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节(1 / 1)

“你奉命追拿我,也是失手给我一剑,有什么好怪你的?”曲不询飞身翻坐在她身侧,漫不经心地抬手看着那对同心环,“符老不是那样的人。”敬贤堂的老修士对宗门的忠心只会更甚,比任何人都更能理解沈如晚的不得已。“说不定换作符老,也得对我大义灭亲。”他语气平淡,几分闲散笑意,藏着世事洞明的淡泊。沈如晚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慢慢抬起手,递到他面前,摊开掌心。“送你的。”她说。曲不询目光落在她掌心的青玉剑璏上,愕然。“怪了。”他没忍住,笑道,“你今天又是同心环,又是送我剑璏,到底是为什么?”“你不高兴?”沈如晚瞥他。曲不询轻轻一叹。“高兴,怎么不高兴?魂也飞了。”他悠悠地说,几分洒然不羁,“受宠若惊啊。”沈如晚偏开脸。“你不是说,十一月初九是曲不询的生辰吗?”她说,“我想给你庆生辰,不可以?”作者有话说:长了嘴的人就是不一样啊(指指点点)第106章 终日梦为鱼(七)曲不询忽而不说话了。他默不作声地坐在那里, 虚虚地捻着那块青玉剑璏,反复摩挲着表面上凸起的云纹,半晌才偏过头看她, 神色几分微妙, 语气倒也寻常, “我还没有剑鞘,你送我剑璏做什么?”剑璏是嵌在剑鞘上的, 而不循剑寻常化为匕首, 确实是没有剑鞘的。沈如晚哪想到那么多?她看见青玉剑璏,想起往事, 随手就送给他了。“有就不错了。”她顿了一下,黛眉微竖,“你还挑起来了?”曲不询闷声笑,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送我剑鞘?”沈如晚瞥他一眼, 他自己不会买?“看我明年心情。”她轻描淡写。曲不询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明年送剑鞘,后年送剑格, 第四年送剑首,第五年送剑珌。”他说, “五年的礼物都有了。”沈如晚似笑非笑, “想这么远呢?谁说我要和你待那么久了?指不定查完七夜白的事,你我就该分道扬镳了。”曲不询拈着青玉剑璏的手一顿。明知她又是故意刺他,可又不免较真。“那也没辙。”他若无其事地低头,摩挲起那块青玉剑璏来,语气闲散,仿佛漫不经心, “我是赖上你了, 大不了你去哪我都跟着。”沈如晚微微睁圆眼睛, 微妙地凝视着他。曲不询抬眸看她一眼。“我说真的。”他强调,“早和你说了,我想要的就绝不放手,今生你想摆脱我怕是难了。”他还以为会把她吓住,神色微沉地看着她。可没想到了沈如晚没忍住,唇角一翘,竟然笑了起来。“你还会说这种话。”她攀在他肩头笑得微颤,“知道你和从前不一样了,何必三番五次地说给我听?”她仰着头看他,目光幽婉,似笑非笑,“曲师兄,你怎么这么幼稚啊?”竟被她说幼稚……曲不询攥着她的腰肢,目光凝在她唇上,微暗。“我幼稚。”他嗓音低哑,“你教教我?”沈如晚描摹过他眉眼,倏忽向后一仰,越过屋脊,落在庭院里,仰着头看他,语气不轻不重,眼里一点笑意,浅浅的,“你还是自己悟吧。”曲不询手还凝在半空。他幽黑眼瞳一瞬不瞬地盯着沈如晚看了一会儿,慢慢把手收了回来,仰首一叹,无言。沈如晚唇角微翘。她微微扬着头,专注地望着他,看月光皎洁,映在他身上,又映照她,“虽然和我以前想的不太一样——”“祝君长似,十分今夜明月。”她轻声说。*每座天下名城都有些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好地方,在外名声不响,但自有宾客盈门。“真没想到这家店生意这么兴隆。”陈献站在书剑斋门口惊叹,“之前从来没听说过它,书剑斋,这个名字真是古怪,我从没听说哪家食肆叫这种名字的。”书剑斋,既没有书,也没有剑,是一家专做拨霞供的食肆,杭意秋约沈如晚在这里见面,曲不询三人却跟着一起来了。“沈前辈,你放心吧,我们肯定不会过去打扰你们的。”陈献拍胸脯保证。沈如晚不置可否。她目光扫过刻有书剑斋三个字的匾牌,也不知那门匾是谁写的,笔力遒劲,银钩铁画,竟隐有剑意峥嵘,倘若书写匾牌的修士对剑道不曾深研是写不出这样的字的。沈如晚微诧,去找落款:孟南柯。在尧皇城,“南柯”这个名字自然是有特别意义的,尧皇城的缔造者、如今的尧皇城城主南柯媪就叫这个名字。可似乎也没人提起过,南柯媪姓什么?