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樟树湾变形记> 第18章 种果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种果树(1 / 2)

这果树要不要种的问题一时半会、一天两天都不可能定得下来。

沈小霞上网搜查了许多关于爱媛38号手剥橙的资料,以及其他省份靠种这个致富的资料,还特意打电话跟人取经咨询,又跟县里的覃技术员、市里的两位专家老师保持着联系,村民们有人来咨询,无论什么问题,她都能对答如流、游刃有余,极大的给了大家信心。

文主任、唐会计和刘姐率先登记,每家都表示要种三亩。

进入丰产期之后,亩产能达到四至五千斤,若是村里家家户户种上两亩、三亩,也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了,扣除掉成本,也能赚很大一笔。

这很不错了。

有了文主任他们带头,陆陆续续的也有好些村民也登记了,有种两亩的、一亩的,也有零星几个是种三亩的。

一个月下来,一共有十八户人家做了登记。

再等一个月,应当还能有一些,先期能有个二三十户人家,已加上那四十亩,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沈小霞对这个结果已经相当满意了。

入秋,覃技术员带着人下来指导嫁接、以及现场传授教学日常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这个时候,那四十亩柑橘林已经大变样了。

分成五份的界限划出来了,木栅栏扎扎实实的圈围了起来。

果林里的杂草也都锄了一遍,蔫呼呼的晒在地上。果园里干干净净。

许多村民都跟着围观,有些也打算种的,更是留了心思认真听讲,这都是来年自家也要用得到的知识。

看到这现成的果园,许多人忍不住又眼馋羡慕起来,深深懊恼当时自己的手怎么就不快一点呢?

覃技术员和专家老师们都说了,嫁接之后,明年就能开花结果、明年就有收成了啊。

可不比自己栽种果苗强多了?

大家心里无不纷纷感叹:不愧是文三叔啊,干啥都走在别人前头,要不怎么活该人家赚钱发财呢??

还有人半玩笑半认真的游说陆广汉,让他把这八亩果林转让给自己。

最大的理由就是拿陆广汉今年上初二的闺女陆琴说事儿:“这要是万一亏了,阿琴怎么办?她不得埋怨你啊!明年就初三了哦,初三要买很多书复习、吃饭也要吃得好一点,补一补,这不都得花钱啊?”

说的陆广汉心里也有些忐忑起来。

但刚好这天是周六,陆琴也在地里,仔细的跟着覃技术员学习,听见村民们的话便大声道:“才不会亏呢!有沈书记和覃技术员、专家老师们在,肯定能挣钱!这还是我的主意呢,我让我爸承包的,我才不会埋怨我爸!”

大家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沈小霞、覃技术员等也都笑。

覃技术员冲陆琴竖起大拇指:“说得好!有自信!”

夸得陆琴有些害羞笑了笑。

受这一刺激,到最后报名登记表示要种果苗的人家一共有三十一家,其中有四家跟文主任他们一样表示种三亩,十一家是种一亩,其他的都是种两亩。

这算下来,也不少了。

沈小霞立刻跟覃技术员和市里专家取得联系,转头召集大家开了会,又亲自领着大家上地里给做示范,要怎么整地、挖坑多宽、多大,果苗之间距离多远,坑里要怎样消毒、施肥......

事无巨细,沈小霞和文主任等村委几个人跟着覃技术员,仔仔细细的全都自己学会,记在心里。

如果他们自己不先学会的话,后头也没有办法指导村民们了。

这一点文主任门儿清,特意跟沈小霞提这个事儿。留在家里种地的大多是上了些年纪的,至少也得四十岁往上,这一群人往往文化程度低,覃技术员指导的,他们不一定看一遍就懂。

即使当时懂了几分,过后也难说会不会忘记。

况且,大家日常做事懒散惯了,对自己也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更多的是认为“差不多就行!”

沈小霞深以为然。

科学种植或者养殖,就得扎扎实实的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差不多也行!”、“就这样也可以了!”的态度是绝对要不得的。

而覃技术员不可能长期驻扎他们樟树湾村,所以,他们村委几个基层干部必须得先将技术学会。

果然,覃技术员离开之后,沈小霞和文主任、唐会计、刘姐对各家种植户一人一家的跟着、实时检查,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少不了一点点指导改正,光是这一项工作,就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

九月中旬之后,一场秋雨,仿佛炎炎夏日的分界线。忽然的,便能分明的感觉到,即便是大晴天,那照射在身上的阳光也消减了几分盛夏的灼热,山风吹过的时候,扑面而来的不是挟裹着热空气的热风,而是凉爽。

春秋两季,都是农家最为繁忙的时节。

现下也是一样。

水稻渐渐开始灌浆、渐渐变黄,距离收割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地里种下的红薯、芋头、玉米、黄豆等,也陆陆续续的开始收获了。

樟树湾村多山少田,水田都是见缝插针的东一块西一块开坑在山谷、山坳平坦之处,其他地方能开垦种旱地的便种红薯芋头黄豆等,山上则是竹林与树木。

农忙渐到,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

沈小霞也仍然在忙,手剥橙的种植绝对不能失败,第一批种植的村民们心里忐忑紧张,沈小霞比他们要更紧张。

她仍然在收集着各种资料,孜孜不倦的学习着相关知识。

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同时,她也开始关注和思考销售的问题,未雨绸缪。

而除了手剥橙,来年春天,乡村旅游的宣传一开始,肯定会吸引来一些游客,沈小霞更希望有那么两三户人家种一些大棚草莓、蓝莓、桑葚、火龙果等,到时候游客们来了,可以欣赏风景、吃农家饭,还能进行采摘活动,保管不虚此行,成为回头客。

她便跟覃技术员和市里的两位专家老师请教。

覃技术员在电话那头笑呵呵的称赞不已:“沈书记这个主意很不错啊!你们村子里的风景是真的好,到时候县里再帮你们一宣传,不愁没有游客过去。要是再有个草莓啊、桑葚啊什么的采摘,那就更好了!大家肯定非常有兴趣的!而且这种采摘活动是有周期的,比单纯的欣赏风景更吸引人,今年去了,明年有时间多半也会去一趟,既放松了心情、又有好吃的水果,多好的事呀!你们要是真这么搞起来了,不说别人,到时候我肯定带家人朋友过去支持,跟朋友、同事帮你们宣传宣传!”

两位专家老师也表示这样做非常合适,对乡村旅游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和加分项,真做起来了,对农民创收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子。

专家老师们热情的表示,可以挑选几本相关好书寄给她,苗子到时候也可以帮她联系,尽量弄来最好的,来年就能结果那种。

如果要做这件事的话,最好越快越好。

因为前期得选地,得搭建大棚,再加上订购苗子、栽种,时间也挺长的。

沈小霞听了他们的回话也十分高兴,当下客客气气的道谢,回头便召集村委和村民代表开会。

“啥?那手剥橙还没搞清楚呢,又要种这些?”

“草莓、蓝莓什么的,我还以为沈书记之前是顺口说说呢,真的也要搞啊?”

“啧,我看有点难!手剥橙大家都还没有接受呢!”

“是啊,沈书记,咱要不慢慢来?等手剥橙见到效果了,销路好,不愁卖,那个时候再来搞其他的不好吗?这一口也吃不成个胖子啊!”

“是啊,乐意搞的这不都搞了手剥橙嘛。既然手剥橙他们都不乐意,这搞大棚肯定也不会乐意啊!”

“我看也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