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继承人(1 / 2)

雍正现在自觉身体越来越不行了,那么,选择自己的继承人就要提上日程。

自己现有的两个长成的皇子都不错,要是几年前自己肯定毫不犹豫的选弘历,但是现在弘昼表现越来越好,后院孙子也多。

对外人来说什么弘昼母妃原本出身汉军旗,在雍正眼里都不是事儿,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自己的皇阿哥。

康熙爷的亲娘佟佳氏不也是汉军旗出身,后来康熙登基后抬旗,变成现在的满洲旗。

当雍正皇帝对自己的心腹,问道继承人的选择问题时其他人回答后,林如海没有因为自己是五皇子妃的嫡亲祖父,而选择明哲保身。

他从民贵君轻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合格的继承人,能在未来,继承您的遗志,对您推行的政策继承下来,推广下去。而不是让这些利民惠民政策,皇帝信儿心血,一招作废,化为乌有。大清国库里的存银,从康熙60年的700多万两,增加到现在的5000万两。不管是赈灾、兴修水利、建桥铺路,甚至是兴兵戈,都有足够的库银。也表明皇帝的政策是正确的!这都表明万岁爷推行政策的正确性!”

林如海最后的马屁,实在是挠到皇帝的痒处!

雍正帝夜深人静的时候,睡不着,会思考继承人的事。

手握血滴子,知道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不少。

自己的儿子呢?雍正帝突然对这个问题很好奇。

他知道弘历平时表现的很简朴节约,弘昼孝顺大气。共同点是都支持他们父皇的政策。

实际上呢?

隋炀帝未当皇帝前伪装的也很好!

孝顺、简朴、勤政,但一朝登基,呵呵!

自己不是贬义隋炀帝,他主持修建的大运河,确是千古功绩,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

但他好大喜功,兴师动众的满天下选宫妃也是不争的事实,雍正皇帝实在是不认同。

他不想自己辛苦开创的盛世,毁在好大喜功的后人手里!

于是,武功最好的血滴子被交代观察记录四、五两位皇子言行的差事。

刚开始,雍正皇帝翻看两个孩子的观察记录,没发现异常。

但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弘历屡次夸耀,说当年康熙帝是看重他这个皇孙才会让自己即位。

呵,雍正冷笑。

自己辛苦夺嫡几十年,只应生了你这个好儿子,皇位就凭空落下来了?

你怕不是想屁吃。

看来,自己这个四子,更想继承他皇祖父的遗志呢!

仁政吗?

父皇晚年,推行仁政的后果是什么?

国库空虚,财政赤字,吏政败坏,卖官鬻爵,不整治,准备被改朝换代吗?

自己可是知道,自己是皇子是,被称为冷面王爷,铁面无情,被很多大臣诟病。

雍正相信,父皇就是看到自己是个干实事的人这一点,才在众多兄弟中,把皇位传给自己!

自己辛苦多年,好不容易填满了国库,足以应对各种灾害,可不是为了后世不屑子孙推仁政、下江南、建行宫别院的!

还有自己的八弟,人人追捧的“八贤王”胤禩,什么都学父皇,父皇执政讲究“仁”,他比父皇更“仁”。

最后呢?

还不是父皇明察秋毫,让自己继承皇位了!

虽然自己承认弘历在政治上挺有头脑的,但弘昼也只是稍差一点罢了。

雍正帝心中的天平,已经开始向五子弘昼倾斜。

不过,说道看皇孙,这也给自己提了个醒。

既然皇子能力不相伯仲,那就看皇孙。

皇孙优秀,大清就能保证三代昌盛。

雍正想了想弘昼后院那一串聪明伶俐的皇孙,据太医来回报他福晋肚子里的还是双胞胎。

再想想弘历的后院,雍正摇摇头。

弘历后院怀孕的倒是不少,可惜都没生下来,现在就一嫡一庶两个皇子,嫡子也还聪慧,就是身体单薄了些。

那就更倾向于五子了。

第二天,就把一个两位皇子相争的差事,交给了弘昼。

回去后,林老爷自得的给言娘讲述自己的给皇帝的建议,

言娘给林老爷竖大拇指:不愧是你,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自己在后世看了那么多清穿小说,可是知道弘历登基后,确实是推翻了他爹的政策,向他爷爷看齐,推行仁政。

在他当政期间,拿着他爹给了屯的满满的国库下江南,修行宫。

而且吏□□败,卖官鬻爵成风,大清由盛转衰!

