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节(1 / 1)

等他们为保住手上的金银宝石做出反抗后,才发现衙役也只是肉体凡胎。衙役有让他们惧怕的刀剑,他们也有菜刀和铁锹。长期积累的压抑爆发后,早就将后果抛到脑后的百姓甚至越战越勇,他们连衙役都不怕,为什么要怕驻军。李将军,是让易县屡次加税的罪魁祸首吗?混乱之下,背上只是轻伤的李将军居然被易县百姓活活打死。赵军不费吹灰之力的顺利占领内城墙,然后采取围而不攻的方式,静待内城的骚乱安静下来,易县百姓恢复理智。期间内城墙上的卫国旗和李将军旗一面接着一面的倒下,取而代之的赵国旗、朱雀旗和慕容靖的苍鹰旗。重奕没在易县多留,他甚至没等到赵军彻底拿下易县。等随着慕容靖前来的军马稍作休整后,他立刻将所有骑兵带走,揣着用李将军私印伪造的信件,朝着华县疾驰而去。慕容靖胆子也没比重奕小到哪去。骑兵全部离开后,他只留五千步兵在易县内外城墙等待已经从漠县赶回来的另外五万大军。然后立刻带着其余步兵,归拢所有随军携带的辎重去追重奕。宋佩瑜带着寿王赶到易县后,易县已经彻底安静了下来。百姓们都回到各自家中紧锁大门,宋佩瑜却能从易县街道仿佛是被犁过的土地和周围商铺门口碎裂的牌匾和大开的木门上,大致揣测易县曾陷入怎样的疯狂。漠县的五万大军已经正式占领县衙和李将军府,原本卫国的官员全都被软禁了起来。宋佩瑜径直赶往县衙落脚,与他同来的除了寿王和吕纪和,还有东宫小学堂的其他人。为了不走漏消息,战前准备几乎全都发生在漠县和奇货城,咸阳还没来得及调集接手卫国的官员。有蔚卫指挥使的先例在,蔚县的人是否值得信任还是个未知数。相比之下,能被重奕看不顺眼,却始终没被丢出东宫大门的魏致远都更值得信任。进入县衙后,慕容将军的副将阿史那齐立刻与宋佩瑜详细说明目前易县的情况。宋佩瑜也见到了被留在易县的银宝。通过这两个人,宋佩瑜觉得他似乎看到了重奕隐藏的一面。可惜等待他处理的事情太多,以至于他只能将着这件事放在心上,暂时无暇去细想。等见到重奕后,让重奕亲自与他说攻下易县的过程好了。宋佩瑜没想到,他等了半个月,都没等到重奕回易县,却等到重奕势如破竹连下九县的捷报。在卫国县衙中,有一面卫国地图,包括卫京在内,一共只有十三个县城。如今重奕在卫国与梁州接壤的要塞廉县,慕容靖正在卫国与黎国接壤的要塞平县。唯有卫京和卫国南边要塞还有中间的两个县城,仅仅四个县城还在卫国手中。宋佩瑜捏紧眉心思索了许久,愉快的决定将易县的烂摊子丢给吕纪和,他要带着寿王去追重奕。见到重奕第一件事,就是狠狠的骂他一顿!势如破竹连下数城爽吗?他在后方筹备军需,彻夜难眠。倒是还没出现军需跟不上的情况,但重奕跑的太快。重奕带着骑兵像是龙卷风似的快速席卷卫国,宋佩瑜每次收到前方的消息,重奕不是已经到了下个地点,就是正朝着下个地点前进。而且重奕的骑兵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他每打下一个地方后,都会将当地的军马收缴,然后从给他送辎重的步兵中补齐骑兵。让送辎重的步兵驻守在他刚打下来的地方,自己带着所有骑兵再火速赶往下一个地方。因此宋佩瑜还面临另外一个难题,给重奕送辎重的步兵全都有去无回,易县的五万大军只剩下八千,让宋佩瑜不得不彻底封闭奇货城,从奇货城又调了五千人来,然后八百里加急请求咸阳派人。无论是兵马,还是能坐镇县城安抚百姓的人,他这里都急缺。好在除了易县之外,重奕每打下一个地方,都会花费半天的时间,将当地驻军和县衙中的所有大小官员都挑出来。然后当众烧毁县衙和驻军的花名册,宣布解散县衙和驻军。重奕赶时间,且不屑于对百姓下手。慕容靖军法严明,将大军约束的极好。所以重奕攻下这些县城后,百姓的生活几乎没什么改变。依旧是每天在家里缩着,生怕被外面的乱象波及。从前的乱象是当地世家的内斗,如今的乱象是赵军。花名册上的绝大部分衙役和驻军大多都是本地人。当地被攻破后,发现家人没有遇到危险,甚至生活都没怎么改变,他们便只担心自己的命运,生怕因为是吃官粮、军粮的人,而被赵军处理。看到花名册被烧,得知赵军让他们各自回家时,这些人最直接的反应都是‘天下竟然还有这等好事?’只能听人命令也没什么影响力的衙役和小兵都放走了,剩下的各色小官,重奕直接叫人打包给宋佩瑜送来。