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9节(1 / 1)

宋佩瑜没开口,东宫小学堂的其他人都没法说服重奕,只能跟着重奕去找慕容靖,将希望放在慕容靖身上。慕容靖考虑后,不仅不赞同重奕亲自去做人质,也不赞同骆勇去以身犯险。他认为风险和收益并不成正比。已经是囊中之物的卫京,不值得重奕和骆勇冒险。五十名‘普通’的车夫,足够在气氛紧绷的卫京内掀起惊涛骇浪。可惜重奕拿定主意的时候,连永和帝都拉不回他。慕容靖还不能抗旨,重奕已经不是在咸阳时空有太子名分,手中却没有相匹配权力的空壳皇太子。战争彻底打响后,永和帝就下旨,命重奕为南征军主将,慕容靖为副将。慕容靖在咸阳时还给永和帝的虎符,也在重奕手中。重奕如今有身份、有名分、还有将士们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忠诚。就算是慕容靖,也不能在军中公然违抗重奕的命令。最后不仅重奕和骆勇在五十人的车夫中,连魏致远也在主动请求后得到了重奕的允许,加入车夫行列。半个月内,宋佩瑜从奇货城和赵国周边县镇调度到了足够的物资。驻守在卫国的赵军也在无声调动,驻守在卫京城墙外的东宫十率逐渐散到卫国的其他十二个县城,取代东宫十率在卫京外备战的是慕容靖手下的士兵。八月十二,临近中秋佳节,卫京城墙上的卫军蓄势待发的拉满长弓,眼睛眨也不眨的望着陆续进入他们视线的车队。当初说好五十辆马车,五十个车夫。进入卫军视线的却是七十五辆马车,七十五个车夫。城墙上的卫军首领蔡将军稍作犹豫后,选择视而不见。只是多了二十五个人而已,却多了二分之一的物资。卫京城墙只开了个仅能允许一辆马车通过的小缝,每当有马车进门后,城门守卫都会仔细检查进门的马车。从车内的物品到车夫身上有没有携带利刃,甚至是车夫的体型是纤弱还是健壮都会特别注意。蔡将军既不是卫皇的亲信,也不被大司空信任。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统领卫京城墙上卫军的将军。他对卫皇和大司空的命令十分不满。在他看来,就该让这些架着马车运送物资的车夫,在进入卫京城墙后,立刻下马车原路返回,而不是将这些车夫留在卫京内。但蔡将军明白,无论是卫皇还是大司空,都不会在乎他的想法。他就算再担心,也做不了什么,唯有让卫军将赵国派来的车夫盯牢,力求不出任何意外。可怜蔡将军只想在卫京与赵国彻底达成统一意见之前,好生守住卫京的门户,以期望卫京正式归顺赵国的时候,不至于太过狼狈。却没想到,卫皇和大司空各怀心思之下,已经将卫京卖了个合适的好价钱,根本就没想过卫京城墙上士兵的性命。在卫皇和大司空眼中,早就唯有敌我,没有家国。赵国的车夫还没到住处,时刻注意城墙情况的卫皇和大司空就分别收到消息,他们想要的人质到了,确认是赵国皇太子无疑。卫皇和大司空大喜,立刻让人传消息到城墙上的卫军处,想要将赵国皇太子消无声息的弄到自己的住处。重奕带着骆勇和魏致远,混在车夫队伍的末尾。也许是为了方便将赵军送来的人质带走的缘故,卫京给赵国车夫们准备的住处非常大,甚至每个人都有单独的房间。重奕刚坐下不久,就听见外面的动静。有被称作副将的人前来,恭敬的请重奕换个地方。想来是提前知晓不少内情,见重奕身侧的骆勇和魏致远要跟着,也没反对。可惜这位姓苏的副将,还没来得及将重奕彻底带出卫军的营帐,就被人堵住了,堵住苏副将的人被称作程小将军。都没用魏致远和骆勇按照宋佩瑜的吩咐,挑拨双方的关系。两者刚打个照面,就满脸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模样,一言不合直接动手。双方都抱着对方马上就要彻底完蛋的想法,不仅对彼此下手的时候毫不留情,也半点都不惧怕被卫军中的其他人发现动静。最后还是效忠卫皇的程小将军更胜一筹,分出三十人的小队,将重奕和魏致远、骆勇带上了马,直接赶往皇宫。悄悄整合军队,潜伏在卫京外十里的慕容靖,正专心致志的掐算时间,等待入夜后对卫京发起总攻,突然听见有人来报,卫京已经乱起来了。正仰躺在草地上的慕容靖立刻将眼皮上的腰带扯下来,“已经乱起来了?”阿史那齐也满头雾水,“我亲自摸过去查看过情况,城内确实有乱糟糟的动静,城墙上的卫军也少了近乎一半。”慕容靖立刻抬头看天色。按照他们原本的计划,重奕进入卫京后,提前收到消息的卫皇和大司空,都会派人去接重奕,双方有很小的概率会遇到。如果双方遇到,魏致远和骆勇就会按照宋佩瑜提前教给他们的说辞,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让已经带走重奕的人误会,后来的人是从别处得到消息,特意赶来截胡。也让后来的人误会,重奕是认错了人才会差点被对家的人带走。将双方的火气挑得越大越好,最好能让他们大打出手,进一步失去理智。如果双方错开时间和路线,没有遇到更好。