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9节(1 / 1)

大失所望的宋佩瑜与宋景明都安静了下来,怏怏的陪宋瑾瑜用了晚膳。宋瑾瑜的心情非但没受到影响,反而看着两个人沮丧的表情,多吃了半碗饭。宋佩瑜还有东宫的小折需要处理,吃过晚饭就走了,宋景明却留了下来。宋景明捧着茶盏,满脸不甘心的开口,“为何灵云公主没有嫁给殿下?”襄王千里迢迢的带着灵云公主来赵国,不就是为了联姻吗?宋瑾瑜将被宋佩瑜打扰而没看完的文书看完,才看向宋景明,“方才你小叔在这,怎么不问你小叔?”宋景明讪笑,没好意思说,他小叔像是要吃人似的,他没敢问。宋瑾瑜告诉宋景明,“几年之内,殿下都不会娶妻纳妾。”“为什么?”宋景明大吃一惊。太子已经二十,寻常人家的孩子都遍地跑了,皇室连个皇孙都没有,太子的婚事怎么还往后拖?宋瑾瑜目光凉凉的望着宋景明。宋景明懂了,他爹也不知道。“你还有事吗?”宋瑾瑜看向宋景明的目光中满是嫌弃。宋景明轻咳一声,厚着脸皮走到宋瑾瑜身后,边给宋瑾瑜按肩膀,边小声道,“小叔的婚事怎么说?玉娘说她娘家……”听了个开头,宋瑾瑜就知道宋景明是什么意思。他打断宋景明,“不必想了,小叔这几年也不会娶妻纳妾。”宋景明双手一麻,顿时没了力气。父亲这是什么意思?感觉到肩膀上的力道没了,宋瑾瑜不满的回头。宋景明张了张嘴,却觉得是他想多了。默不作声的加大手上的力道,继续给宋瑾瑜按肩。殿下与小叔同时不准备娶妻纳妾,肯定是与朝堂中的形式有关。否则父亲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将这件事告诉他。幸亏他刚才没贸然开口瞎问。不然又要惹父亲生气。第73章又过了几天,永和帝果然下旨,任穆侍中的五弟为京卫指挥使司副指挥使,宋佩瑜还特意让安公公从库房中挑了些东西送去穆府。思来想去,宋佩瑜还是觉得应该尽量让重奕少与穆婉相处。穆氏与穆婉怎么看,都不像是会老实的样子,现在少让重奕与穆婉相处,将来重奕才能少伤心些。宋佩瑜不能阻拦穆婉来东宫,却能将重奕带出宫。正好襄王与永和帝的谈话,因为在联姻上的分歧不得不暂停。宋佩瑜便带着重奕一起去找襄王,请襄王给他们讲西域商路上的见闻。襄王对重奕的态度还是那般和善,只是偶尔看着重奕的目光会稍显奇怪,似乎还在介怀重奕三十岁之前不娶妻纳妾的事。还假装不经意的当众提起这件事,等待重奕的回答。好在吕纪和是见过大场面的人,突然听到这么劲爆的消息也没面露异色,只是目光‘稍微’变凶了一些。襄王没从重奕、宋佩瑜与吕纪和的反应中看出违和,长长的叹了口气后,继续讲他在西域商路上见到的稀奇见闻。这些稀奇见闻不仅重奕喜欢听,宋佩瑜与吕纪和也听的津津有味。只是大家的侧重点不同,除了重奕能算得上是个好的听众,从来都不会中途打断襄王,宋佩瑜与吕纪和多少都有些烦人。吕纪和拿着粉笔在石桌上记录下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符号,抬头看向襄王,“您说刚才说大宛有几个皇孙来着?是不是还有个体弱多病的七皇孙。”襄王都被问懵了,忍不住抬头看了眼天色,他提起大宛时,至少是半个时辰之前。好在襄王年纪不算大,记性也非常好,经过吕纪和的提醒后,还能想起来他刚才随口说了什么。宋佩瑜抓住这个空隙,在襄王给重奕讲下个趣事之前问道,“我刚才听您说见到一种能咀嚼出甜味的草?这种草在当地被称作什么?有没有人试过用这种草制糖?您觉得赵国的环境能大批量的种植这种草吗?它……”襄王的目光逐渐呆滞,沉默了半晌,转头看向重奕,“我再与您说个在大月氏遇到的奇事。”重奕摇了摇头,对襄王道,“不急,你先回答狸奴的问题。”襄王无语凝噎,他抹了把脸,突然有种想要掀桌离开的冲动,却因为有求于赵国不得不扯出笑脸,“劳烦宋大人再问一遍,本王刚才没听清宋大人的问题。”同样拿着粉笔在石桌上下笔如有神的宋佩瑜抽空抬起头来,爽快的摆了摆手,“没事,王爷听清了哪个问题,就先回答哪个问题。”