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5节(1 / 1)

孝帝居高临下的望着太后,“这些年,除了宋氏突然举族离开洛阳没合你的心意,你还有什么不满足?你在后宫搅弄风雨的动静,朕都从未计较过。”“我不信你不知道前朝那些老东西们对赵国使臣的重视,朕恨不得能将建威和宋瑾瑜扒皮抽骨挂在城墙晾干,都能忍得下重奕和宋佩瑜,你难道就不能为朕稍作考虑?”说到最后,孝帝的语气已经从愤怒变成不解和伤心。太后垂下眼帘,其中非但没有动容,反而满是嘲讽。要不是孝帝没用,当年让宋氏偷偷溜走,就没有今日之事。她当然知道前朝那些老东西们对赵国的态度,她还知道,面前这个没用的蠢东西,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再压制赵国。如果她现在不对宋佩瑜动手,以后更不会有机会。在太后眼中,孝帝已经是将死之人。她不再与孝帝争论,不是因为她怕了孝帝,而是她连与孝帝争论,都觉得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孝帝也发现了太后的沉默。但他主动放软态度,要的不是太后的沉默而是要太后的保证。保证不再擅自对赵国使臣动手。孝帝不动声色的吸了口气,半蹲在太后面前,伸手去摸太后脸上被他捏出大的红印,“莲儿,我们……”太后毫不犹豫的拍开孝帝的手。她本不想与孝帝再多费口舌,但孝帝非要恶心她,“陛下倒是不必为难自己做出这般姿态,你只说哀家不肯为你考虑,难道你为哀家考虑过?”孝帝眼中极快的闪过喜色。他以为太后肯理会他,是态度软化的表现。作为坐拥三千后宫的皇帝,他理所当然的认为,当女人朝他抱怨的时候,是在恳求他的偏爱,只不过是方式特殊些罢了。“我怎么没为你考虑?”孝帝不假思索的道,“我如果没为你考虑,会一直不立继后?会……”太后立刻打断孝帝,“然后你精挑细选,选了个生母恨不得将哀家挫骨扬灰的皇子要立为皇太子。”“呵”太后嘴角的嘲讽毫不掩饰,“我知道你为什么选五皇子为皇太子,还要选贤妃为继后,你想让贤妃替你杀了哀家。”孝帝脸上的深情瞬间凝滞。太后将他的心思猜的分毫不差。过了最初意乱情迷的几年,或者说自从宋氏举族搬走太后开始发疯后,孝帝就始终都想杀了太后。只要太后还活着,尤其是行事越来越偏激的太后活着,他做出的那些事就随时有可能被公布出来。但太后过于敏锐,在发现他动了杀心后,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他,她不仅有他弑父的证据,还有他强迫玷污父妃的证据。如果她有个三长两短,这些证据就会立刻人尽皆知。孝帝这才发现,他错的可怕。太后不是没有脑子只会撒泼,唯有靠父皇靠他才能活下去的柔弱女人。而是披着无害外表,实际上心如蛇蝎的女人。孝帝十分清楚,太后手中的那些证据对于他来说有多致命,只能一退再退,甚至在太后强调自己没有安全感,害怕出宫会被刺杀却没有护卫能及时赶到后,连腾蛇令和福猪令都给了太后。这些年太后在他的后宫搅弄风雨、为非作歹,孝帝更是看得清清楚楚。不得不说,在被太后逼着拿出腾蛇令和福猪令后,发现太后的注意力只是短暂的放在京郊大营,然后就将目光又放到后宫上,孝帝深深的松了口气。他甚至因此冒出过自得、窃喜的情绪。太后必然是对他有感情,才会在他不再踏入安宁宫后,开始为难他后宫的嫔妃和孩子。这让孝帝的心不可抑制的柔软了下来。一夜夫妻百日恩,太后毕竟帮他拿下了皇位,他让太后过得肆意些又怎么了?正是因为太后和孝帝的各自退让,这么多年来,孝帝和太后才能井水不犯河水的保持平衡。直到决定要立太子,孝帝才再次想到处理太后的问题。他就算是再怎么对太后心软,能接受的底线也只是让太后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放肆。孝帝绝对不允许他驾崩后,太后依旧肆意妄为。谁知道没有他压着太后,太后会做出什么丑事。于是,孝帝选了五皇子为皇太子,因为五皇子的母亲贤妃对太后恨之入骨。等他驾崩,五皇子继承皇位,贤妃绝对不会允许太后风风光光的做太皇太后。孝帝计划这些的时候,只觉得自己算无遗漏。此时被太后三言两语之间毫不客气的拆穿,却让孝帝升起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扒光衣服的羞窘和恼怒。他终于意识到,他一直以来的想法都是错的。什么‘一夜夫妻百日恩’,都是他的一厢情愿。这给他带来的恼怒,甚至比发现太后背着他计划皇家猎场野兽暴动,又擅自调动腾蛇卫对赵国使臣出手,和三言两语间道破他选中五皇子为太子的理由,更让孝帝恼怒。恼怒到极致后,孝帝反而越来越清醒。