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2 / 2)

孟林是个谨慎的人,他虽然眼馋,但理智还在,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一旦被抓了,他想进办公楼的目标怎么办,他媳妇和闺女怎么办?

他又不像徐杨一样,孤家寡人一个。

所以摆了摆手,又嘱咐徐杨千万要小心。

孟夏见她爸拒绝的如此干脆利落,不由在心里给她爸竖起了大拇指,人嘛,总得学会取舍。

天底下不能什么好事都是你的。

徐杨没再继续劝,因为他知道林哥的性格说一不二,不过对于林哥没阻挠他(卖东西)的举动,他心里挺感动也挺感激的。

并决定以后多往林哥家捎点东西。

晚上,孟夏裹着厚衣服凑到刘翠旁边,说:“妈,这么多材料,要不要让爸帮你分担一点?”

真不知道她妈的领导是怎么想的,让一个不怎么识字的人去做校对、检查的事情。

刘翠摆手,小声对孟夏说:“你看你爸眉头皱成那样,咱别去烦他。”可见,刘翠干什么事都要看一下孟林的脸色。

没办法,这是她长期寄人篱下养成的习惯,结婚这么多年来也没改正。

孟夏歪脑袋看了她爸一眼,果然紧皱眉头。

孟林正在思考理论与实践怎么融合的问题。

他列出来一个提纲,分别是知融合,会融合,善融合。

首先,认识上要到位,知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这回事儿,其次,做法上要到位,就是会融合和善融合。

先会,后善。逻辑上层层递进。

而且,这里有一个工作方法的区别,而孟林恰恰不擅长这方面。

他一个车间工人,干的技术方面的活,哪有机会学习什么工作方法,跟别说提高了,所以工作方法是他的短板。

孟林盯着“会融合”和“善融合”六个字,看了五六分钟,最后想出来一个主意。

找载体。

以他为例,他知道了群众力量重要性这一理论,之后运用到了工作中并产生了较大的效果,而载体是就他会上的发言和会后帮人写稿子。

那这个发言和写稿子是不是“深入群众”的工作方法呢?

显然,是的。

把这个关系捋顺后,孟林的思路打开了。

他又以赵三柱为例,思考到,对方是在维修设备和机器中融合的,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问题,这叫具体维修问题具体分析。

不过孟林的工作方法啊还是太粗糙。

当然了,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他今天能写出知融合,会融合和善融合三个词就很不错了。

孟林想清楚之后,立马动笔写稿子。

他写稿子有个习惯,先思考后写,写的过程中不停顿,从头写到尾,但这样写作有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就是情感色彩强烈。

孟林花了十五分钟写完了,写完之后,他通读了一遍,点了点头。

真不愧是他写的。

自恋完了,孟林把稿子丢在抽屉里。

这个方法是他从严副主任那里学来的,概括为三个字,叫“放一放”。

把稿子放一放是为了让自己脑子静一静。

他写完后,去看刘翠孟夏母女俩。

“还没弄完?”他站起来舒展了一下胳膊,问刘翠,“谁给你布置的任务,心里太没数了。”

刘翠停下翻字典的手,回答道:“是高婶,她忙着她闺女插队的事情,就把这活儿给我了。”

孟林一想:“高婶子的闺女?她可有仨闺女。”

说完之后,他又分析,肯定是老二——二闺女,因为只有不亲的才会被送去下乡。

现在可不是六十年代末了,大家都不积极往农村跑了,而是想法设法回城。

不过说起老二,他想到了自己也是“老二”,于是内心幽怨了一句,老二就是没人疼没人爱。

孟夏插嘴问:“妈,高婶什么时候让你交?”

刘翠笑了笑:“闺女,你可不能叫她高婶。”辈分不对。

孟夏眨了眨眼睛。

刘翠接着回答道:“大休后给她,不过我也没打算弄完。”而且理由十分充分。

孟夏立马明白了她妈的打算,这是让高婶子,呃,高奶奶以后不敢给她妈布置太多任务啊。

刘翠合上字典,让孟夏去睡觉。

孟夏嘟嘴:“明天不上学。”

孟林发挥父亲的职能:“闺女,不上学也得早睡,明天一早我们还得去百货大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