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女主独美,逆袭人生[快穿]> 第18章 国球无双1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国球无双18(1 / 2)

“这是你上次去医院检查的最终结果,这份报告,先由总负责人看过,经过他们讨论之后,才给了我。”俞近识等这份报告,等了很久。

拿到报告的时候,循环赛已经打了一半。

常晴最后一场,因为黎海燕的放手一搏,两人打的比男队还激烈,搏杀密度很大,俞近识让她减少搏杀和暴冲的使用,尽量以技巧球得分,不是不清楚轻重缓急,要在最关键的球赛上锻炼她的技术和心态。

而是因为他知道,无论循环赛她最终成绩怎么样,胜率是不是百分百,有没有输给黎海燕,都不重要。

——只要有这份体检报告在。

常晴接过报告单,一项项检查结果慢慢看下来,办公室里很安静。

俞近识问,“你的右手,是不是有旧伤。”

常晴赢了一声,“嗯。”

这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看来那场梦,不一定就真的是梦,如果再被刘耀欺负几天,她的右手真就废了。

冻伤、扭伤,再加上集训过程中发生的二次伤害,让常晴右手的问题提前浮出水面。

换做任何一个人,或许都不会在意上次她手腕受伤的事情,每天受伤的人太多了,每个选手在职业生涯中,也有无数次伤病,上点药,多用护腕,最严重,也就是去几趟医院。

但俞近识不同,他观察力敏锐,对队员的身体状态更关注,当时原本不需要进行深入检查,是他坚持要做的。

他自己的手腕也受伤过很多次,但常晴的伤处有些细微不同,久病成医,俞近识自己拿不准,索性万城的医院设备也不错,便一起做了。

但这样一做,就做出了问题。

如果不做这次深入体检,就查不出问题,常晴可以直接进入国家队,然后打比赛,训练,冲金……但俞近识并不后悔,与其等两三年后,她的右手毁了,最好的青春也耽误了,人生没有别的选择和出路,还不如现在就让她做选择。

要下最后的结论并不轻松,常晴无疑是这次集训当中最好的一个苗子,国家队来的人一直对她很关注。

因此,上面也非常重视她的身体情况,请了医学专家来看常晴的检测结果。

在最终的结果单子出来之前,俞近识虽然不知道最后的结论,但他多少也能猜测得到。

所以,他才调整她的训练计划,才让她在循环赛的对打中,使用这样的战术。

世乒赛两年一届,是世界乒乓球界的巅峰赛事,没有之一。

那个年代,乒乓球没进奥运会,也没有世界杯,只有世乒赛。

第一次差点入选世乒赛名单,他却因为状态低迷被拿出了名单里,第二年,又因为身体原因,没有拿到名额。

哪怕是扛着病痛,打着麻醉上场,他也想拼一拼。

但是,如果连参赛名额都没有,想拿命拼也没机会。

常晴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她能打,能上场,甚至还能打好几年,但是,她没有名额。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俞近识坐了回去,“这不是你晚一年进国家队,晚一年上比赛的事儿,现在以你右手这个状态,集训结束后,的确,你可以继续打比赛,可以继续搏杀,或许你还可以打两三年职业,这两三年里,你可以参加很多比赛,如果实力到位,或许能拼杀进前三。两三年之后,正是你出头的日子,是你冲击各大赛冠军的时候。”

“也是你的手废的日子。”

高强度的训练、比赛、对打、拼搏,会提前结束她右手的正常使用寿命。

国家的资源有限,培养出一个人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资源,而培养到最后,这个人才还没到巅峰就废了,这并不是一项合理的选择。

每一年都有好苗子出现,有时候还不止一两个,就算不是天才,锻炼一段日子,说不定也能打出成绩。

乒乓球这项运动,对于华国来说,最不缺的就是天才。

俞近识曾经也是这样。

别说什么对抗病魔,在坚持一年,就能冲击到近在眼前的世界冠军,他也想,但他没有选择——当时的自己已经撑了够久了,再不治疗,命都保不住。

如果不是前几年国内引进了新的治疗技术,恐怕还要截肢。

俞近识说,“你很有天赋,也够努力。但是即便是你拼了这两三年,你也不可能拿到世界冠军,而废了右手的代价,会让你的基本生活都受到影响。”

