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节(1 / 1)

推下接档文古言《偏执皇帝的脸盲小青梅》上一世的他继承皇位后被恨意覆脑,以隐卫权势构陷非嫡系大臣,血洗朝堂,暴/政难敛,穷兵黩武,最后于暴/乱城破的战火中自刎于墙头。临死之前,中山王告知他,在卫隐山上陪伴他十年的小姑娘,为他披甲上阵,冲锋陷阵,世人毁他谤他,唯独她做他的不二臣,却因他好战,死于乱军马蹄之下。死前最后的一点念想便是:朕的小青梅啊,若是有来世,必许你一生盛世,满眼朝歌和太平锦绣。再一睁眼回到了他当帝王的第三年,武官旧案已在案头积灰,整个朝廷军权尽握于帝王,积威声重的顶峰时期。百官:陛下,吾朝兵强马壮,攻克哈瀚,指日可待。皇帝沉思片刻摇摇头:众臣所言无理。中宫空悬,朕无心朝政,此事再议,再议。百官:???————普通版视角——————魏柔辞是镇国大将军长女。皇帝亲口承认与这位将门虎女一块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未来皇后的不二人选。宫中大宴,因护驾有功,太后允她恩赏,众人以为魏家柔辞会顺台阶下求得入主中宮的旨意。却闻她浅笑回禀:“臣女与中山王少时相伴数年,暗许情意,求太后、陛下赐婚,允我二人义结金兰。”!!!满堂鸭蛋眼!新科探花·魏家三郎·某女弟弟握拳:说了别乱用成语了,为什么不听话!大臣们:中山王是哪一个?听着有点耳熟。等等....好像有哪里怪怪的?一向暴戾、铁血手腕的皇帝微微一笑:“准了。”心里却恨得咬牙切齿,瞪着阶下全然不知自己说错什么,一心以为得了姻缘,沉浸在喜悦中的英气女子。朕的小青梅呀,今晚该如何惩罚你呢?——女主版视角————明和三九年春,魏柔辞在卫隐山遇到修习文道的十九郎。彼时她已上山半年,自诩老人,对他颇为照顾,这一照顾就把自己下半辈子给送出去了。她心里是欢喜的,岂料三年岁月一隔,良人负心,不愿承担当年的誓言。没关系,她可以重新追回来。唯一奇怪的就是,每次对中山王献殷勤后,皇帝陛下总是阴阳怪气地约她读书、写字、画画、下棋。她有些困惑——怎么皇帝陛下比中山王还要像卫隐山的十九郎呢?很久之后帝后闺房话秋浥尘:皇后啊皇后,这个世上最英俊最威武的竹马叫什么?皇后翻身背朝他,折腾了大半夜不睡,又出幺蛾子!不就是当年认错了人嘛,孩子都满地跑了,还翻陈年旧账。锦被之下有大掌意欲再掀起一波‘浪花’,魏柔辞无奈妥协,吧唧一大口亲:“这个世上最英俊最威武的竹马是陛下,姓秋,名浥尘,小名叫肉包子,可以了吗?”小名什么的,其实不用提。心满意足的皇帝傲娇嗯哼,搂着温香软玉安心入睡。——“人人都说卫隐山是他的不归路,无人知,在那里,我遇见了我的太阳。”避雷指南:*脸盲·舞文弄墨词不达意·武将女主+x+忠犬·反差萌·缺安全感·偏执皇帝*欢喜日常,求不指点*背景架空,不考据不考实,看个开森就好第29章 .挣钱了·一夜黑甜昏睡, 第二日起身的时候天已经微微亮,庆脆脆一慌,匆匆穿好衣裳就往院子里奔,昨夜盐水浸泡的鱼块还没挂起,泡了一夜肯定要臭了。四筐鱼加起来损失就是好几贯铜钱的。三叶子手里攥着二哥给编好的草蚂蚱,手里的小树枝学着小墩子上摆着的书本的字一笔一划地画着,听到旁边的脚步声,扭头笑笑:“二嫂子,你起来啦?”庆脆脆有些惭愧,连三叶子都起了,自己这个当长辈的竟然还赖床。“你二哥呢?”“二哥上山去砍柴了。”三叶子指指厨房,“灶上温着饭,嫂子洗洗,吃上晌饭吧。”如今家里有三口灶,大灶生意专用,醪糟鱼或是炒料,自家吃饭用的都是当初自己搭起来的一高一矮的黄泥灶。矮一点的小灶三叶子正好用,熬药最多。此时小灶上的药罐汩汩冒着热气,大灶盖得严实,揭开白汽水雾散尽后,有一小瓷碗黄澄澄的鸡蛋羹,两个淡黄颜色的素馅包子。庆脆脆擦擦鬓间的水珠子,手脚麻利地将吃食端出来。三叶子矮小,探不到这么宽的大灶,温饭的人便只能是丈夫了。她脸上有笑,吸溜一大勺滑嫩的鸡蛋,“你二哥和狗蛋出门了?”三叶子摇摇头,“狗蛋哥哥走了,二哥说这几天家里忙,累着二嫂了,所以要在家呆上几天。”庆脆脆了然地点点头,院子里的柴火堆看着添过了,正好奇王二哥这时辰还在山上,怕是要误了头一批出海的渔船。