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六十年代逛淘宝> 52、第五十二章 喂养虫子的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2、第五十二章 喂养虫子的计划(1 / 2)

把二花的烤虫子吃完, 那堆篝火也燃烧差不多了。

大花用了一根粗树枝,把地面上的草木灰打散, 再将这块的土刨开。

明霞走过去,看她娴熟地操作。

埋进土里还是翠绿的叶子,已经被闷黄了, 把土灰抖落干净, 大花用了两根宽竹片将这团叶片铲起来,轻轻放在一块干净的石头上。

这种煮法的香味, 比烤虫子更浓烈。

虫子是单只烤熟,而一团叶子里包裹了至少有二三十只的胖灯虫。原本土壤盖着,还不明显,此时一被弄出来,顿时一股浓烈的香气, 霸道地冲进鼻腔里。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久没有吃肉的缘故, 她怎么觉得, 这胖灯虫的味道, 跟炖土鸡肉香味,有些接近。

小心掀开包裹的叶子,明霞定睛一看, 被焖熟透的胖灯虫已经看不出来一整条的模样,如果事先不告诉她, 光看外表,她可能会误认为叶子制作的容器里,盛放的是一份粗粗的白面条。

大花刚想给明霞夹一筷子, 明霞立刻阻止,说道:“等下等下,加点盐,我来。”

家里还有大花她们在山上摘来的野蒜和野葱,明霞将它们处理细碎,然后均匀地撒在食物上,在加上一小簇盐巴。

轻轻用竹筷子拌了拌,很快味道就发生了改变,闻着更馋了。

“如果有辣椒和酱就好了。下次弄点辣椒种子。”明霞咕哝道。

放在叶子里焖出来的胖灯虫,口感与火烤又不相同。虽然没有火焰燃烧过后的焦香,但渗透了叶子的清爽味道,以及让人胃口大开的葱蒜香,更有入口即化的口感。

品尝过许多地方特色菜肴的明霞,十分肯定,如果胖灯虫这种食材放在未来,绝对会被人吃到灭绝,哦,不对,吃到人工养殖。

呼噜一口地瓜糊糊,再夹一小口蒜香胖灯虫配饭,无论是明霞还是三个小丫头,都吃得心满意足。

最可爱的是三花,她年龄小,把握不住嘴馋,一口气把分配给她的胖灯虫全吃光了,最后只能委屈巴巴地盯着别人的,可怜兮兮喝着地瓜糊糊。

吃完了所有食物,一直觉得自己的烤虫子天下无敌的二花,最终还是松口承认用野蒜野葱拌过的虫子,比自己烤的好吃。

但她也没承认自己输了。

用她的话说:“这法子是娘想出来的,这次不作数,下次再比。”

吃饱饭,三人分工整理完碗筷灶台,坐在漫天星光下,明霞给三个小姑娘讲了一些夹带着小知识的童趣故事。

讲完故事,按照正常的生活程序,这个时候,她们就要回房间睡觉了。

不过,今天,明霞却和她们聊起了一个她从吃饭的时候,就开始考虑的话题。

“大花,二花,你们在捉胖灯虫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它们的卵呢?”明霞先给她们解释了什么是昆虫的卵之后,才把问题提出来。

“我知道,在叶子背面,二伯奶奶说,那是祸害,看到得踩掉。”大花认真的解释道。

对于传统靠农业种植为生的农民来说,以植物叶片为食物的虫子,确实是祸害。一到让它们发展壮大,波及粮食,那可就是闹灾了。

明霞也没有纠正大花的观点,她将话题转移到自己的方向来:“那你们明天上山的时候,如果有看到胖灯虫的虫卵,先别踩扁,带下来给我可以吗?”

“娘,你要那个玩意干什么?”二花奇怪地问道。

她说话的时候,嘴里还有一股浓浓的蒜头味。刚吃吃胖灯虫的时候,她爱上蒜头拌着焖胖灯虫的口味。

吃了两口,还嫌明霞加得不够,自己又弄了一大堆野蒜加进去,到最后野蒜看起来都比胖灯虫多。

“我想看看能不能养。”明霞也没瞒着她们,把自己的想法吐露出来。毕竟,自己的计划要实施,还需要自家闺女的配合帮助,“在野外抓的话,耗时间寻找挺麻烦的,如果可以饲养,就方便多了。”

“养?养虫子?”大花整个人都被她娘的奇怪想法惊呆了。

她只听说过村里的人养鸡养鸭养猪养牛,可没听说过养虫子。

她当然不知道,未来几十年后,养虫子真是一个挺发达的产业。

不说药用的蜈蚣地龙蝎子,或者说能摆在餐桌上的可食用昆虫,就是养蚊子养蟑螂的地方,也不少。

明霞养虫子的念头,是在尝到胖灯虫的一瞬间,就开始出现。

她来到这里生活的这段时间,除了基础的劳动,一直在考虑各个方面的发展。

从衣食住行,到教育事业养老,都需要细细斟酌。

在她的年代里,未来十多年的道路非常艰难,这个世界的动植物风貌虽然与自己当初的世界有很大不同,但很多历史性的东西却很多近似之处。

她并不能给自己保证,那些糟透了的事情不会发生。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她自己原本的职业方向,在未来二十年内,想要做到上辈子的成绩,是几乎不可能。

而其他领域,在明霞没有确定无危险的情况下,准确的说是政策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她都绝不愿轻易涉入。

无论是上辈子可以发家致富的商贸领域,还是安稳妥当的科研部门,又或者金饭碗公务员教师岗位,如果按照明霞那个世界那样发展,都有很多一言难尽的地方。

当然,这些都是很远的事情。

明霞目前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她们一家人的生活。

这在这个时代,真不容易。

在未来,女性地位逐渐提高的根本原因,不是政策帮扶,不是同情和怜悯,不是声嘶力竭的呼吁,而是同工同酬,以及大量女性与男性一样能胜任的工作。拥有了经济实力,才有女性的社会地位,才有女性的话语权。

重男轻女十分严重的地区,归根到底的原因,还是传统农耕状态的生产劳作,绝大多数男女有明显差距。

一个家庭,多一位壮年男丁,都会多出一大截的优势。

像明小丫这样羸弱的女性,是无法承担主要农业生产劳作。

她在生产队的劳动,所赚取的工分,勉勉强强能供应她们四个人吃地瓜米活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