他已经替太后背下皇家猎场野兽暴动,和调动腾蛇卫对赵国使臣动手的罪名。就是为了防止太后在毒计不成,反而自己暴露的情况下,生出她不好过就要让别人也不好过的想法。不管不顾的将那些威胁他多年的证据都拿出来,将他也拖下水。既然已经为捂住太后的嘴付出这么多,就更不能功亏一篑。等到他寿辰完毕,各国使臣都离开后,他再与这个毒妇好好算账。孝帝深吸了口气,面无表情的伸出手,“腾蛇令和福猪令。”他半个字都不想与这个毒妇多说。太后见孝帝的目光恢复清明,心下也松了口气。能少与蠢货纠缠,委实是件让人轻松的事。她从地上站起来,施施然的坐在一旁的摇椅上,语气格外缓慢,每个字都异常清晰,“腾蛇令与福猪令不是你答应我,要给我护身用的东西?难道你作为帝王,还能出尔反尔?”孝帝勾起嘴角,笑意却不达眼底,“你现在将腾蛇令和福猪令还给我,等赵国使臣离开后,我还会将腾蛇令和福猪令给你。”太后闭着眼睛躺在摇椅上,别说是回话,连眼皮都没睁开,像是完全忘记屋子里还有第二个人的存在。孝帝走到摇椅侧边,居高临下的望着太后,视线在太后脆弱的脖颈处停留了格外久的时间。他身侧的手指数次张开又合上,最后五指收缩紧紧握成拳头背在身后,再开口时,刚平静下来不久的声音已经带上明显的不耐。“你要是不肯将腾蛇令和福猪令交给我,我就立刻下令让兵部和礼部重新制作京郊大营十二令。”太后‘唰’得睁开眼睛,语速比孝帝快了一倍不止,“京郊大营十二令是从祖辈流传下来的东西。”孝帝哼笑,“朕是帝王,朕说了算。父皇的玉玺至今都没找到,放眼整个朝堂,还有谁会去提父皇的玉玺?”太后闭上眼睛掩盖住其中的异色。这次闭眼后,太后的神情远没有之前平静,孝帝低下头就能看到太后脸上的纠结。直到孝帝彻底失去耐心,转身朝着门口走去,太后才猛得坐起来,“你真的愿意将腾蛇令和福猪令还给我?”孝帝背对着太后停下脚步,脸上满是冷漠,语气却软了下去,“朕什么时候答应你的事没有做到?”正低下头看着衣服上花纹的太后眼中闪过嘲讽。那可太多了,根本就数不过来的程度。太后脸上浮现犹豫,过了好半晌,感觉到孝帝正回头看她的时候,她才抿了抿嘴唇,“好吧”太后起身走向拔步床的内部,从床底的暗格里掏出个木制的小盒子,慢吞吞的走向孝帝。孝帝负手立在原地,目光忽而开始左右漂移,好像是才发现太后房内的布置不错,想要仔细观察。无论他的目光如何转动,眼角余光都始终集中在太后手中的小木盒上。太后在孝帝面前停下,双手递出木盒的时候,脸上的犹豫越来越甚。看到孝帝来接木盒的手,太后突然收手想要将木盒藏到身后,连手指肚都因为过于用力而变成殷红色。可惜太后的力气不可能比得过孝帝,还是用尽全力的孝帝。孝帝拿到木盒后,迫不及待的打开盖子。盒子底部垫着层金黄色的缎子,上面有两枚被细不可见的丝线固定在缎子上的金属牌子。正是当年孝帝亲手交给太后的腾蛇令和福猪令。孝帝将金属牌子连带着明黄色的缎子都从盒子里撕扯下来揣进怀里,然后将空盒子随意扔在地上。隔着衣服摸到胸前的棱角。孝帝脸上终于浮现来到安宁宫后,第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莲儿,我还有件事要告诉你。”孝帝走回太后身边,伸手就要去揽太后的腰。太后往后退了两步,已经不再年轻的脸上皆是寒霜。看清太后脸上的皱纹,孝帝停下脚步,眼中闪过几不可见的嫌弃,连带着说话的声音都比之前正经了不少。“母后,儿臣还有事要禀告。”孝帝一板一眼的开口。太后却从孝帝平静的语气中,察觉到远超过孝帝处于愤怒状态时的恶意,她警惕的望着孝帝,“陛下直说就是。”“想来母后已经听说,猎场野兽暴动和腾蛇卫的阻拦,虽然没让赵国使臣伤亡,赵国使臣却被吓破胆子,逃去远离洛阳的地方扎营。”孝帝的目光紧紧盯着太后的眼睛,语速越来越快,“为了能让赵国使臣安心回到洛阳,朕与多位大人商议后,在今日早朝中宣读两道圣旨。”听闻孝帝说‘没让赵国使臣伤亡’的时候,太后脸上就浮现难以掩饰的愤怒和难堪,比孝帝挥着剑要砍她的时候情绪激动得多。明知道孝帝不怀好意,太后还是顺着孝帝的话问了下去,“什么圣旨?”孝帝轻而易举的发现太后无暇掩饰的情绪波动。他露出个满意的笑容,宁愿先恶心自己,也要恶心太后,“第一封圣旨,燕国会将赵燕边境十五镇移交给赵国。”太后眼中浮现惊讶,她没想到在赵国使臣队伍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燕国竟然会割十五镇给赵国。惊讶过后,太后也没升起任何愧疚或者担心的情绪,嘴角反而有嘲讽的弧度转瞬即逝。割地赔款都是战败才会发生的事。燕国这副迫不及待在赵国面前滑跪的模样,简直可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