“而且,我所说的两三年,是以你进入国家队为前提,并且时刻努力,进步的两三年,是大赛小赛都能冲出头的两三年,但凡有一步没有冲出去,你连往上走的机会都不会有。”

当初他冒着那么大的压力和质疑,不等体校的名额,直接将十二岁的常晴从落镇带到省队,就是因为俞近识知道——运动员青春的每一年,是黄金换不来的。

最后的名单下来,进队的名单没有常晴,上面的人已经帮她做了选择。

放弃。

名单下来,是她被放弃。

现在俞近识把体检单放在她面前,是让她放弃。

“你想好了么?”他问。

常晴看着检查单,看了很久,“想好了。”

她说,“我不会放弃乒乓球。”

“六年前出了一个俞近识,六年后,不能再出一个俞近识。”

“国家的资源有限,以前是没重视,现在既然查出来了,就不能不考虑。”

“这个伤可和一般的伤不一样,专家的意见嘛……如果是右手打职业比赛,她的右手寿命会比正常的运动员短非常多,甚至可能都等不到成年。”

“确实是很可惜,但是乒乓球最不缺的,就是天才,这一批集训还是有不少好苗子的,咱们要考虑大局。”

“现在做决定,总比将来遇到问题再发愁好,咱们也是为了孩子好。”

“而且,她的年龄也不符合条件,太小,破格录取也是需要去争取的,更何况如果是这个身体条件,我个人认为,争取的意义不大。”

“资料发给他们省队,让省队也考虑一下吧。”

俞近识拿到资料的时候,就知道对方让自己“多考虑一下”是什么意思。

常晴已经被放弃了,留在省队,最多也是这几年当一个陪练,今年选不进去国家队,明年也一样进不去,无论打得多好,打出多少成绩。

她上升的路,还没到巅峰就已经是绝路了——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要么留在省队做陪练,要么提前寻找别的出路,也就是——离开省队。

但常晴说,她绝不会放弃乒乓球。

俞近识问,“你想好了。”

坚持下去,她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常晴点头,“我想好了。”

她定定地说,“右手无论怎么打,都没办法绕开伤病的问题,既然他们认为我的问题在右手,那就不用右手。”

“但没有右手,我还有左手。”

只要能用左手证明自己的能力,上面就没有理由再关上她进去的大门。

“如果没办法走进国家队的大门,

那就打进去。”

“一年,”

俞近识说,“我最多保你一年的时间,如果你要用左手,一年之后必须出成绩。”

和骆景换握法不一样,换拍子,换握法,都是一个大坎。

换不同胶皮的拍子,是重新适应。

换直拍横拍的握法,是从头开始。

但换惯用手,是从零开始。

常晴不是左撇子,苦练右手已经有一年的时间,而现在要立刻改过去,光是适应拿拍子打球,就要花数倍的时间,更别说提升技术。

这个成绩,也不是说说而已,市赛就不提了,至少省赛要能拿到冠军,一年的时间从无到有,赶上右手的巅峰水平,也就是常晴年轻,否则就重新耽误的这一年,就够呛的。

常晴听到这儿,哪还能不明白,她问,“师父,你是不是早就帮我想好了练左手?”

俞近识抬头看她,“你要自己觉得练不下来,我也没兴趣催着你练。”

话是这么说,等她出去了,他坐在屋子里,还是嘴角抿着笑了笑。

如果她真放弃了,他会怎么办?

陈国鸣说的没错,常晴是他乒乓生命的延续,如果她真的放弃了,那么他的热爱也会被彻底掐灭。

俞近识不会去强求、更不会去催促着她、逼着她去练,把所有的压力放在她一个人的身上,而不管她的想法。

如果她真的放弃了,他还有那股气,在送走了骆景何虹之后,继续走乒乓这条路吗?

万幸的是,她选择了坚持。

而且,几乎是毫不犹豫的。

所以,俞近识也笑了,尽管他自己毫无察觉。

离开集训基地的车停在路边,本来就是不同省份的人,换做平时,可能一辈子都见不了面,全是因为这次集训,大家才有机会聚在一起,那么苦的训练的日子,没想到却过的极快。

一眨眼,就要分别。

戚无专门跑到女队这边,找常晴说,“明年,明年我在国家队等你!”