无论重奕是被哪一方带走,扑空的一方都会认为对方刻意截胡,新仇旧恨加上对自身安危的担忧,定会选择立刻出手。起码要在赵军攻入卫京之前,将重奕抢在手上。在卫皇和大司空眼中,他们只能活下来一个,在尘埃落定前,谁能将赵国皇太子作为人质握在手上,谁就能活下来。只要双方打起来,已经将重奕握在手上的人,必定会选择立刻开城门放赵军进卫京。宋佩瑜与慕容靖反复推测后,一致认为,卫京内乱起来的时间,大概在太阳将落未落的时候,或者更晚些,太阳彻底落下后。没想到重奕才进入卫京短短一个多时辰,太阳还在天空的正中央高悬,卫京内就乱起来了。看来是出现了第一种情况,卫皇与大司空的人在去‘请’重奕的时候就遇到了。像众人所希望的那样,卫皇的人与大司空的人都不够理智,没人发现重奕其实是双方的人质,坚定的认为是对方截胡,已经不顾后果的大打出手。想通后,慕容靖边系腰带,边对阿史那齐吩咐,“立刻列队,我们现在就出发。”阿史那齐高声应是,去通知正在休息的人。给赵军打开卫京城门的人,既不是卫皇的人,也不是大司空的人,而是城门卫军首领,蔡将军。他发现手下突然开始自相残杀,却完全没法阻止时,才惊觉自己只是卫皇和大司空推出来的傀儡。他自从被任命后,兢兢业业的安排城墙上的卫军换班,日夜担惊受怕,稍微有点动静就从床上惊醒,几乎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就是为了给卫国守住最后与赵国谈判的筹码,让卫京的百姓和驻军归顺赵国后,能有更好的待遇。起码他们是归顺,而不是战败。然而突然发生的变故却告诉他,他就是个笑话,他越是为守住卫京城门努力,就越是可怜好笑。赵军还没来,他想要保护的将士们就因为卫皇和大司空的斗争而血流成河。他们都是家中的顶梁柱!蔡将军当场写了份血书,列数卫皇和大司空所做恶事,言明卫国百姓都只肯承认安平王不肯承认卫皇和大司空,无奈于卫皇和大司空的淫威,才不敢言语。血书以羽箭射到地面后,蔡将军甚至都没等慕容靖的回应,直接下令让人大开城门。然后从城墙上一跃而下。他对卫国没什么特殊感情,也不想为卫京殉城。就像是他血书上写的那样,蔡将军发自内心的认为,老卫皇的儿子中,安平王是最出息的那个。无论如何,安平王为卫国的百姓寻到了活路。但蔡将军怕,他不是孤身一人,他还有妻儿老小。万一赵军记恨他守城三个月,没给赵军一点机会,想要报复他,只要稍稍动点心思,他都不会有好下场。与其等到那个时候,全家都跟着遭殃。不如死在这里,也能算得上死得其所。然而在经历头晕目眩和浑身剧痛后,蔡将军发现他从城墙上到了城墙下,却除浑身哪哪都疼之外,什么事都没有。原来方才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将蔡将军吹到了大军中唯一的马车上方。白嫩的小胖手搭在蔡将军的手臂上,被天降巨物吓得够呛,慌忙爬出马车的安平王唏嘘道,“可见蔡将军命不该绝,不如以后随孤王去咸阳生活?”赵国那么大方,只要蔡将军以后肯老实,应该……不是非死不可?仍旧头晕目眩的蔡将军怔怔抬头,是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八皇子还没去曾镇战场的时候,蔡将军经常能见到八皇子。那时候的八皇子总是满脸阴郁畏缩,也不爱说话,远没有现在犹如发面白馒头似的好气色。已经达到皇宫的重奕尚且不知道赵军已经成功入城,他正在看卫国皇宫。比起修葺后瑰丽大气的咸阳赵宫,卫国皇宫未免小家子气,外观比奇货城内的行宫不知道差了多少倍。皇宫内也像是被土匪打劫了似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得出来原本有摆件或者装饰存在,如今却什么都没有。也不知道是被一代接一代的卫皇因为各种原因弄丢了,还是如今的卫皇知晓他早晚要离开皇宫,所以将能带走的东西都收起来了。重奕被带去了卫国上朝的大殿,乾元殿。乾元殿外正守着身披轻甲,蓄势待发的侍卫,从远远看到重奕一行人后,他们的目光就凝聚在重奕身上。这些目光中夹杂着憎恨、恼怒、复杂等诸多情绪。可惜重奕早就习惯被各种生物以各种目光注视,根本就不会在意这些凡夫俗子的目光。反倒是在重奕身后的魏致远和骆勇尚且稚嫩,虽然没至于同手同脚,动作间却不可避免的看上去十分僵硬。也许是想给重奕个下马威,走到台阶下的时候,为重奕带路的程小将军就不再前进,示意重奕自己去殿内。重奕瞥了眼台阶上居高临下仿佛恶鬼似望着他的卫军,从善如流的迈腿往上走。本已经露怯的魏致远和骆勇被重奕坚定的背影感染,也放松了下来,他们迈步想要跟上重奕的时候,却被程小将军拦了下来。“陛下只召见赵国太子,你们在外面等着。”始终一言不发的重奕突然停下,转头看向程小将军,“他们随我一起进去。”程小将军面无表情的重复方才对魏致远和骆勇说的那句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