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节(1 / 1)

沈如晚实在听不下去,一个敢说一个敢信。她偏过头来,微微蹙眉,“蓬山又不是邪修魔道,怎么会这样草菅人命?每当新弟子渡忘愁海的时候,宗门都会安排师兄师姐飞渡忘愁海,看顾师弟师妹,若真有人实在划不过去,自然会被救下来的。”陈献方才醒悟自己又被忽悠了,“师父,你又忽悠我?”曲不询轻笑。沈如晚翻了个白眼,只觉无语,想不通当初恍若谪仙的师兄,实际上怎么会是这么一副吊儿郎当的不羁脾气。渡船悠悠行至渡口,无数青山拥云静立。云山雾罩,飘渺出尘。他们这一路走来,见过太多修仙者的盛地,有碎琼里的星罗棋布、地势奇崛,有钟神山的巍峨凛然、接入云天,有尧皇城的繁华鼎盛、热闹非凡……可没有哪一处地方,能如蓬山一般,只为仙缘而生,也终将成为无数仙缘的起始和终焉。无数修仙者的仙途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走向辉煌。只要蓬山还存在一天,她就永远是这神州之上的唯一仙道圣地。沈如晚望着那座永远在记忆里清晰可辨的渡口,忽而开口,轻声说,“当初就是在这里,我第一次见你。”曲不询微怔,下意识问,“什么时候?”沈如晚回过头来看他,微微笑了,“我刚渡出忘愁海,驶入渡口的时候。”她曾说她是一见倾心。也就是说,从她拜入蓬山的那一天起,沈如晚就已暗暗恋慕他了。流年暗度,转眼匆匆。一晃,已是这么多年了。曲不询直直望着她,千言万语忽到喉头,可是句句都嫌不够,一句也说不出。沈如晚问他,“当时你为什么会去渡口?”曲不询沉默了片刻。他想起当年旧事,万般慨叹到心头,最终微微一笑。“因为那时新弟子摆渡忘愁海,我这个当师兄的自然要去护航。”他说着,啧了一声,一点喟叹,“可惜,当时却没见着你。”不然,又何须耽误这么多年?沈如晚不觉怔然。原来往事如书卷,因缘际会,一饮一琢莫非前定,没有一处闲笔,只是当时身在局中,谁也不知罢了。兜兜转转,终是与他有缘。第122章 山冷不生云(一)登上蓬莱渡口, 便算是正式入了蓬山的山门,从这座渡口往后的每一步都将是四季如春的天地。凡人将蓬山称为仙境,自有其因由, 蓬山是没有严寒酷暑的, 气候微有变化, 可终究是温和宜人的。可也就是在这样的人间仙境里,生出了许多能翻江倒海的人物。“想什么呢?”曲不询见她伫立在那里, 也和她一起遥遥地望着渡口的那道写有“青鸟渡”三字的牌坊。“我在想, 以孟华胥那样古怪的性子、出众的天资,能培育出七夜白那样的奇花, 可终归还是对蓬山心怀憧憬,愿意来这里见一见同道。”沈如晚微微出神,其实也说不清究竟是在感慨些什么, 轻轻叹了一声, “可惜。”蓬山是每个人心里的仙道圣地,可却并不能给每个对她心怀憧憬的人以回馈, 就连许许多多人的苦难,竟也源自这里。“我总觉得, 世事不该是这样。”她轻轻说。恶人应当有他的恶报, 好人就该如愿以偿,而他们这样平凡普通却又认真度过每一天的人,也应当配得上一个圆满的结局。可惜世事发展从不在乎什么应当。曲不询凝神望着她,笑了起来,“是,世事不该如此, 所以我们回来了。”倘若世上真有什么“报应”, 那就当他们的到来是宁听澜的报应好了, 不必皇天厚赐,他们亲手来取。