他还不知道常晴的事儿,毕竟体检结果事关隐私,俞近识把结果给压下来,也就只有教练们知道常晴没有入选的原因。

黎海燕那么要强,听到这话,也忍不住红了眼睛。

骆景过来,叫常晴上车,“走吧。”

戚无还想说什么,被骆景拦过去,小声说他,“没见你这么往别人伤口上撒盐的。”

戚无还不明白,“我这是激励她!”

来的时候多少人,回去也是这么多人,但大家都明白,队伍里有两个人,回去只是为了收拾行李,今后就进国家队了。

骆景十五岁,黎海燕十六岁,国家队的年龄越来越小,今后说不定还有更小的年龄,何虹还说,今年是常晴没进,否则,这个记录就要被刷新到十三岁了!

十三岁进国家队啊!这个年龄,想想就觉得可怕。

回到省队,黎海燕在寝室里收拾东西。

这个地方,她呆了一年多两年,认识了两个好室友,如今要走,去首都,还真舍不得。

何虹抱着她哭,“明年,等着明年有了新名额,我和晴儿妹一起努力,来首都找你!”

黎海燕打趣她,“我认识你这么多年,第一次见你有上进心!”

何虹回过神来,“对啊,我都糊涂了,我是要努力,但是晴儿妹进队,不是轻轻松松的?”

她回头去看常晴,小姑娘坐在床铺上,手里拿着一个木拍不知道看什么。

听到两人的人对话,常晴收起木拍,放回枕头旁,这才摇摇头,告诉她们,“我之后要练左手了。”

“左手?!”

“左手??”

全是疑惑的,是何虹问出来的,带点惊讶的,是黎海燕的声音。

何虹只知道,左手执拍的职业选手很少,光是在他们省队,全都是右手,就算是去了集训基地,九个省的苗子里,七十多人也不过就五六个左手拍。

她是不明白为什么常晴要放弃自己的优势右手,改练左手。

而黎海燕,比何虹了解的更多,也想的更多。

左手是少数,这也意味着,左手没有系统的训练课程,不像是右手拍,练了这么多年,从选手到教练,从地方到国家,打的人经验丰富,教的人也经验丰富。

常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要换左手,对于她来说,艰难的不止是职业生涯开始之前的这段路,更难的还在后面。

没有一个懂左手的人教她练她,就算她能进国家队,也不一定能出头。

但常晴只说,“你们不用担心我,练左手有我自己的原因,但我相信自己能做到。”

黎海燕看着她,最后只道,“好,明年我在首都等你!”

骆景和黎海燕走的时候,省队里别提多高兴了,敲锣打鼓,所有的队员都出来送他们,这还是省队第一次,一年出了两个国家队的苗子。

而且,他们两还那么年轻,尤其是骆景,之前在队里原本是成绩垫底,但一年过去,不仅成绩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更是入选了国家二队。

剩下的队员,都受到了鼓舞,立志要努力。

走的时候,常晴来送他们,黎海燕原本不放心常晴,但看她这几天的状态,和以前没区别,而且在寝室里,就算是休息时间,也在练习左手颠球,一点沮丧的表现都没有,她也就放心了。

何虹虽然年龄比常晴大,但常晴心智早熟,受照顾的人反而成了何虹,黎海燕临走的时候和她交代,让她好好关心常晴。

骆景舍不得的,还有俞近识,到了国家队,他的主管教练就要换人。

没有俞近识,就没有现在的骆景。

分别的时候,骆景什么都没说,但出来的时候眼睛是红的,似乎是早就哭过了,俞近识让他好好打比赛,“别再换握法了。”

骆景低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就是想换也不敢换了,进了国家队,就只有拼命往前冲的份,绝不会有时间留给他去适应新打法!