“孟南柯,孟华胥……”她喃喃地说着,不知怎么的竟忽而生出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荒诞联想来——南柯,华胥,都是梦。又都姓孟,这未免也太巧了些。“这个人和老头的名字好像啊?”陈献已是好奇地说了出来,哈哈笑着,“不会是老头的什么亲戚吧?”沈如晚却笑不出来。她默然地偏头,和曲不询对视了一眼,彼此心知对方的念头。倘若孟华胥和南柯媪当真有关系,那么邬梦笔久居尧皇城、与孟华胥私交甚密,便都有了解释,而七夜白的事似乎也就越发复杂了起来,还要再掺上一个尧皇城。“孟华胥从前没和你说起过他的亲朋好友吗?”沈如晚问陈献,“邬梦笔、孟南柯,都没提及吗?”陈献摇了摇头,“老头从来不提过去的。”沈如晚益发蹙眉,可也没再问下去,陈献对孟华胥感情很深,倘若问得多了,察觉到她的怀疑,说话就会有斟酌,不再有问必答了。她收回目光,走进书剑斋。十一月已是仲冬,尧皇城比别处更暖和些,却也寒风料峭,可走进书剑斋,一股热浪便扑面而来,伴着辛辣滋味,尽是人间烟火气。陈献一进门就打了个喷嚏,药王陈家口味一向清淡,这样才能更好地分辨药草,哪怕陈献离家出走了,终究还是故园的喉舌。倒是楚瑶光面色自若,蜀岭与尧皇城离得近,口味也相似,她进了书剑斋,反倒露出欣喜之色来,跃跃欲试,“总算能吃点有滋味的了。”陈献苦着脸,“啊?难道我们以前吃的都是白水白饭?”楚瑶光眉眼弯弯。“不辣的。”她很认真地说,“你一定会喜欢的,每个人都会喜欢的。”陈献半信半疑。沈如晚算了算时间,还没到和杭意秋约定的时候,目光在四下打量了一遍,书剑斋中竟是没有包间的,食客们皆坐在大堂里,面前燃着暖锅,三三两两地坐着,喧嚷热闹。倘若不愿被旁人听见交谈内容,也可以把座位边的禁制催发,于是如有雾气袅袅,声形都被遮掩起来了。不过大堂里的食客们仿佛都没这意愿,只有一两桌催发了禁制。天南地北各有风物人情,沈如晚也少见这样的风俗,不由多看了几眼,坐在空位上,回头一望,墙上还挂着许多类似书信、笔记般的纸张,早已泛黄,想来已是陈年旧物,里头居然还有小孩子的涂鸦,七零八乱地写着字。“保证书:长大后,给姐姐也有大房子。”这字迹凌乱,每个笔画都好似强行拼凑在一起的,一看便知是初学写字的小童之作,连语序也颠倒,叫人读不通顺。角落里有一行运笔如行云流水的字,力透纸背,与书剑斋的匾额题字应当出自同一人之手,只是稍稚嫩一些,尽是促狭,“春夜访金谷园,小梦许诺长大后也送我一座,趁机骗他写下保证书,等他长大后给他看。”沈如晚的目光不觉便凝在这张纸条上。“孟南柯”这个名字实在让人浮想联翩,忍不住心生猜测,连带着这张纸条也让她往孟华胥身上联想。邬梦笔在东仪岛留下的纸条上,称呼孟华胥为“梦弟”,当时她和曲不询都不解这称呼的由来,如今看见这字条,也许这是孟华胥的名字。只是,“小梦”这个名字,叫人怎么也没法和能培育出七夜白这样邪门又奇迹的花的华胥先生联系在一起,光是想想就觉得古怪极了。沈如晚神色有些难言。“怎么?”曲不询留意到她的神色,也顺着她的目光看了过去,微微挑眉,和她对视,又看了陈献一眼,没作声,转过身,朝身后空位边的墙面上看去,一样也挂着泛黄的旧纸张,同样也是稚拙字迹,配上整齐小字注解。只是后面那桌边的纸张上,还另外多了两行字,似乎是这对姐弟的熟人,也一同拿“小梦”的糗事玩笑,只从寥寥字迹里便能看出彼此的熟稔无拘。曲不询伸了手,轻轻将那张纸揭了下来,默不作声地递给沈如晚,眉头微蹙。沈如晚不解其意,垂眸看了一眼。多出来的那两行字迹中,第一行是邬梦笔的笔迹,与先前在东仪岛上找到的一模一样,而第二行……她眉头皱了起来,猛然抬起头,和曲不询对视,心中满是惊愕,“这是宁……”那名字就在唇边,她却骤然停住不说了。这是宁听澜的笔迹。她曾跟在宁听澜身边那么多年,对他的字迹十分熟悉,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多半是宁听澜年轻时的字迹。宁听澜曾经和邬梦笔、孟南柯,乃至于和孟华胥关系这么密切吗?书剑斋的伙计走过来,客客气气地请他们不要毁损店里的东西,曲不询顺势把纸条重新挂了回去,仿佛随口一问,“这笔记上的是什么人?”“客人不知道吗?”反倒是伙计惊讶起来,“我们书剑斋是城主的私产啊。”沈如晚和曲不询一起盯着他看,把伙计看得心里发虚,“……客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