陈献却忽而“诶诶”地凑了过来,方才这小子不知去了哪,回来时竟然摸出了一份最新的《归梦笔谈半月摘》,指着标题朝他们挤眉弄眼,一副相当兴奋、却又碍于身处蓬山而不好明说的表情,“师父,沈前辈,你们快看这个!”沈如晚伸手接过半月摘,在头版上看见了邬梦笔亲自撰写的檄文,把许多她见过或没见过的证据列在其中,半点也不委婉,直指宁听澜。从前她在钟神山见过一份半月摘,上面有邬梦笔奚落宁听澜的文章,那时便觉笔锋锐利、毫不留情,可见了这一份新的报纸,她才知道何为真正的“落笔无情、字字如刀”。邬梦笔是半点也不留余地地剑指宁听澜了。这都是先前在千灯节上就说好的事,邬梦笔付诸行动了,他们才好动手,算算时间,这份半月摘应当在几日前便已传遍神州了,只是他们在路上耽误了,到如今才见着这份报纸。沈如晚默不作声地从头往下看,邬梦笔落笔极有锋芒,这位行事低调的仙尊的笔下功夫比他的实力强横得多,将一段往事娓娓道来,读者难免感同身受、对罪魁祸首痛恨不已。邬梦笔说的内容她基本都知道,故而看得很快,可到了中段,却仍是一怔——曲不询和她凑在一起看那份半月摘,比她看得更快几分,此刻拈着纸张一角,沉吟不语。邬梦笔在这份文章里,竟隐晦地说出了曲不询的身份,引出“长孙寒”这个名字,提起十年前长孙寒忽而被蓬山缉杀的蹊跷。由于“曲不询”这个身份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所以在提及他的时候,邬梦笔是以“碎婴剑沈如晚的道侣”“在钟神山和沈如晚相拥的那个剑修”指代的,笔下春秋,写来竟有种“当初沈如晚便看出了缉杀令中的蹊跷、明面上追杀实则暗暗相助长孙寒”的意味。只看这份报纸,他们当真像是一对彼此情深意重、极有默契、蛰伏十年忍辱负重的道侣。——听起来倒是很像那么一回事,如果真相不是沈如晚实打实捅过他心口一剑,那就更好了。陈献和楚瑶光根本不知道曲不询的身份,如今看了这份报纸,只觉大吃一惊。陈献见他们看完了文章,便迫不及待地凑过来哈哈大笑,“梦笔先生这次可是有点离谱了——师父,他竟然说你是蓬山逃徒长孙寒诶。你们还记得之前在碎琼里遇到的那个林三吗?他凑过来骗我们说他有长孙寒的消息,真是笑死了,如果师父真的是长孙寒,那林三岂不是骗到了长孙寒本人头上?那林三该有多尴尬啊?”沈如晚和曲不询神情微妙地看向陈献。你说一个人怎么就能精准地猜出一件事的真相,可是偏偏总以当笑话的形式说出来呢?楚瑶光看了半月摘也惊疑不定,只是她性格内敛多思,不会像陈献一样想也不想就发表评论,此时见了沈如晚和曲不询微妙的神情,不由微微瞪大了眼睛,猜出了些什么。曲不询把那份半月摘漫卷起来,重重地在陈献脑门一敲,不咸不淡地问,“很好笑?”陈献乐得不行,敏感地意识到曲不询的态度似乎有些不对,可不知怎么的又被他自己理解为被看笑话的不爽,于是陈献笑得更开心了,“真的越想越觉得好笑啊师父,你说要是林三也看到这份报纸,他不得尴尬死了?”曲不询基本放弃这个二愣子了,轻飘飘地笑了一声,不说话。沈如晚叹了口气,从曲不询手里抽出那份半月摘,重新展开,又细细地看了一遍提及曲不询的部分。“不知蓬山上下对你的事会有什么反应。”她喃喃,“隐去不循剑的部分,只说你是蛰伏多年,倒也恰到好处,不会叫人怀疑你的机缘。至于容貌,就说你当初受了重伤,容貌也毁了,后来重新弄了张脸,足够哄人了。”曲不询却似乎有些意外地望了她一眼。沈如晚回看他。“我还没说什么,你已经想好要让我认回长孙寒这个名字了?”他挑眉。