经济状况会雪上加霜。再加上车票,去了的吃喝住开销,赚钱之前,首先会拉大负债。这是一场豪赌。对许家人来说,还是只能赢不能输的赌。第101章许闻看向桑小青。桑小青抿着唇不说话。许问说的话对她诱惑也很大。整个魏庄公社能有几个万元户?可在许问的描述里,去南方想当万元户并不难。当然这个不难是有前提的,得敢想敢干,除了要吃亏之外还有一定的风险。人嘛!都一样,只想要钱不想要风险。还不想跟许闻分开。他们自打结婚过后还没分开过,桑小青还真有点不愿意。但是想想家里债台高筑,除了欠许问五百块,还欠砖窑厂不少钱。像许问说的,在地里刨食,一家人紧衣缩食,未来几年也还不上债。沉默良久,桑小青点点头,“我愿意。”哥嫂同意了还有父母。许问知道他们顾虑什么,想了想,又补了一句:“我离的远帮不了什么,小切的学费算我的。不管怎么样不能耽搁小切上学。另外,我给家里兜底,如果我哥出去闯一年赚不到钱,家里的开支我负责。”她肯定有把握许闻能赚到钱,但不能明晃晃的打包票,只能这样委婉的承诺。她读大学不用交学费,还有一部分补贴,如果许闻真赚不到钱,可以拿出来补贴家里。朱美珍摇头,“家里也不是没过过苦日子,早些年吃糠咽菜不也这么过来了?依我看,许闻一个大男人趁年轻出去闯荡闯荡总没错。总比我们在这穷破地方困一辈子好。反正家里已经拉那么多饥荒了,不差再添一年。成了全家跟着沾光,不成就从头再来呗!”“你倒是想的开!”许秋石不愿意,“赚钱了都好说,不赚钱这日子多难?咱是无所谓,春生那么小跟着咱遭罪你忍心?再说老百姓得脚踩在地里才踏实。”总之许秋石是最顽固的一个,死活不同意。许问忍不住又开始想念奶奶了。奶奶要还活着一定会说,“牲口才总在家门口拴着,男人就得多出去闯闯见见世面。”眼看正月十五到了,许秋石还是不松口。许闻急得整天在屋子里转圈。许问没开口前,他还无所谓。眼下许问给他指了个方向,他就做不到还像以前一样只每天巴巴赚这点工分了。正月十晚上,路远征到公社打了两瓶好酒,请许秋石到自家里坐一坐。只请了许秋石,连许问都没留,让她在许家等着。那天许秋石回来的时候,基本上算是酩酊大醉,可第二天就松口同意许闻去闯闯试试了。路远征跟许问正月十六就得走人,十四上午,许闻两口子连忙准备出门的行囊。朱美珍忙着和面准备包饺子。在北方,逢年过节十之八九都是饺子。过年是饺子,正月十五是饺子,过生日饺子,中秋饺子,总之万能饺子。路远征在给许切和冬生以及春生做灯笼。过正月十五是要打灯笼的。市面上也有卖灯笼的,就是一巴掌大的小方板上面穿一根拱形的铁丝。外面罩一个细竹片编制的椭圆形框架,框架上会糊一层玻璃纸,画上点花草。价格倒是不贵,就是千篇一律。好看的都贵,只打天的灯笼,百姓舍不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