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5节(1 / 1)

大司空撇了撇嘴,暗叹大司马掌握整个燕国的兵马,却心慈手软的如同妇人,好没出息。他合上的眼皮中却莫名酸涩,忽然想起他当年刚入朝的时候,是在庆帝身边做侍中。那时还是洛阳与咸阳双都并行,翼州北有突厥,幽州西有吐谷浑,两州都不得安宁。为了安两州民心,庆帝三年的时间,几乎有两年半都是在马车上度过,不是在前往洛阳的路上,就是在前往咸阳的路上。当时有不少老大人劝庆帝。对于当时的燕国来说,同时守住两州委实为难,随时都可能两边战场同时溃败。不如暂时放弃其中之一,全力将另外一州稳住。反正外族不会治理城池,燕国有余力后,随时都能将暂时让给外族的城池再拿回来。大司空恍惚间觉得耳边似乎又响起庆帝的话,“朕可以打败战,却不能输了骨气。”虽然所面对的情况大不相同,但此时明正帝坚决不肯对陈国让步的气势却像足了当年的庆帝。他终于在明正帝身上看到祖辈风范,可惜……太迟了……大司空无声站到大司马身侧,表示他赞同大司马的想法,愿意支持明正帝的这个决定。南逃的懦夫,活该他们被抹去曾经在北地生活的所有痕迹,再也回不到故土。大司徒从袖袋里掏出个蓝皮折子,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分别记载着哪个县城有多少可以调动的粮草和其他补给。他边盯着折子上的数目,快速在心中算账,边对明正帝弯下腰,“如果将正与赵军对峙的兵马分别遣往南方沁县和北方金山关,只守不攻的情况下,至少能守城三个月。”明正帝冷笑,毫不犹豫的道,“将所有兵马都集结到沁县,赵国要是挡不住突厥,也不必再肖想洛阳。”大司马、大司空与大司徒已经摆明态度,要支持明正帝在位的最后一个政令。其余燕臣扪心自问,如果非要在赵国、便宜突厥和便宜陈国中选择,无论给他们多少次机会,他们都会选择赵国。起码赵国占领洛阳后,他们还能舔着脸去与赵臣认远房亲戚突厥?呸,突厥不配!陈国?陈国也不配!颓废小半年的洛阳忽然充满活力。所有燕臣,包括明正帝都抱着相同的想法。绝对不能让在孝帝寿辰时,肆无忌惮的残害燕国宗室与重臣的陈国,在燕国占到任何便宜。重奕对远在洛阳的变故一无所知。他在听闻斥候来报,燕国紧密的防线出现缺口后,立刻带着两万骑兵顺着缺口冲了过去。到达缺口后方最近的县城时,重奕立刻察觉到城内的不对劲。驻军不见踪影,百姓人心惶惶。县城百姓见到赵军后,喜悦远胜于恐惧和厌恶。平彰很快就从胆大的百姓口中得知内情。两日前,县城突然征粮,驻军连夜带着粮草北上,驰援告急的金山关。重奕靠在破旧的城墙上,眯着眼睛望着咸阳的方向,没对平彰的话表达任何看法。平彰依旧没学会,通过重奕的表情揣测重奕的心思。他尴尬的挠了下头后,也跟着重奕看向咸阳的方向。他们已经离开咸阳将近两年,殿下会想家也是人之常情。平彰却没看见,重奕手中正握着块琥珀雕刻的小猫。咸阳的方向,也是宋佩瑜所在邱县的方向。等夕阳彻底落下后,重奕将琥珀小猫收在胸口的暗袋中,转身往城墙下走,“半炷香时间内列队。”靠在墙上半闭着眼睛打瞌睡的平彰猛得站直,双眼中精光湛湛,不见半分困顿。入夜后,刚到达县城不久的赵军再次出发。却不是朝着洛阳的方向前进,而是拐了个弯,一路向北,直奔金山关。.燕黎边境,沁县。攻城的第三天,陈军明显感觉到不对劲。昨天收兵的时候,他们分明已经感觉到城内燕军显露颓势,甚至有燕军因为过于疲惫,在没受伤的情况下从城楼上栽了下来。按照陈军的计划,今日就会攻破沁县。在沁县稍作修整后,继续朝燕国其他县城前进。陈军士气正胜,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将沁县大门撞出裂缝。城墙上的燕军却像是突然换了人似的,以前所未有的劲头奋力反抗,险些让已经冲到城门下的陈军全军覆灭。连续攻城四天,头一次以陈军完全没有招架的余地只能撤兵收尾。陈国太子薛临也在黎国,且就在黎燕边境。‘真假皇太子’的事后,薛临最恨的是赵国,其次就是黎国。