后世有一种说法,“屁股决定脑袋”,文明一点儿是“位置决定想法”。

一个人处于什么位置,往往决定他思考的角度和范围。

林如海虽然没听说过这么直白的说法,但《鬼谷子》有云“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那么如果想皇帝听自己的建议,有什么比皇帝是听得进劝的自己孙女婿、甚至是自己重外孙更好的呢?

一个从小耳濡目染的孙女婿,能成为皇帝的孙女婿,想来柄全国之力,能轻而易举的开疆拓土吧。

林家已经是当今唯二成年儿子之一的岳父家,已经牵涉到夺嫡中去。

成,则宏图大展。

败,大不了就远走南洋!

这一次弘昼在亲信的辅佐下,很好的完成了差事。

之后,更多的差事交给他,他在逐渐进步,雍正帝对他越来越倚重。

能在朝中混的如鱼得水的大臣们,都是明眼人,很容易从皇帝的倾向中觉察出皇帝的属意。

于是更多的人倾向五皇子,拥护支持他。

雍正13年,8月23日,雍正病逝于圆明园。

临终前传位给五皇子弘昼。

弘昼登基后,亲娘为皇太后,老爹的其他妃子们都官升一级。祖父的妃子同此例。

立福晋为皇后,嫡长子为太子。

翌年,改年号乾武。

林佳家一下门庭若市。

不过林家低调惯了,林家世仆也是有见识的,上有主子叮嘱,很是有风范。

乾武皇帝,文治武功,把清朝推向盛世。

雍正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给儿子留下来满满的国库!

钱是英雄胆儿,手里有钱心中不慌!

对一个国家也是相同的!

乾武帝继续推行先皇的政策,政权平安过度。

至于弘历,先帝临终前,安排自己的四儿子给自己皇陵守墓三年。

三年,足够弘昼掌控朝堂。

这是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慈爱之心。

守孝的三年,虽然有小波折,最终都想好的方向发展。

新任皇后惠南,还想再要个小公主。

大公主完全是个假小子,不能满足惠南香软小公主的梦想。

弘昼无情的打破了她的幻想:“别做梦了。咱们能有这个闺女已经是老天保佑了。虽然闺女···”弘昼想起那么皮的闺女都有些牙疼,“但她就是有点儿调皮,那也是闺女啊。”

只是“有点儿调皮”?

没想到你这个亲爹有些眼瞎。

惠南不想理睁眼说瞎话的弘昼。

从母后那儿知道,你小时候就很调皮,这是女儿肖父!别想推脱责任!

惠南眼里明明白白的就是这个意思。

“想想你两个姑姑,还有你的叔叔们,一水儿的儿子。朕已经认命了,这几个皮小子足够了。”弘昼表示自己看不懂媳妇儿的意思,坚强的接着说道。

弘昼直接让周大夫配药,熬好后,一饮而尽。太医们不敢给皇帝陪绝育药最后找的是周大夫。

弘昼可是知道自己岳祖父、岳父他们觉得孩子够多了后,都是吃的他配的药。

当有人给独得皇帝盛宠的皇后娘娘敬献“□□”时,立马引起惠南的重视,她还记得小时候祖母的教育,这是想谋害本宫?

