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2节(1 / 1)

想要跟去却被重奕拒绝的郝石欲哭无泪,生怕他都到咸阳外了重奕还没个影子,恨不得每日都带着大军原地踏步。吕纪和等人既没法劝阻重奕,又不能扔下重奕先回咸阳,只能选择与重奕一起游玩。他们没那个胆子追在重奕后面,也不想看越来越毫无顾忌的两个人。便自己制定了路线,与郝石打过招呼后,就带着仆人和私卫自行离开。可怜郝石就像是同时手握好多个朝着不同方向远飞的风筝,生怕一个不注意,哪个风筝上面的绳子就断了。他又没办法给这些风筝收线。这些风筝都有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受他的控制!宋佩瑜与重奕只带着金宝、银宝和来福,轻车简行的进入青县。入城路引的事有来福去操心,宋佩瑜与重奕在马车里等着进城就是。宋佩瑜已经不记得从前他来往咸阳和奇货城之间的时候,是否有经过青县,这是他第一次好好的看这座县城。不知不觉间,赵国的水泥路越来越多。去年宋佩瑜从咸阳赶往奇货城的时候,还有些地段找不到和水泥路可走,只能走从前破旧又颠簸的老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宋佩瑜再从奇货城回咸阳,情况已经大不相同。除了大军始终有宽敞平整的官路可走,金宝驾车的时候,还找到了从官路直通青县的水泥路。宋佩瑜一路掀着马车帘子,感受扑面而来的劲风,曾经晕车晕到只能卧倒残喘的记忆竟然已经变得模糊。进入青县后,宋佩瑜第一感受是热闹。街边各色店铺竟然比曾经的卫京都要多。穿着各色衣裳做各色打扮的百姓虽然没有赤县多,但青县百姓们脸上发自内心的舒展,却是宋佩瑜极少在赤县百姓脸上看到的情绪。重奕与宋佩瑜下马车,让金宝等人先去租个整洁干净的院子,他们则顺着街边小摊开始往前逛。来福犹豫了许久,没跟金宝银宝一起离开,而是选择远远的跟在重奕和宋佩瑜身后。他也不是没有眼力见的人,但太子殿下那么能买东西,总不能让宋大人拎着。这些小摊上大多都是用色彩鲜艳的碎布拼接缝制的布娃娃,或者用碎玉制作的耳坠、已经有明显划痕看上去却还很新的铁锅、做工粗糙却分量很足的黄铜镯子。花样百出,有新有旧。重奕看到新奇东西就想买,还没迈腿就面无表情的拿起阿婆摊子上憨头憨脑的布老虎,询问的看向阿婆。阿婆笑眯眯的道,“这是我儿媳妇闲暇无事做出来的小东西,用的都是上好的布料,要不是她总与布庄来往,掌柜也不会把这么好的布头留给她。”重奕难得有耐心,没因为阿婆始终说不到重点而直接离开,反而停在原地听阿婆夸了她懂事细心的儿媳妇好一会。反倒是阿婆反应过来后不好意思,连声道,“人老了糊涂,竟然没完没了起来,亏得郎君们没嫌弃老婆子。”“这个布老虎二百枚铜钱,郎君们拿回去给小郎君玩,料子好不会伤了小郎君娇嫩的皮肤,也能讨个驱邪避病的吉利。”老婆子笑眯眯的看向重奕和宋佩瑜,嘴里的好话接连不断。宋佩瑜知道阿婆误会他与重奕是兄弟或者姐夫和小舅子,才会一直强调布老虎适合小郎君玩。虽然不至于让他尴尬,但宋佩瑜还是觉得有些怪异,就伸手扯了扯重奕的袖子,让重奕快点付钱。他向来不怎么出门,就算为了出来玩特意换了低调的衣服,腰间的荷包里却是从咸阳带出来的东西,里面只有金玉宝石。重奕却在听了阿婆的话后,神色越来越认真,还低声追问了一句,“真的能保体弱的小郎君平安?”这个布老虎原本是布庄点名想要的东西,最后主顾却临时改口,又不要了。