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朝堂反应(1 / 2)

第二天大朝,康熙很高兴的抛出这一喜讯。

大家都被这一消息炸懵逼了。

简直是石破天惊。

要知道天花及其危险,无视你得高低贵贱,得了之后就是九死一生。

当初大清入关遇到天花流行,八旗人丁死亡率高的惊人。

即使后来有了人痘,接种后死亡率也不低。

大家先冷静了一会儿。

“轰”的一下,朝堂炸了。

一时间众臣不顾是朝堂之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一次是明折,途中经手的人虽然不多,但也有,于是消息就泄露出去了,消息灵通的王公贵族朝廷重臣都知道了。

但更多的是还不知道的大臣。

一时间对林如海羡慕嫉妒恨。

这牛痘如果是真的,公侯爵位板上钉钉的。

那林家只要安安分分,在整个大清朝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简直堪比铁帽子王爵那样安稳。

“如果验证成功,天花将再不是咱们大清帝国的敌人!林爱卿深得朕心,朕到时候会按功行赏!”康熙帝踌躇满志。

皇帝的话也证实了大家的猜测。

大家纷纷颂圣。

“天佑大清!”

“皇上圣寿在即,恭贺皇上得此良方。”

“皇帝是真龙天子,上天赐下防止天花的方法。”

下朝后,各路探子纷纷南下,探查林如海发现牛痘的前因后果。

贾琏毕竟在户部,虽然官职低,但人家现在有一品将军的爵位,所以当日大朝一结束,就有人向贾琏道贺。

然后,贾琏就知道这个消息了。

很是感叹:“林姑父果然才智过人,天花都能解决!”。

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回家后,给凤姐儿说了,提早准备一份贵重贺礼,但时候送去林府。

凤姐儿羡慕道:“说不定那时候都是林侯府、林国公府了!”这时候大部分人还不知道林如海用牛痘之法为姨娘请功。

转念一想:“林姑父还会续娶吗?”

想一想王家有什么相配的姑娘嘛。

“别想了。”贾琏一看她神色就知道她在想什么,打断她的白日做梦,“林姑父不会再重蹈贾家的覆辙的。”

现在想想林府门口的事儿,贾琏都脸红。

这得多傻逼,才会不吃一堑,长一智!

林姑父好不容易有了三个儿子,肯定不会让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因素出现在身边!

要知道,嫡母威压庶子手段多的是,玩儿似的。

再说,林姑父已经表明不会再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这对贾家也好,贾家会是林姑父唯一的岳家!

这么大的事儿,风儿也吹到贾老太太耳中。

除了惋惜不是贾家的功劳,也没办法。

在大家为了牛痘之事议论纷纷的时候,林老爷带着一家人出外春游踏青了。

时隔半年后,林老爷终于用上了言娘编好的络子,腰间挂上了那一块玉佩。言娘也带上了玉佩。一家人要整整齐齐的。

暮春季节,肇庆地处南方,气候温暖宜人。

林如海是在休沐的时候带着大家去庄子上。

林老爷带着言娘、黛玉、阿寿一家四口在前面的马车上,后面的马车载着三胞胎和他们奶娘。

三胞胎日渐壮实,林老爷已经给起名字了。

分别是阿松、阿泰、呦呦。

松柏长青,平安康泰,青鹿长寿,而呦呦鹿鸣。

再加上阿寿的名字,清一色祈求健康长寿的小名儿。

林老爷最衷心的心愿可见一斑。

登车后,阿寿就趴在窗户上好奇的往外看。

黛玉帮他捏这帘子,也好奇的往外看着。

黛玉归家后,在父亲膝下,孩童的童真逐渐显露。

活脱脱就是个稚气未脱的女童。

林老爷也随他们。

来到城外没多远,言娘看到热火朝天的砖窑。

“这儿的地还是林家的吗?”言娘知道砖窑归官府了,不清楚土地情况。

“不是了。官府用咱们现在去的庄子和沿海的土地,和我置换了几个城门外的地。”林老爷闲适的摇摇扇子。

“沿海的土地啊。那有机会带孩子们去海边挖贝壳。别跟着老爷在沿海呆了几年,以后回去了,人家一问孩子们见没见过大海,孩子们说没见过啊。那就闹笑话了。”

自从晒盐之法出来后,靠海的土地价格暴涨。看来林老爷在这次交易中没吃亏。

大清有漫长的海岸线,当地人晒盐自己吃、少量售卖官府也拦不住,民不举官不究。

反正大清地域辽阔,现在盐价下来了,跑太远販盐也不划算。大头还是在朝廷手里。

“下一次带你们去海边!”林老爷懒懒的扫了言娘一眼,许诺道。

“哦,太好了。谢谢爹。”两个孩子在旁边听过大人说话后,欢呼道。

言娘隐晦的翻了个白眼,老娘的功劳呢。

言娘趴到另一个车窗往外看,一个个大坑,坑里还有积水,坑边岸上种了树。

离得远,也看不清是什么树。

这应该是挖土烧砖后剩的坑。

言娘记得自己上世小时候,村子南边有一个砖窑,农闲的时候,不少村民都去那儿打工挣钱。

砖窑附近就有一个大坑。

那时候有挖土机,那个坑好大好深,似乎每年都听说有人在那儿游泳淹死了。

“老爷,这个坑要不要填了,太深会淹死人的。”林老爷没想到言娘会这样说。

就坐直身子也往外看了一下。

“这些坑都承包到村了。出海打鱼总有危险。村民们用来养鱼,逢年过节每户总能分到几条鱼。看到那岸上的树了没?”林老爷用扇子随意指了一下。

“嗯,那时什么树啊?”言娘好奇的问道。

“桑树。多亏了言娘的干果店,现在百姓也重视果树了。”林老爷赞许的看了一下言娘。

言娘微笑。老娘我棒棒哒。

“种桑树还能养蚕呢。这个主意是谁想到的?”言娘好奇道。

看到微笑不语的林老爷,“不会是老爷你吧?”

林老爷矜持的颔首。

“这不是那什么桑什么鱼······”言娘记不清了。

“桑基鱼塘。”黛玉下意识的答到。

等言娘看她的时候,红了脸。

“大姑娘博闻强记啊。”言娘羡慕。可惜这智商是天生的,羡慕不来。

“什么是桑基鱼塘?”这儿有个幼儿园没毕业的小文盲。

黛玉小老师又要开课啦。

“不过,这儿雨水多,还有可能有飓风,水漫出池塘,鱼都跑了怎么办?”言娘为老百姓忧心。

“坑坑有通路相连,还有排水渠。”林老爷淡定的说到。

“老爷真是个好官,考虑周详。”言娘感叹。

聪明人是不是做事儿都这样,走一步看三步。

真让普通人压力山大。

林老爷这一次带大家出来,一是让大家出来透透气。二就是心腹来报四轮马车好了,林老爷就带言娘来看看。

到了庄子后,把孩子们安置好。

言娘就心急的要去看大马车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