立马吩咐人彻查。

弘昼很快知道,直接动用皇家暗卫。

最后虚惊一场,发现此人确是想送礼巴结皇后而已。

不过,惠南记得祖母讲得历史,直接用上了当年祖母用过的手段,让死囚服食“□□”,然后全国巡游展览,引起官僚阶层和老百姓重视。

她现在身居高位,在其位,谋其政。

大清是自己男人的大清,未来是自己儿子的大清。

现在大清周围强敌环伺,西洋人虎视眈眈。

一旦他们用□□引诱大清百姓吸食,国民体质堪忧,哪还拿得起武器战斗?

而且,□□有毒瘾,就像黄赌毒,一旦粘上,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容易引起社会动荡。

自己身为一国之母,有义务维护它的长治久安,社会稳定。

乾武4年,夏。

言娘对刚走近房间的林老爷开玩笑道:“今天丫鬟来报,咱家花园荷塘里,发现了一支并蒂莲。我刚才去看了一下,是真的耶!你说,咱家这是不是要有喜事儿了?你这一路上回来,有听到喜鹊冲你喳喳叫吗?”

林老爷含笑回道:“确是有喜事儿!”

“真的啊?什么喜事儿?”

竟然有意外惊喜,言娘好奇的问道。

林老爷含笑不语,先挥挥手,让丫鬟们下去。

等丫鬟们鱼贯而出。

林老爷一边伸手从袖带里掏出信件递给言娘,一边轻声说道,“咱们的阿松要回来了!”

“真的?”言娘不敢置信,声音都变了。

但不耽误她以她这个年纪少见的敏捷,从榻上跳下来。

“慢点儿,老婆子,你还以为你是美少女呢!”林老爷胆战心惊的要去扶言娘。

言娘敷衍的点点头,抢过书信看起来。

“这是真的?”言娘读完信,直愣愣的看向林如海。

多少次午夜梦回,思念远在他乡的二儿子,现在终于要回来了,让言娘有一种如在梦中的不真实感。

林老爷坚定的点点头,要不信件收回去,烧掉。

儿子就要回来了,谁还在意那几张信纸,言娘不像以前那样依依不舍,而是轻易的松开了手指。

在房间里转了几圈,对林老爷说道:“快,快唤丫鬟们进来,我要给吩咐他们给儿子收拾房间。算了,我亲自去盯着他们收拾!”

“言娘,不要着急,阿松要等收到我的回信才出发。再说,你不是让丫鬟们隔一段时间就收拾一下吗?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林如海双手扶着言娘的双肩,安抚她道。

言娘意识到自己太激动了,阿松现在还是失踪状态呢。

于是言娘一边顺着林老爷的力道,回道榻前坐下。

一边安慰自己:我不急,我不急。已经二十多年了,不差这几天,我等的起!

然后喝了一口茶杯里的凉茶定定神。

开始找茬儿。

“对了,你刚才叫我什么?‘老婆子?’吃力熊心豹子胆了,敢这样称呼老娘?”

言娘把自己的激动发泄的到老头子身上,双手抚着林老爷的脸颊,劈头盖脸的亲上去。

林老爷一大把年纪了,要不是担心让下人们看笑话,都要抱头鼠窜出门了。

等阿松收到雍正皇帝驾崩了,五阿哥登基的消息,哦,大哥家小惠南是皇后了。

阿松觉得是时候回家探望父母了,几十年没见过父母了。

虽然能时不时的通过暗卫收到家里的信件,但还是想亲眼见到父母。

再不回去,怕没机会了,老爹已经八十余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多岁已经是难得一见的长寿之人了。

回去后也不怕人询问,理由都是现成的:自己受伤失忆,被过路商船救起,人家看自己穿着,以为有利可图,最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到南洋把自己赶下船。

自己虽然失忆,但学到的知识好记得,于是赤手空拳打拼出一份家业。

后来突然想起来了,自己就回来看望父母。

不过遗憾的是,自己奋斗小半辈子的事业都在南洋,可能还得回去。

不过,这都需要皇帝允许。

说着,阿松都有些脸红。幸好自己留着络腮胡子,大家看不到。

阿松这一次回来,乘坐的是西洋人制作的超百吨的海船,说是要献给皇帝。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年阿松在南洋站住脚后,出巨资从西洋商人手里购买了一搜西洋船只,然后自己招募工人,仿造大海船。