布庄虽然将布老虎退了回来,却将布老虎的原料钱也退给了阿婆的儿媳妇,还劝阿婆的儿媳妇将布老虎放在布庄寄卖。阿婆的儿媳妇却觉得,当初布庄点名要这个布老虎的时候,肯给二百铜板的工钱,如今让她寄卖却只肯给五十铜板,分明是在欺负她。一气之下,便将布老虎又拿回家。阿婆已经连续将这个布老虎带出来半个月,遇到了许多对布老虎心动的人。这些人听到布老虎要二百枚铜板后却都脸色大变,立刻走人。便是没马上离开的人,也都用尽理由想让她便宜些。若是阿婆自己做的东西,她早就卖了。毕竟布老虎留在手里,永远都变不成银钱。但这是儿媳妇的得意之作,还因此和布庄掌柜生了暗气,阿婆便也憋着一口气,说什么也要将布老虎以二百枚铜钱的价格卖出去,否则她宁愿不卖,给她的小孙孙留着。见到街口出现两名气度非凡的郎君后,阿婆就觉得她的机会到了,立刻将包在层层软布中的小老虎拿出来,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看上去更有气势的郎君不仅表现的对布老虎很感兴趣,还一点都没觉得贵!阿婆受到了莫大的鼓舞,越发卖力的推销布老虎。什么趋吉辟邪、百病全消这类不用细想,都知道是假话的吉利话张嘴就来,最后还教了重奕一段俚语。重奕痛快的买下了这个布老虎。因为他总往外面跑,随身的荷包里最上层都是银豆子,没等阿婆找秤寻零钱,重奕与宋佩瑜已经走远了。用各色布头缝制的小老虎已经从重奕手中,转移到宋佩瑜手中。宋佩瑜边走路,边低着头与憨头憨脑的傻老虎对视,满脑子都是方才重奕将小老虎交给他时,满脸傻气的对他说,阿婆教得俚语的模样。那是父母对孩子念叨的俚语,期望孩子能无病无灾的长大,也有让布老虎做替身,为孩子替病挡灾的意思。重奕对他念是几个意思?他才不信重奕会相信这种民间传闻。青县毕竟是在赵国境内,风俗上与咸阳没太大的差别,除了小老虎憨头憨脑还有特殊寓意在能吸引重奕的注意,路边其他的小东西,都没法入重奕的眼。两人很快便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朝青县中心整齐的商铺走去。铺子门口的伙计可比路边摊的摊主眼睛贼多了,不仅认衣服的料子,还认气质。宋佩瑜与重奕虽然为游玩专门换了衣服,但满身的贵气却如何都遮掩不住。刚拐进这条街,就险些被蜂拥而至的伙计淹没。关键时刻,重奕冰冷的目光起了奇效。但凡对上重奕目光的人,不是僵在原地,就是下意识的倒退几步,总算是不再试图与重奕或者宋佩瑜有肢体接触。“两位郎君看着面生,可是从奇货城来的人?”有格外机灵的伙计站在与重奕和宋佩瑜三步远的位置开口,“我们家既有玉石也有上好的刺绣,如果郎君有时间,还可以定制绣样,让绣娘赶工。”宋佩瑜突然升起兴趣,问开口的伙计,“为什么会认为我们是奇货城来的人?”宋佩瑜从小在洛阳长大,后来才随宋瑾瑜搬去咸阳,张嘴却是再标准不过的官话,任谁都没法通过口音断定他是哪的人。伙计见宋佩瑜肯搭话,顿时喜出望外,又试探着走近了些,才回宋佩瑜的话,“自从前年奇货城建成后,咱们这里的外地商人就比从前多了不少。官路修整后,商人更是比从前多好几倍。这些商人都夸我们青县不仅玉石比别的地方好,连绣娘都比其他地方的绣娘更心灵手巧。”伙计说着这话,还意有所指的看向宋佩瑜手中的布老虎。因着他年纪尚小,满脸骄傲自得的说出这番话,非但没让人觉得厌烦,反而看上去可爱的很。宋佩瑜下意识的想要从荷包里掏糖块给伙计甜嘴。没想到宋佩瑜拿出用油纸包着的糖块,刚朝伙计伸出手,就连手带糖的被重奕握住。重奕面不改色的从自己的荷包里拿出个银豆子给伙计,就算宋佩瑜将糖舍给他,也牢牢握着宋佩瑜的手不放。