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7 章(2 / 2)

但入口后,他却微愣了一瞬。

旁边另一个下属期待地询问道:“如何?好吃吗?”

“真挺好吃的。”戚五回答。

他原本只想做个样子,没想到入口的滋味当真与之前所吃的菜肴完全不一样,“嗯……很鲜香,好像是豆子?”

他疑惑地看了看那盘苋菜,“不对,也没有啊……”

跟他一桌的人被他的模样煽动,终于开始朝着那盘菜动筷子。

“咦,真的不错!”

“老子这几天吃的都是什么猪食,腻味死了!今天终于能有顿好的了!”

“花椒,绝对加了花椒!花椒祛湿,最近刚好阴雨不断,我得多吃点!”

“……”

品尝过后,众人开始你一筷我一箸地吃起来。

原本强撑着不愿意碰一下的副手傻了眼,等他反应过来,霉豆腐炒的那两盘菜已经快见底了。

他哀嚎一声“你们这群饭桶”,终于不甘心地加入抢菜的行列。

戚五手上功夫稳,趁着众人争抢的功夫,已经夹到了小半碗。

他一边慢条斯理地品尝着,一边觉得王妃似乎没有老六说的那样懦弱无能。

这一天,众人被霉豆腐引得胃口大开,大都饱饱吃了一顿。

戚瑞将自己的第二碗饭吃完,暗自小声地打了个饱嗝。

旁边,吃得肚子浑圆的小胖墩戚然已经在惦记着下一餐,“娘亲,我们明天早上,还,吃这个吗?”

曹觅点了点他的小鼻子,“这个东西不能多吃,你明天早上还有一碗蒸蛋呢,别惦记这个了。”

戚然反驳:“我吃了,蛋,还吃得下这个啊。”

“那你只能吃一点点!”曹觅比着手指强调。

戚然点头,有样学样地伸出小圆手比划,“嗯!一点点!”

老二在旁边突然捏了捏他的脸,喊道:“你不要再吃了,你都太胖了!就知道吃!”

戚然怒而跳脚,“你也胖,你最胖!戚安最胖!”

几人打闹间,东篱端来了一盆温水,曹觅便把三个孩子唤到身边,仔仔细细地为他们擦了脸和手。

众人在野外宿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下人们比主人家先醒来,已经开始忙碌。

北寺提着两个桶到旁边的溪边提水,正撞上同样过来取水的戚五。

经过昨天霉豆腐一事,戚五对曹觅的人多了些许好感。互相点头打了个招呼后,他突然想起什么,询问道:“你就是北寺?王妃院中的管事?”

北寺点点头,“是。”

戚五便道:“今天再走两三个时辰,我们就能到邺城了,到时候军中会派人去采买一批药材。王府那边不舒服的人有多少?都是些什么症状?你帮我算个数,到时候军中一起安排好。”

北寺点点头,算作应下,同时道:“麻烦大人了。府中遭病的人不多,其实我们自己带的药材还够。”

戚五笑了笑,“出门在外,难免遇上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也不算折磨人,就是麻烦。这样的小毛病他们不说,你也看不出来,得挨个去问。”

北寺回答:“我知道,我们每日都有人负责统计各处患病的人数。我记得,有些不舒服的,大概得有五六个吧。”

“五六个?”戚五诧异地看着他,“王府上下该有七八十号人吧?只有五六个人出了毛病?军中将士人数接近三百,比王府多些,但体质比起府中的下人强健,我们都有二十几个遭了殃,你们只有五六个?”

“是啊。”北寺肯定地点点头,“昨日休息前刚统计过,本来有六个的,有一个好像都快好了,所以我才说是五六个。”

戚五闻言皱眉。

他这段时间就在队伍周围,似乎也没发现王府众人过得比他们这些将士好多少啊。

有条件时,大家一起住在下人房。没条件时在野外露宿,吃的是路边随处可见的野菜。

一时想不出头绪,戚五抬起刚灌满的水囊,准备先解解渴。

还在打水的北寺突然一把打掉了他的水囊。

两人相视,目光中都有疑惑,同时说了句:“你做什么?”

戚五反应过来他没有恶意,好笑地解释道:“我喝口水啊我做什么了?”

“这水不能直接喝!”北寺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妥,解释道:“呃……王妃说过,路上寻得的水,一定要煮开晾凉,之后才能饮用。”

“这么麻烦?”戚五不以为意,“也就是你们王府中的人才这样讲究,军中的将士常在野外,可不计较这些。”

北寺摇摇头,“也不是讲究,王妃说,病从口入,越是容易忽略的地方,越是容易致病。所以注意,嗯……注意个人卫生很重要。”

“容易致病?”其他的戚五听不太懂,但他一下子就把重点抓住了。

他追问道:“你的意思是,就因为你们喝的都是煮开后的水,这才不容易生病?”