这才有了后来横行海上的李氏霸主。

最重要的是,阿松献上了详细的世界地图,尤其是关于南洋、满刺加、澳洲等离大清大陆较近的地区。

这地图很具有军事价值。

乾武5年春,阿松带着他的西洋媳妇儿回来了。

进献给皇帝西洋出产的超百吨的巨大海船,完善的世界地图,尤其是大清南边,南洋一带尤其的清晰。

不仅如此,还有世界各国势力分布图。

用于行军打仗也不逊色!

这更让皇帝君臣充分认识了西洋各国虽然国土面积小,但那束缚不了他们的浪子野心。

大清如果不调整既往闭关锁国的政策,会落后于时代。

西洋各国也不会放过大清这块肥肉!

阿松功劳可以比肩大明之郑和。不,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

加上这家伙根正苗红,皇后母家亲叔,内阁经过商议,皇帝下旨賜封博远侯!

成就了林佳一门双侯爵美誉。

匆匆二十余载,去时昂昂青年,回时已经满面沧桑,鬓发夹有银丝。

庆功后,终于能闲下来好好说话了。

近几年,从收到雍正帝身体不好的消息后,阿松就开始准备这让几个孩子慢慢接手自己的势力,留下足够的人手辅佐孩子,准备回国。

等收到乾武帝登基的消息后,打探到自家在新朝一切都好,就开始返程。

言娘只知道阿松有三个儿子,具体的情况还没来得及细说。

原来继承英国伯爵爵位的大儿子跟随母姓,姓氏里有“林”的音译。二子三子跟随父姓。

阿松显然继承了国人骨子里对土地的热爱,这些年,在欧洲各国的重要城市周边,购买了大量的土地。

言娘知道后,突然想起上世英国那个有名的公爵,家族祖传大量的土地,连英国女王的白金汉宫都是建在他的土地上,需要向他交租。

自己混血大孙子的后代,如果不出败家子,家产能传承到后世,那不就和那位公爵异曲同工之妙嘛。

言娘叮嘱阿松,给自己未谋面的大孙子写信时,记得提醒他土地只会升值,不要无辜收买,最好能传给后人!

言娘和林如海都知道,他们这辈子不大可能见到这个混血大孙子了。

他的母亲女扮男装继承的伯爵爵位,他又从她母亲那儿继承的爵位。

在这个时代,西洋君权还不是装饰品,如果消息泄露被揭穿,面临的可能是杀头的危险。

几年后,这位大孙子竟然改头换面,让阿松家的老二帮忙,以私人身份来了一趟大清,对言娘和垂垂老矣的林如海是意外的惊喜。

他的孝心,让言娘和林如海很是受用,临分别时,塞给他很多大清的珍贵特产。

这都是精品,在西洋的商铺里买不到的珍品。连大英王室都不一定有,足以当传家宝流传后世!

尤其是皇后听说自己这个堂弟,赐下好多皇家内庭珍品。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些年,言娘都在学英语。

有上世的底子,这辈子进度还不错。

连林老爷,闲暇时,也会跟着学。

盼望着什么时候,阿松给他们生的几个孙子回道大清,能顺利的跟他们交流。

实际上,这是言娘和林老爷夫妻二人,太是思念儿子,忘记了跟在他身边的众多暗卫。孙子肯定会被教导中文!

即使他俩不学英语,将来见面了也不会有语言隔阂的。

这一次只阿松夫妻俩回来,他们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知道前途未卜的前往大清祸福难料,儿子的顾忌也是情有可原。

现在真的回来后,知道一切情形比预计的还好,阿松已经给几个孙子写信报平安了。

并希望他们有时间能过来一趟,探望祖父母,以后不留遗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