集训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四月底了,天气暖和起来,回到省队,过了劳动节,全队又进入了紧张的训练日程当中。

虽然在省队的训练,没有集训那么强,但那只是其他教练手底下的训练强度,对于俞近识来说,集训和省训,没什么差别。

大概是因为黎海燕和常晴的事情改变了何虹,她现在训练少了很多抱怨,虽然每天依然觉得很累,但却累的高兴,上次集训,她离甲组只有一步之遥,再努把力,说不定真能去首都!

那可是首都,是她原本一辈子都不敢想的地方!

俞近识布置下来的训练任务强度只增不减,何虹都咬牙练了下来,好在她的乐观心态没变,“这么练下去,就算我明年落选了,也不后悔!就算是在省队,我也不怕谁了呀!”

一直到七月,三个月的时间,何虹都在努力地训练,以前她还会因为自己扛下了训练强度而骄傲,但见到常晴的状态,她自己说不出口了!

从头开始训练基本功,对于别人来说,或许会被其他异样的眼光影响,但常晴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眼光,如今无非是再来一遍。

她更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用左手拿起拍子,拿好拍子。

黎海燕搬走之后,省队又招了一次人,寝室来了两个新女生,都是省城出身,是新教练程路招进来的。

一个叫程思思,是程路的外甥女,一个叫刘敏,程思思的同学。两人从搬进来的时候开始,就没怎么和常晴何虹说过话,她们是省城出身,无论是聊天话题,还是别的什么,都合不到一块。

她们两都才十五岁,对比十六岁的何虹来说,更有年轻的优势,而常晴对他们来说,是更年轻,但是也更——奇怪。

常晴不参加对打训练,每天练习的都是基本功,颠球,对打,偶尔有一两次他们见到常晴训练,左手执拍,失误球不计其数,和自动发球机对打,接球率也非常低。

这三个月的时间,别说队内比赛,就说是市赛,省赛,大大小小的地方赛,常晴一项都没参加。

这样的水平,是怎么进到省队里来的?

“程路还跑来问我,这样的队员怎么会进入省队。”

张力找到俞近识的办公室,自来熟地泡了杯茶,坐着和他说,“如果不是因为你今年集训的时候,把骆景送进了国家队,集训结束后的这三个月,你手底下的何虹,大大小小的比赛揽下单打冠军,领导恐怕早就找你谈话了!”

在省队生活,吃的是国家饭,拿的是国家的补贴,如果不参赛,不拿成绩,不参与队内比赛,成绩就一直是垫底。

常晴现在在省队的成绩,就是垫底。

“她刚进队的时候,你保了她三个月,三个月后,她拿下省赛的单打冠军,堵上了悠悠众口,所以,尽管你现在这么做,上面也能再给你三个月!”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三个月过了,常晴只是刚完成基本功的训练,你不让她参加比赛和对打,自动认下队内成绩倒数第一,就是因为你知道,她现在这个水平,就算是参加了,也是倒数第一,倒不如安心训练。”

张力一口气说了不少,“我理解你的安排,但是别人不理解,你知道现在外面怎么传吗?”

俞近识倒不着急,“我虽然每天迟到晚退,周周请假,但我耳朵还没聋。”

张力好笑道,“我好心帮你,你怎么这个态度。”

“别人都说——常晴是你亲戚,你这是浪费国家资源!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她和何虹身上,又不出去找新苗子,上面已经很不满意了,不然,也不会调一个程路来队里!程路刚来,就收了四个人进省队,往日里谁能有这样的作风?”

“人家可放出话来了,今年的全国青少年锦标赛至少要拿到一个女单前八的名次,到了明年,至少送一个进国家队!省赛市赛都不在人家的考虑范围内了!”

俞近识说,“当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省赛市赛的女单有何虹在,他如果真放出话来,到时候拿不到怎么办。”

张力想打压一下俞近识这嚣张发言,但随后一想……还真是。

程路之所以敢这么说,就是因为省赛市赛近在眼前,但是全国青少年锦标赛至少要在下半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拿冠军不敢说,进决赛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就这,多少人还不敢夸下海口去保证。

张力手底下也就一个黎海燕不错,其他的成绩都一般,有几个已经退回地方了,现在黎海燕走了,新的培养不起来,又来了一个程路,无论是总教练的位置,还是其他方面的评选,那都是有说法的。

他能来聊的,也就是一个“同病相怜”的俞近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