如果黎国能不那么快的将‘薛临’的尸体送到陈国,或者断了冰棺中的冰块,等‘薛临’的尸体腐烂后,再将棺柩送回陈国,他也不会狼狈的两年都没缓过气。好不容易用苦肉计让显开帝心软,将他从东宫放出来,薛临的心却在两年的幽禁中彻底冰冷。是他错了。他该在显开帝册封他为太子的后,就弄死显开帝,直接继承皇位。而不是费尽心思的帮助显开帝稳住皇位,换得自己地位不稳。好在他醒悟的尚且不晚。显开帝虽然废了薛临便宜母亲的后位,却还没废薛临的太子之位。就算是被君父厌弃,地位不稳的太子,也比一无所有的不起眼庶出皇子好百倍。薛临已经弄明白,为什么他记忆中上辈子发生的事,会与这辈子发生的事有那么大的差别。一切的源头都在赵国。赵国穆氏上辈子成功的狸猫换太子,这辈子没成功。宋氏家主上辈子没活下来的幼弟宋佩瑜,这辈子活了下来。薛临只恨自己察觉这件事太晚,否则他发现自己突然年轻数十岁后,不仅会想尽一切办法除去重奕,还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宋佩瑜抢到陈国。薛临悔恨交加,也因此前所未有的清明。重奕虽然不再是上辈子的那个赵国启帝,但这个重奕,有赵国永和帝的全力支持,有赵国朝臣的爱戴,比上辈子的赵国启帝威胁更大。他如今也是太子,却是被显开帝厌弃、朝臣看不起的太子,根本就没有资格与重奕明争暗斗。等他彻底掌握陈国……走着瞧!薛临静下心,花费三年的时间重新取得显开帝的支持,在朝臣中竖立威望。摇摇欲坠的太子之位稳固下来后,他巧施妙计,陷害显开帝的皇后毒杀显开帝。最后,显开帝中毒太深,余生只能卧床静养,每天清醒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时辰。显开帝的皇后被废黜赐白绫。皇后所出的两个孩子,也就是薛临的两个嫡出兄长也一死一伤,坡脚的那个还被过继给显开帝的兄弟。薛临奉显开帝的旨意代理政务,第一件事就是阻止赵国继续扩张。他一边联系远在燕国的姑姑,一边在黎国频繁运作,只等黎皇和黎国太子先后离世。野心勃勃的想要将黎国和燕国一同收入囊中。可惜计划十分完美,具体实施的时候却频出意外。先是他与在燕国的姑姑意见相左,频频争吵。他愿意将陈国包括他自己在燕国的多年经营都拿出来,除了想让在燕国的姑姑能掌握燕国朝政,方便陈国吞并燕国之外,最迫切想要达成的目标,是想将赵国太子重奕永远留在燕国。姑姑心中却没有半点家国大义,只想着她的那点私仇。薛临敏感的察觉到太后的态度越来越疯魔,无奈之下,只能假装妥协,对太后保证,会在第一时间杀了宋佩瑜,或者将宋佩瑜抓起来交给太后,来换取太后的配合。在燕国的种种部署,最后的结果,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薛临是抱着与燕国撕破脸的决心,才让去燕国的陈军听从太后的命令,找机会直接动手。既没将赵国太子重奕永远留在燕国,也没找到机会将宋佩瑜绑来陈国。就连对燕国宗室和重臣动手,也是只做到的前者,还没做得彻底,给燕国留下足足三个皇室男丁。薛临更是从逃回来的陈军口中得知,如果太后没突然对昭和大长公主动手,她已经是摄政太皇太后。天知道薛临知晓燕国发生的那些事后,有多恨太后。奈何太后已经失踪,薛临就算是想发泄满腔怒火,都不知道要找谁。薛临只能咽下堆积在喉咙口的憋屈,将精力放在接下来的计划上。他立刻派人给燕国送去重礼,意图稳住燕国,同时也是在威胁燕国,只要燕国不想让燕国皇室的丑闻天下皆知,自然会在黎国彻底乱起来后懂得退让,不与陈国争锋。但薛临万万没想到。他只是想稳住燕国,赵国却想趁着燕国虚弱,直接将燕国收入版图。薛临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可惜陈国无论是与燕国还是与赵国,都还隔着黎国。鞭长莫及,莫过于如此。薛临被迫放弃已经在黎国完成大半的部署,匆忙调集兵马对黎国出兵。一定要在赵国拿下燕国之前,先拿下黎国。只有这样,陈国才有机会阻止赵国将燕国的所有领土都收入囊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