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六十年代逛淘宝> 34、第三十四章 三个丫头的性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4、第三十四章 三个丫头的性格(2 / 2)

“蓝蓝的空空。”

二花是一个脑子很机灵的孩子,虽然以前在喜欢在游家人面前装得呆呆傻傻,但一眼看到自家小妹真是一脸冒傻气,跟着她们的娘,连读了好几次都没有读对,忍不住叹了口气,故作老成的摇头。

明霞看到二花回来,捧着一团不断扭曲挣扎的蚯蚓,扫眼估算,约莫有二三十只。

这些蚯蚓有大有小,最小也有筷子尖粗细,而最粗的一只,居然比明霞的食指还粗,就像一条丑丑的小蛇,冷不丁看到,还

挺吓人的。

刚捉回来的蚯蚓很有活力,不过要等第二天派上用场,所以明霞教二花把这些蚯蚓养起来。

老猎户的破屋里,留着一些派不上用场的物件,二花翻腾了半天,找到一个破瓦盆,用来养蚯蚓。

洒水,倒土,放蚯蚓,再抖一些枯黄的,半腐败的野菜叶子。

这个一见面就从地上抢掉落地瓜干吃的小姑娘,性子里透着一股机灵劲头,明霞三两句的功夫,她已经完全消化了养蚯蚓的方法,有条有理地收拾起来。

最后,还怕蚯蚓跑了,找明霞借了一个竹编斗笠,盖在瓦罐上面,用石头压好。

大花跟在二花之后回来,脚步比妹妹慢了许多。她这次出去,又带回来一堆的大章草叶子,性格最为沉稳的大花,将大章草叶子放在明霞身边,就主动走到压着暗暗火星的土灶旁边,小心放入干燥的松针,把火引起来。

第二趟出去回来,也就到了平常做晚饭的时间。

明霞手里的大章草蓑衣,比较复杂的领口和肩部,已经基本完成,明霞不断将一根一根深绿色的新鲜叶条编织进去。

这件蓑衣在刚刚编织成型的时候,颜色是最漂亮的,新鲜的草叶绿,还有天然的草叶芬芳,仿佛这件斗篷形状的遮雨衣,是刚从树上带着露珠被采摘下来。

大花一边生火,一边还扭头看明霞的动作。

明霞教二花如何养蚯蚓之后,就注意到大花的眼神,她朝着大花招了招手,说道:“大花,要不要试试?”

最难的部分明霞已经完成,除了最后收尾一部分,剩余的编织方式并不算难,明霞知道大花今天看了许久,注意力都在这个上面,便打算让她亲手试一试。

用她拜师学艺师傅的一句话说,就是手艺人的功夫,就要用手记住,不动手哪怕是看多久,都出不了师。

大花听到她娘的话,手里想放到土灶里的一把干枯树枝一晃神掉到地上,她盯着明霞手里纹路整齐细密的草叶斗篷半成品,然后摇了摇头,说道:“娘,我都没做过呢,让我动手,废了可惜,我以后自己拿其他叶子练呗。”

明霞将先前过了油的陶土盆子端出来,架在火灶上,轻松笑道:“不要在意,就算练手,用不合适的材料,编出来的东西不能用,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听我的,直接上手。”

明霞说完这句话,留下大花自己坐在灶火旁边,皱着眉头思考,自己则起来去拿中午剩下的鱼肉。

鲜鱼不耐放,这不过数小时的功夫,肉质已经不如上一顿新鲜,今晚无论大鱼小鱼,都要解决掉了。

等明霞带着鱼肉回来的时候,看到大花已经坐在她之前编织手工的石墩子上,垂着头,有板有眼地将一根一根的大章草叶片,互相纵横交错。

明霞微微一笑,也不多言,直接取了大鱼鱼肉,在油温上升的黑陶土盆子里过了一遍。盆子里的油量不多,也只刚够鱼块沾上一点薄薄的油光,洗净的野蒜也扔进陶土盆子里,明霞用一块竹板快速将蒜香味炒出来后,就速度倒入一竹筒的清水。

黑陶土盆子的质地不知如何,明霞可不敢干烧太久,将家里唯一一个煮饭的器皿给炸了。

锅底的油花漂浮在清水表面,让这锅鱼肉,看起来比中午的清水煮鱼多了些许份量。

处理完大鱼的鱼肉,明霞看到二花刚弄完蚯蚓脏兮兮的销售,立刻说道:“二花,去院子外面的红土坑里,弄两把湿泥土过来。”