重奕的处理方式虽然简单粗暴,算不上高明,却是短时间内稳住被攻打下来的县城最有效率的做法。因此重奕虽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被攻打下来的县城却始终没出什么大乱子。卫国百姓能如此平静的接受被赵军占领,除了赵军只对当地县衙和驻军下手之外,也有寿王,不,现在是安平王的功劳。得知卫国最新的皇帝是谁和卫国现状后,宋佩瑜就亲自润色了篇以八皇子角度执笔的陈情表。谴责新卫皇为皇位残杀皇族,陷害忠良,所作所为皆为利益,可谓凉薄至极。八皇子身为老卫皇唯一还活着的儿子,却无能为力,不能为枉死的兄弟姐妹报仇。每每想到此处,八皇子都心痛难忍,彻夜不眠。在反复思考后,八皇子还是觉得不能让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辈坐在皇位上,残害卫国皇子后再迫害卫国百姓。八皇子愿意归降赵国,请求赵国帮他平乱。八皇子仔细阅读宋佩瑜代笔的陈情表和降书后,满脸毫不掩饰的惊喜。降书上写着他自愿降皇为王,归顺赵国,并长居咸阳以表诚意。宋佩瑜可真是他命里的大贵人,他爱宋佩……不行,八皇子及时醒悟,这会让他没命。留在咸阳做王爷,富贵安稳的度过下半生。这是八皇子梦里才有的好事。如今美梦得以成真,他怎么可能不同意!八皇子立刻用鸡血抄写陈情表和降书,比宋佩瑜的态度还要积极,生怕晚半步,到手的长期饭票就会不翼而飞。从咸阳出发的时候,永和帝给过重奕已经在三省留下编号,且盖过玉玺和他私印的空白圣旨,让重奕在外面能便宜行事。如今正好能派上用场。宋佩瑜沉吟许久,觉得他们不能将满朝文武都当成傻子,还是该收敛些,便想以重奕的口吻写封同意八皇子请求,并给八皇子封王的圣旨,再让重奕抄写在真正的圣旨上。然而宋佩瑜提笔沉思半晌,等到白纸上满是黑点,也没想通这封圣旨该怎么拟定。笑话,重奕会管这些事就怪了。事实证明,重奕会管这些事,只要宋佩瑜肯支付‘润笔费’。宋佩瑜用一整天都拿不稳笔的代价,让重奕一气呵成的写下这份圣旨。‘孤代君父下旨,准卫国八皇子所求,特赐卫国八皇子为……’想起八皇子平日里的怂样,和在前往蔚县的途中,他曾承诺过,只要八皇子肯听话,他就保八皇子平安。重奕提笔写下最后三个字。‘安平王’有卫国五天换个皇帝,天天都是国丧的荒唐事在前。又有新卫皇登基后,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差,甚至连春耕都顾不上的心酸事在后。往日里因为过于透明而在民间没有任何名声的八皇子,轻而易举的获得了卫国百姓的认可。在卫国百姓眼中,八皇子是在亲征曾镇差点战死沙场的忠勇之辈,也是远在赵国仍旧惦记卫国的慈爱之主。比起每天都活在混乱和对明日的担心之中,他们宁愿从卫国人变成赵国人。他们的君主,已经为他们做出最好的选择。在赵军攻破县城后,他们没被打扰,还能安稳躲在家中,就是最好的证明。综合种种因素,虽然赵军攻占卫国的过程速度骇人听闻,但并没有因此而产生攻破县镇后根基不稳被反扑的情况。除了在被攻破前为了抢金银而大打出手的易县百姓,其他地方的卫国百姓,都十分平静的接受了县衙和驻军换人做主的事实。反正他们已经习惯了。对于如何安排易县百姓,宋佩瑜沉思良久,决定将他们全都迁走,分别安置到赵国各地。就算赵国已经攻下易县,仍旧无法改变易县到蔚县之间是易攻难守的三不管地带的事实。易县在赵国手中,也是必须要保证万无一失的要地。虽然不是出于本意,但易县百姓已经有了与衙役、驻军抗争的经验,就不适合再生活在战略意义如此重要的易县。宋佩瑜不打算将散给易县百姓的金银宝石要回来。那些钱财不仅在重要性上,没法与易县相提并论。与宋佩瑜、吕纪和从卫国使臣处总共坑到手的十八万两黄金相比,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宋佩瑜还会另外再给易县百姓发放安家费,让易县百姓心甘情愿的去赵国生活。自从到了易县后,宋佩瑜就在为这件事做准备。他还特意让安平王去有名望的父老家中慰问,提前暗示易县百姓会被迁走这件事。目前看来,易县百姓只关心已经到手的金银宝石会不会被要回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