家里如今收鱼,日中前一次,多是秦家大哥来一趟,满满的两大筐,加起来有百十来斤,有的时候这一船收得多,秦大哥还拉着家里的弟弟一起抬,多了能有两百斤。上晌她娘来家里帮忙,检查、称斤两、收鱼、分类,紧接着就要上盐水或是抹料。抹料最好是现炒的,她手里攥着秘方和调配比例,不敢假于人手,又要看火又得盯着竹檐下的烟熏叶子,忙得脚不沾地,恨不能生风。如今又有了黄花鱼干的生意,她从中看出了商机,想着做好以后扩扩大,不仅是黄花鱼,海里的壳类虾贝,哪一样不能入手呢?昨日实在太累,酣睡一夜几乎没有什么知觉,这样是在透支年轻的本钱,一等上了年纪,可有罪要受。她眼神从院子里来回打转,瞧着挤挤攘攘挂着的廊檐,做了一个决定。王二麻子回来的时候又是满满两大捆有成年男子手臂粗的柴火块,他砍柴一贯利索,却不苛求,粗细都有,齐齐跺在向阳的地方,依照如今的晴空万里,隔一天就能用上。庆脆脆将人叫进屋子里,小算盘来回一扒拉,对上丈夫懵懂的眼神,郑重道:“相公,咱们得盖一间专门晒鱼的棚屋了。”王二麻子尚处于震惊,自然她说什么,他都答应,只是:“脆脆,这才过了一个月,咱们就赚了这么些钱?”生意有周期,院子里挂着的这些尚是新近收回来的,属于未成交易,不能算到利润里。庆脆脆翻翻簿子,上面都是按照日期记录的,“虽然是过去一个月,其实是只有二十五天的收鱼卖了出去,咱们不囤货,光酒楼七天一收,平均纯利润都有三两银子呢。”更不必说,家里还有辅料腌制的鱼干。所以过去这些天,能赚到十两银子,不算什么。王二麻子憨憨地笑了起来,“是你的功劳。要不是你本事...”庆脆脆有些得意,“也不能全是我的,若不是有你在外边支应着,我也揽不了活。而且,三叶子也出力了,家里多少条鱼线都是三叶子辛辛苦苦搓出来的。”小墩子上的三叶子惊喜地点点头。三个人守着账本笑了片刻,庆脆脆道:“这生意肯定是往大了做,如今尚是咱们自己人,以后请人,要是盈润不错,胆子大些,我们也可以跟山货老板一样,在镇上开一间铺子。”那还太远了,不过两兄弟却目光殷殷,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这一日庆母上工,瞧着女婿在,客客气气打招呼,手脚麻利地换上衣衫,双耳系上透气的布巾站在灶前生火。换衣裳和系口巾是大闺女要求的,她舍不得布料,大闺女说炒料的时候呛口,要是人不小心打喷嚏溅到锅里,不干净。忙活了半个时辰,瞧着院子里女婿砍柴剁竹子,庆母扭头问一旁的闺女,“二麻子今儿不出门?”庆脆脆摇摇头,“这几天我累着了,他说在家帮衬几天。”她娘还要忙活家里的吃食,每每能帮着料理了上晌的活计,下晌天一擦黑,就得走。所以晚上收回来的鱼只能她自己做。如今家里收罗不少,地方挤占,所以新棚子得尽快盖好。她道:“娘,外家今年地里的活忙不忙?”庆母从大锅铲子来回舞动,额间生出细汗,分神回道:“不忙。家里本来地不多,现今那村里正没收集体田,还是你外家自己种。你两个表哥都在,人勤谨。”她娘是外村媳妇,外家日子一般,当初赶上了灾年,实在没办法才聘闺女出门。说是聘闺女,其实随嫁就一袋陈年大米。这是她娘这些年在庆家站不直腰板的另一个原因。庆脆脆记得她奶还在的时候,那时候一大家人住在一个院子,老是挖苦她娘,说她娘是娘家卖了的,不值钱云云。记得每年过年,她娘回娘家,拿得年礼都是最少的,但是外家爷从来不嫌弃,两个舅舅都是憨厚老实人,只说人回去就行,端到饭桌上的都是农家人最珍贵的鸡肉。“娘给外家传上句话吧,就说我这儿挖地盖竹屋,缺人干活了。要是舅舅们地里不忙了,来我这儿帮衬下。”她想了想,村里请人修屋子盖地都要打地基,但她就是搭上一个比现在这院子还大的竹子屋。“多了就两三天,管中午一顿大饭,一人十六个铜板。”庆母觉得炒料呛地眼窝发酸,没应声,只是点头。应下又往后看看,“女婿那儿,知道这事不?”庆脆脆还真没想过问,家里银钱一贯是自己做主。故而扭头扬声喊:“相公,搭房子你一个人忙不过来,我请我外家舅舅来帮忙,每天给工钱,能成不?”“你做主。”王二麻子连话都没听完,忙活着将箩筐里的鱼翻面串线。庆脆脆看她娘,“能行。”庆母有些傻眼,这大闺女花钱大手大脚,女婿竟也由着胡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