“知道啦!”二花脏手也不洗,直接往外跑去。

这座山头土质成分复杂,表层是棕黑的腐殖质,而更深层的土壤,则是粘稠度很高的黄泥,除此之外,明霞还看到山脚有几片较为贫瘠的沙砾土地。

明霞让二花去取得黄泥,就是山体表面肥沃腐殖质被挖走之后,露出来的黄泥坑。

黄泥很手,比沙砾土地更难种植作物。

不过,这种泥土也有它的用处。

黄泥土坑距离她们借住的小院子很近,二花来回跑了几趟,就挖回来好几团的黄泥土。

明霞找到几棵野芋头,将它们的大叶子摘了三片。

将七尾小白条分成三分,抹了盐,撒了野葱和野蒜碎末,用野芋头的叶子紧紧包裹起来,再在叶子表面,抹上又黏又湿的黄泥土。

弄成三个黄色的泥团之后,明霞再将它们小心放入灶火火堆中。

这就是野外缺少炊具时候,最简单容易的烹饪方法了。

叫花鸡之所以名叫叫花鸡,正是因为制作它的方法,连叫花子都凑得齐材料。

明霞以往在野外野炊的时候,用这个方法烤过地瓜土豆,烤过鸡蛋,烤过鱼虾。

食物的味道,通常与中间那层叶子息息相关,荷叶清香,柚子叶沁香,芋头叶地瓜叶皆可使用,各有风味。

但无论如何,被新鲜叶子和湿润黄泥土包裹住的食物,只要食材新鲜,没用什么气味古怪的叶子,敲开被烧干的坚硬土壳子后,味道都不差。

小白条鱼刺多肉瘦,不能像大鲫鱼那样水煮熬汤,也没有条件干煎油炸,明霞就想到这种做法,好歹能保证整条鱼的完整性。

上一顿吃了鱼,没加主食,明霞今晚煮食的过程中,询问了三个孩子的意见,并没有在鱼汤里加入番薯干。

这点鱼肉的分量,在食物供给富裕的社会,实在撑不起四个人的一顿饭。

但是放到她们身上,常年饱受饥饿的肠胃,接受这点食物,也是恰到好处了。

等待食物熟透的这点时间,三位小姑娘自觉得去洗手,清洗自己的竹筒餐具。

有一句话说,是二十一天养成一个习惯。

这三个孩子显然形成习惯的速度更快,现在不用明霞的提醒,吃饭前,上完厕所之后,清洁双手这件事情,已经不会忘记了。

等忙完饭前准备,陶土盆子里的鲫鱼鱼块也完全成熟了。

因为有了油的加入,煮鱼的汤水不像上一顿那么清澈透明,有着淡淡的奶白色。鱼肉的新鲜度与上一顿相比稍微逊色,但油和蛋白质混合在一起产生的香气,弥补了鲜味不足的缺点,让今晚的鱼肉汤香气更为浓郁。

孩子们显然喜欢极了这盆鲫鱼汤。

经过上一顿的练习,这次她们吃鱼熟练多了,只不过因为天色昏暗,照明的火焰跳跃,鱼肉鱼刺不好找,所以吃鱼的速度并不快。

明霞有意将更容易挑刺的大鲫鱼鱼肉让给三位小孩,自己等着吃火堆泥土里烤着的小白条,所以给三花挑鱼刺的时候,还有闲心观察她们吃鱼的模样。

都是黑黑瘦瘦的小丫头,一眼望去,除了身高,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但与她们相处一阵子,仅仅从简单的生活细节中,明霞逐渐就摸清了她们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格。

同样是吃多刺的鱼肉,大花专心致志,抿着嘴瞪大眼,一心一意按照明霞上午的教导,把鱼肉上的每一根刺都拔出来。

而二花心思就活跃多了。她拔着拔着,很快就发现在夜晚如此吃鱼肉很麻烦,她开始尝试将一小块鱼肉直接放入口中,用唇舌牙齿,来分辨寻找鱼刺。

她很快发现这种方法比手动剔除鱼刺更快。于是,在小心尝试之后,二花放弃了手工剔除鱼肉的笨办法,吃鱼的速度提高了一大截。

二花吃鱼技巧无师自通,嘴里噗噗噗吐出小鱼刺,但大花坐在旁边,稳如磐石,半点也没被妹妹的技巧影响。

至于三花,自己还不会吃鱼,只能老实坐在旁边,默默等明霞投喂。

这小家伙是真老实,明霞都能听到她肚子响如滚雷,但也一点也没着急,送到嘴边的鱼肉,就乖巧张嘴,如果明霞剔刺的速度慢了,她也不催不闹,啃着手指头等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