沈如晚用一副何须问这种多余问题的神态定定地看他,“你若是不想给长孙寒这个名字洗清冤屈,当初又何必来找我?”曲不询这个身份本可以和“长孙寒”一刀两断,过上崭新的生活,可他非要重新一头撞入七夜白的事中,除了想要维护公义,不就是不甘心吗?他早晚要拿回“长孙寒”这个名字的。曲不询默然了片刻。“可我若是做回长孙寒,也许就再难做曲不询了。”他意味莫名地说。沈如晚蓦然和他对视。陈献在边上听得莫名其妙,越听越不对劲,“等等等等——什么意思?师父,什么做回长孙寒?你不会真的是长孙寒吧?可我怎么记得当初在碎琼里的时候沈前辈说她亲手杀了长孙寒?这和半月摘上说的也不一样啊?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怎么糊涂了?”楚瑶光轻声叹了口气,她什么也不说,熟练地拉住了陈献的手。陈献闭上了嘴。沈如晚从头到尾也没分出余光去看旁人。“什么意思?”她直直地盯着曲不询。曲不询对上她直白锋锐的目光,不知怎么的叹了口气,“我要是长孙寒,如今回了蓬山,自然会有人愿意为我发声,只是这份情谊之后,我自然也得做回‘长孙师兄’。”当初长孙寒去了如意阁柳家,远离蓬山之外,骤然被发下缉凶令,拥戴他的蓬山弟子自然鞭长莫及,可如今回了蓬山,又有七夜白的事为引子、有半月摘的文章做担保,甚至还有沈如晚这个曾经追杀现在却和他站在一起的知名强者,事情便又不一样了。十年,说来很漫长,可也很短暂,从前那些同门自然有许多是人走茶凉,可也自然也会有留下来的,十年对于修仙者来说,正好是年轻人变成宗门中流砥柱的时间。昔日同门敬的是克己自持、公正无私的蓬山首徒长孙寒,维护的也是那个事事为公的长孙师兄,他拿回这个身份、得到昔日同门的支持,难道不需要回报这份信任和支持的吗?到时还能云游四方、万事不管吗?长孙师兄是蓬山的长孙师兄,可曲不询只属于沈如晚。沈如晚心绪复杂地望着他。“你可真是想得够美的。”她语气莫名,“没谱的事,你已经想到那么远了——倘若人走茶凉,谁也不打算管你这个过气了的蓬山首徒,到时我看你怎么自作多情。”曲不询低声笑了,“说得也是。”陈献在旁边好似听明白了,又好似没听明白,弱弱地举起手来,“那个,我刚才去买半月摘的时候,好像听他们说,蓬山这两天有许多弟子闹事,还有一些长老和管事支持,逼问掌教,要宗门和掌教给个说法,对长孙寒和七夜白的事给个交代。”沈如晚和曲不询神色莫名地转过头来,一齐望向他。陈献被两人同时盯着,莫名有些慌慌的,“真的——师父,你不会真的是长孙寒吧?”曲不询给他个莫名的眼神,让他自行体会。“这未尝不是好事。”沈如晚垂眸说,“倘若能找到这些愿意帮你的同门,一起出面拿下宁听澜,事情便好办了。”曲不询沉吟了许久。“十年了。”他莫名地叹了一声,“也不知如今愿意为‘长孙寒’这个名字出头的,究竟都是谁。”也许这些人也并不是为了“长孙寒”,只是利益使然,正好拿来做筏子,剑指宁听澜罢了。宁听澜做蓬山掌教太久了,这个位置其实也是很有诱惑力的。沈如晚抬眸看了他一眼,“不管是为了什么,至少他们还记得这个名字。”哪怕是被人当筏子,至少十年后还有人会为这个名字讨一个清白。曲不询笑了,“不错,你说的是。”他莫名地说,“雪泥鸿爪,从蓬山到归墟,如今也轮到我来一一重拾了。”只有沈如晚知道他在说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