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女主独美,逆袭人生[快穿]> 第36章 国球无双3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国球无双36(2 / 2)

长颈鹿,粉丝,人气?

什么东西?

很少看国外报道和杂志的——朴素而老实的骆景和常晴同学,露出了同款疑惑的表情,且同时侧头看了过来。

在国内,报纸不会写他们是“长颈鹿giraffe”,他们和其他队员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我国的运动健儿们。

而这个动作和可爱的表情,被这位激动的记者咔嚓一下拍了下来。

救命!我拍到真的了!

——她激动的手都在发抖!

“能不能说一两件训练中体现对方性格的小事呢?”这位记者十分积极,继续追问。

骆景绞尽脑汁也说不出话,他想起常晴好多事,但是要一时选一个体现性格的事,还真难选。

少年只能悄悄用手肘戳一戳常晴,求解围。

常晴的脑子转的就快多了:“骆景吗?他以前个子没现在这么高,想学别人扣杀,但是力度和高度都不够,所以每次扣杀的时候,整个人就会往蹦一下,先跳起来,然后再借着下落后的体重去压球。混双训练的时候,我一听见他在我后面蹦的一声响,那我基本就知道,这个球是爆发球了。”

“知道以后呢?我懂了,这是你们的连环打法的一环,那么,听到这个声音,接下来你会准备做什么呢?”是侧切,还是防守,或者准备二次进攻?

常晴思考了一下:“接下来我就会躲开,免得被他从身后击过来的球误伤。”

记者:“……”

没,没毛病?

戚无在旁边乐,“就这样,骆景还多了个外号,叫骆蹦蹦。”

骆景:“……”

他看向戚无,“体现性格的事情,我想起来一件了,在训练馆的时候,戚无每次打完一个自认为很漂亮的球之后,就会面朝全场,转一个身,右手握成拳头,朝着远处狠狠一扬。”

记者:“……这是在?”

骆景:“他说是在练习如何正确地面对赞美和掌……”

话还没说完,骆景的嘴巴已经被戚无捂住,少年脸上的笑已经快消失了,“采一下俞指和陈指他们吧,没有教练员的辛勤培养,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同是双打人,各自留点脸!!

赛后采访x

喜剧时间√

采访结束后,收获丰富的国乒队回到了国内,周日放了一天假,男女队一起出去庆祝了一天。

大家平日里,既是对手,更是朋友。

国内外媒体和报纸对常晴关注的热度也居高不下,毕竟她的年龄实在是太小了,在亚锦赛上的三连冠,最后赢下女单冠军的事迹,更是被多地报纸报道。

这下,不仅是区城,就连整个省队,都以常晴为榜样,在省城的乒乓球训练中心,还能看到“向常晴同学学习努力为国争光”的横幅!

作为年龄最小的洲际冠军,接下来她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也承担了更多的期许——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下半年她才满十六岁,这样年龄的参赛者,非常少见,即便是有,也是作为磨练和陪打,没有人会把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当做夺冠主力——在常晴出现之前,的确是这样,但在见证了一次次的奇迹之后,没有人能猜到她的上限到底在哪里。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乒乓球最高赛事,只有拿到这个项目的冠军,职业生涯才能圆满。

而众多项目当中,以单打冠军最为重要,也最能证明一个乒乓球运动员的成绩。

俞近识的退役之所以那么多人惋惜,那么多人痛骂,就是因为他没有机会参加过哪怕一次世乒赛,没有人怀疑过他的实力,只要他能够参加,世乒赛的冠军必然是他的!

这就是“最强直板”“乒乓天才”的实力。

很多时候,能在赛场上去拼搏,哪怕是扛着伤痛,哪怕是输了,哪怕打不过,也是无悔的。

最害怕的就是,连站在赛场上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这一次,无论是为了他,还是为了常晴自己,她都想要拿到世乒赛的冠军。

不仅仅是双打,更包括单打。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亚锦赛上常晴能够赢了宋芳瑜,有天时地利人和,有运气,更有她当时的一股气在。

如果再打一场,常晴依然会放开手去拼,去打,她也不怕拼,不怕冲,但但凡当时有一两个分的失误,最后的冠军就会换成宋芳瑜。

而在未来的世乒赛,她将面对的高山重重,阻碍无数,绝不是一句努力拼搏就能跨过的。

成功拿到世乒赛的门票,常晴已经比大多数人都幸运,尤其是她的年龄还这么小,原本在队里的计划当中,常晴至少还要打两三年的外赛,公开赛,才能进入世界前十,才能开始陆续参加更高等级的大赛,而不是以现在的年龄,就成为一队的主力!

常晴用实力,一遍遍刷新着别人对她的评估!

世乒赛将在明年的三月底,四月初举行,留给常晴的时间并不多。

在这段时间内,还有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比赛要参加。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一共有七个项目,”

这些都是在宿舍的时候,何虹和黎海燕帮她从各种报纸、杂志,还有老队员,教练员的口中问来的情报,她们两虽然没有机会参加,但一个个比常晴自己都还热心,“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

黎海燕推开何虹,“这些常晴都知道,说下一个。”

何虹点头,“对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就是团体赛!”

他们之前也打过团体赛,但——

“能在全世界面前,牵着自己队员的手,一同登上冠军的领奖台,再展开国旗!刷——”何虹手舞足蹈,“我在电视上看过,那可太帅了!啊啊啊啊晴儿妹,我做梦都想这么干,等我和海燕也能参加世乒赛了,咱们三个一起站上去!不过,现在我们全宿舍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

常晴哭笑不得,“这段录像,我也看过。”

在训练中心才有的条件——放一些国内外比赛的录像,还有他们自己队内重要比赛的录像回播,进行复盘,其中世锦赛和一些大赛出现的频率一向很高。

谁不想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地举起奖杯呢?

单打、双打、团体六项,在加一个混双!

团体赛无疑对选手的实力要求非常高,能够入选团体赛名额的队员,必须是既能双打,又能单打的实力派。

因为在团体赛当中,既有单打局,也有双打局。

世锦赛和普通比赛不一样,其他比赛,常晴还能兼顾多项,但如果到了世锦赛,她如果要上团体、混双和女双,单打方面就更吃亏了。

换句话来说,以她现在的水平——

这是俞近识的原话,“根本拿不到世锦赛的女单冠军。”

他会鼓励她,但不会盲目地吹赞她。

在她需要鼓励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场外,对她说,别怕,能赢。

但在她被胜利包围,被赞美捧上天的时候,他也会告诉她真实的情况——以现在的状态参加比赛,绝对拿不到女单冠军。

但这并不代表俞近识认为,她以后也拿不到。

距离世锦赛,还有好几个月。

一个月的时间,一个人的实力就能发生蜕变,更何况现在。

但实力的蜕变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

常晴的左手能从零到现在,全靠那几个月拼了命的冲单打。

她能拿到亚锦赛的女单冠军,除了刻苦的训练,还有比赛时最后的一口气,以及巅峰的状态。

而世锦赛,则完全不同。

俞近识不会把所有的希望放在运气和状态上,所以接下来训练的重点到底是什么,便显得至关重要。

今天,俞近识让她回来想的就是这件事。

双打和单打,该怎么抉择!

双打并不意味着女双一个项目,对于常晴来说,还有混双项目,以及团体赛当中的双打局!

但是,世乒赛的单打冠军却是所有运动员,包括俞近识在内——最想捧回的一座奖杯!

只有拿到单打奖牌,才能被真正的认可乒乓球顶峰的实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