宋佩瑜没好气的啐了重奕一下,见伙计满脸喜色,仿佛根本就没见到他和重奕交握在一起的手,便也没强求重奕松手。因着好奇伙计说的外地商人,宋佩瑜便让伙计带路,说要去伙计的店里看看。伙计所在的店铺在整条街的最里面,只是走在路上,宋佩瑜就见到了好几个有外地口音的商人。他面向和善,方才重奕出手打赏也格外大方,加上两个人都长的赏心悦目,能让人不知不觉的放下心防。宋佩瑜轻而易举的从伙计口中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伙计说青县外有两三个小型玉矿,从他刚记事的时候,青县就以生产各种品质的玉石出名。但直到奇货城建城后,他们这里的外地商人才逐渐多起来。短短两年的时间,玉石的价格已经涨了近乎五倍,来往的商人们却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他们就要学奇货城对外来的商人限购。伙计心里向着宋佩瑜和重奕,还特意嘱咐他们,如果是奔着玉石来,这次千万要多买些。宋佩瑜笑着应了伙计的话,感慨道,“我记得当年去华山时,似乎在青县暂时修整过。那时的青县与今日的青县委实相差良多。”伙计骄傲的挺起胸膛,连声道,“我阿爹阿娘也总是说这几年青县的变化极大,他们在南边的街上摆了个吃食小摊,带着我大哥大嫂忙活,两个月的时间,就能赚到从前到处做工一年才能挣到的钱。还有我姐,因为长相周正手脚麻利,被选中在县城最好的客栈里做工,专门伺候大户人家的女客,得到的赏赐比工钱还多。”宋佩瑜也被伙计充满雀跃的语气感染,随口道,“你这么机灵,想来也是赏钱比工钱还多。”伙计脸上的兴奋顿时变成了腼腆,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去,过了良久,才小声道,“如果能日日碰上您与您兄长这样大方又好脾气的财神爷,自然再好不过。”宋佩瑜再次莞尔。这话极容易让人产生反感,但从伙计口中说出来却只有天真和向往。重奕侧头看了眼宋佩瑜嘴角的笑,也跟着弯起嘴角,直接将腰间的荷包扔给伙计。伙计手忙脚乱的接过红包,兴奋的脸都红了。他还不知道荷包里有什么,刚才重奕赏他银豆子的速度太快,他根本就没发现银豆子是来自哪。光是荷包的用料和精美做工,就足够伙计兴奋。他忍住想要打开荷包看看的想法,将荷包小心翼翼的揣进袖口,继续给宋佩瑜和重奕带路。等到了伙计所在的店铺,宋佩瑜已经从伙计口中了解到青县的所有变化。这是可以复刻的变化。今日是发生在青县,明日就可以是发生在赵国的其他县镇。总之半句话,要想富,多修路。当运输成本无限降低后,不仅买家省下大量钱财,卖家也能跟着尝到甜头。专门去奇货城的富商,买完东西后,车队上还有空余地方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愿意顺着琉璃路赶往赵国,顺便买些赵国的特产。宋佩瑜很满意在伙计这里得到的信息,便想顺便在店里买点东西。可惜青县虽然以玉石出名,真正的好东西却不会在这种街边的小铺子出现,宋佩瑜又是没用过稍差的东西,看了一圈,根本就挑不出来。伙计已经趁着宋佩瑜在掌柜那看东西的时候,悄悄躲起来去看重奕给他的荷包里都有什么。因着他长相乖巧嘴皮子麻利,确实如宋佩瑜打趣的那样,赏钱比工钱还多,从前就遇到过富商将荷包赏给他,荷包里还有银裸子的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