北寺愣了愣。

他觉得自己好像没那么说过,但仔细想想,可不就是有这么个逻辑嘛。

于是他点点头,“嗯……大概吧。反正王妃说的,总不会错。”

“王妃还告诉过你们其他的没有?”戚五想了想,又问:“还是只喝烧开的水就行?”

“嗯,当然有其他的。”北寺据实回道:“比如饭前一定要洗手,食物一定要煮熟了才可以吃……都写在‘卫生条例’里面了,你需要吗?我可以去给你拿一份。”

戚五点点头,笑着搭上北寺的肩膀,攀着交情道:“当然,如此便再好不过了。”

他觉得北寺似乎有点呆,他随便一问便把什么都说出来了。

殊不知曹觅早就让身边的下人互相监督,有余力的可以主动向旁人普及这种卫生意识,降低患病的风险。

北寺不是那种会主动与人攀谈的人,但戚五刚好问起,他便按照曹觅的吩咐,将注意事项都说了。

于是没过几日,当曹觅发现那些她原本不敢瞎指点的大头兵也开始每日烧水时,一番调查之下,才发现北寺的功劳。

她欣慰地看着王府上下逐渐建立起的卫生观念,转头就让绣娘给北寺做了个“先进卫生小标兵”的锦旗。

又过了半个月,王府一行来到九昌城。

众人还未进城,就遇到九昌太守家的下人。他们等在入城的必经之路上,替自家主人邀请北安王入府赴宴。

戚游这一路十分低调,很少接受地方官员的示好。但这次他想了想,竟是答应了。

盖因这九昌城其实是入辽州的最后一座城池。戚游本就打算在九昌城停留几日,做好最后的补给。

毕竟辽州虽大,城池却不密集,加上常年遭受北方戎族的侵袭,各种条件都比较差。

既然要在此处逗留两日,便不好拂了地头蛇的面子。

于是,他嘱咐戚五找好地方安置众人,便带上曹觅和三个孩子,在自己一队贴身亲卫的护送下,直接往太守府赴宴。

一入席,曹觅便知道这太守是真花了心思。席间各类菜肴精致鲜美,对于她这个在王府中吃过各类当朝美食的人都有十足的诱惑力。

她以为这太守必定是打着谄媚的目的而来,直到傍晚,众人酒酣饭足之后,她才意识到,这太守其实另有目的。

他在席间将戚游一家从头夸到尾,临到末了谈起正事,又换上了一副愁苦的面容。

“王爷久居京城,有所不知啊,下官这些年真是有苦难言!”

戚游不动声色,顺势问道:“哦?愿闻其详。”

那太守神情一松,诉起苦来,“下官这几年在九昌城兢兢业业,是半点也不敢松懈啊!王爷今日进城,应当也看到了,九昌城虽然比不上那些大城池,但城中百姓尚算安居乐业。去岁收成不好,下官也是舍了脸皮,跟城中富商周旋出几十万石的粮食,才帮助九昌城度过了这场危机。”

曹觅闻言有些好笑。

方才进城时她也注意了下,但她见到的九昌城根本不像这太守所言那般平静。街上盘亘着许多讨食度日的乞丐,显然与“安居乐业”搭不上边。

但她很快就知道自己想岔了。

那太守接下来的一番话,道明了那些乞丐的由来。

“从去岁开始,许多辽州那边的流民开始南下,其中有几千人便滞留在九昌附近。下官能力有限,也只能保得住这一城的百姓。对于这些人,实在是无能为力啊,只能限制着进城的人数,将大部分人阻在城外。

“下官也曾向辽州那边的长官去信,可是长官回信言道,辽州受灾,他也无力管束太多流民。哎……下官又不想将这种事上报,污了上面圣人的耳朵。是以,是以……”

他话说到这里,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曹觅也明白他的意思了。

这个太守就是趁着招待的机会,想着跟即将成为辽州最高长官的戚游说一声:“王爷啊,你要去辽州当大官了,可记得管好你那边的流民,别让他们再过来给我添乱子了!很影响老子升迁啊你懂吧!”

即使出发前已经尽量收集了些辽州这边的信息,真正从别人口中听到辽州如今的境况,也让曹觅有些揪心。

如今正值开春,是耕种的时节,也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如果真如这位太守所言,辽州出现了大批流民,那就意味着,辽州有大片土地失去了本该耕种的劳动力,而这些人,因为没有食物,已经到了生死边缘。

辽州的形势,比曹觅想象中,更艰难一些。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慕月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