襄王用力磨了磨牙,“……全部”宋佩瑜脸上的表情突然凝滞。一个都没听清?他刚才都问了什么来着?宋佩瑜与襄王面面相觑,两脸茫然。正杵着下巴打哈欠的重奕半眯着眼睛抱紧怀里的软垫,“狸奴刚才问襄王能咀嚼出甜味的草……”宋佩瑜与襄王齐刷刷的转头看向重奕。重奕丝毫没受影响,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下,将宋佩瑜刚刚灵光一闪想出来的问题,一字不差的复述给襄王。襄王这回记住了,却莫名觉得脑壳疼。以草炼糖?这只猫是疯了吗?赵国也没穷到这个份上。转眼半个多月的时间过去,宋佩瑜天天拉着重奕找襄王听故事,吕纪和也一次都没落下过,宋佩瑜与吕纪和的小厮还学会了随身携带宣纸与炭笔。襄王却觉得自己苍老了许多,总是在夜深人静睡不着觉的时候,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怀疑。他算是看明白了。只有赵国太子才是真心想听故事的人。宋佩瑜与吕纪和都是指望着拿他出书。为了避免日渐头秃的命运,襄王主动将他从楚国带来的所有游记都送到了东宫。这是他这么多年走南闯北,去过所有地方的见闻。原本是准备当成筹码,用来与永和帝讲条件用,如今直接送给东宫了,只求东宫别再将他当成说书先生。他真的再也想不起来了。宋佩瑜立刻让人将襄王送到东宫的书籍抄写一份送去勤政殿,然后挑了箱琉璃坊最新烧制出的花样送去楚国使臣暂住的地方,作为给襄王的回礼。第二日,重奕的专属车架,准时准点的出现在楚国使臣落脚的地方。已经换好了轻便的衣裳,打算在咸阳逛逛的襄王刚好出门。两者撞了个对脸。马车窗户处的帘子被掀开,露出宋佩瑜的脸,“王爷今日要出门?”襄王动了动嘴唇,没发出任何声音,僵硬的点了点头。宋佩瑜见状,失望的叹了口气,“原本我还想趁着王爷给殿下讲故事的空档,再请教王爷几个问题。”襄王站在原地,不肯轻易接宋佩瑜这句话。快饶了他吧。宋佩瑜见状只能遗憾的放下窗户帘子。片刻后,马车正中间的帘子被掀开,打帘子的仍旧是宋佩瑜,他对襄王道,“王爷可是计划好了,要去哪里转转?殿下正不知道要怎么感谢王爷这几日给他讲了那么多的稀奇故事,王爷可愿意给殿下个机会?”襄王矜持的点了点头,从善如流的上了马车。宋佩瑜看了眼天色,问襄王想不想去琉璃坊看看。就算没有今天的事,宋佩瑜也会找个机会去琉璃坊。昨晚他收到那边传来的消息,琉璃坊终于制造出完全没有杂质的透明玻璃。襄王面露惊讶,他当然听说过琉璃坊,在楚国的王府中还有许多从赵国或者奇货城辗转到楚国的琉璃,昨日还刚收到从东宫搬到他住处的整箱琉璃。说实话,打开箱子后,看到里面毫无章法的堆积在一起的大量精美琉璃时,襄王的心很痛。在楚国,每个琉璃摆件都会有独属于它们的木箱,除此之外,木箱里还会垫着大量细布与丝绸,生怕让琉璃表面出现半点划痕。猛然看到东宫如此粗暴的对待琉璃。襄王心痛的同时,还有几不可见的心酸。只是他没想到,宋佩瑜居然肯让他去生产琉璃的庄子上见识一番,难道不怕他将宋佩瑜的摇钱树看透?襄王脸上的疑惑与好奇都毫不掩饰,宋佩瑜轻笑了声,立刻让人改变方向去琉璃坊,同时让金宝去通知吕纪和。若是忘记吕纪和,肯定又要被阴阳怪气好几天。路上宋佩瑜试探着问了襄王一些有关于西域三十六国的问题。也许是看在即将到达的琉璃坊的份上,襄王的表情虽然微妙,却没拒绝回答宋佩瑜的问题。“宋大人问的如此详细,难道是想亲自去西域看看?”襄王好奇的看向宋佩瑜。宋佩瑜还没说话,始终安静坐在马车角落里吃糕点的重奕立刻开口,“他不去。”襄王却不死心。虽然被宋佩瑜问了这么多问题,甚至已经到了看见宋佩瑜就头疼的程度。但襄王不得不承认,宋佩瑜问出的问题都是他走了几次西域商路,都忽略过去的问题。如果他思考的时候,也能如同宋佩瑜这般细致,绝对能事半功倍,走一次西域商路就能抵得上从前数次都加起来的效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